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既要疏导患者克服不适和恐惧心理,又要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告知患者口腔和饮食护理的措施,做好健康宣教.结果 术后1年随访,75例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患者咀嚼、发音和美容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严格遵守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健康宣教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6
当牙齿遭受暴力时,造成牙齿在牙槽窝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脱落,称牙脱位。临床上常分为完全脱位、部分脱位和嵌人性脱位。无论发生何种脱位,患者均应保存好脱位牙,即时就医,正确治疗和护理,均可使脱位牙恢复其正常位置、形态和功能。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性86例,女性14例,完全脱位90%,部分脱位10%,上前牙223颗,下前牙21颗,年龄最大36岁,最小10岁。  相似文献   

3.
魏群 《中外医疗》2009,27(9):155-155
目的通过对18颗再植牙的临床观察,总结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治疗效果。方法对18颗再植牙观察0.5~5年,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再植成功16颗,占88.8%,失败2颗,占11.2%。结论牙再植是脱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好适应证,正确操作,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外伤脱位牙再植的护理配合口腔医院刘淑芬崔怡牙再植术是将已完全脱位的牙经处理后,再植入原来的牙槽窝内,是治疗脱位牙的有效方法及保存牙位数的根本方法。笔者对1990年~1994年我院病例记录完整的19颗脱位牙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临床资料一、对...  相似文献   

5.
王琼超 《海南医学》2002,13(6):21-2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6颗完全性脱位牙采用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85%;有效为11%;失败为4%。年轻恒牙的牙髓再生率为90%,成熟恒牙为6%。结论 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再植临床效果好;根管治疗是牙再植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门诊所遇病例就诊时间几分钟至 1 8小时不等 ,在 1 2例再植牙病例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在 1 0至 50岁间 ,均为外伤所致。再植牙中  最多 ,  次之。1 2 治疗方法1 2 1 离体牙处理离体牙未脱离口腔境者可立即植入牙槽窝 ,如已脱离且有明显污染者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冲洗 ;严重污染且离体时间长于 1小时者先刮除残存坏死的牙周膜 ,继而用庆大霉素浸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在冲洗过程中 ,切忌损伤牙根面或用有刺激性药液 ,以免牙周膜组织失去活性。最后在口外做根管治疗。1 2 2 根管处理时机本组有 5例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牙脱位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颗外伤前牙脱位施行再植术。结果56颗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成功52颗(92.86%),属牙髓愈合3颗(5.80%),牙周膜愈合8颗(15.40%),骨性粘连愈合41颗(78.80%);失败4颗。结论对离体牙适当的保存方式,缩短离体时间,相应的牙髓治疗,可靠的固定及调,预防和减少脱位牙根吸收,是提高再植牙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脱位牙再植后用结扎丝固定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常规再植复位后,用结扎丝固定,定期复查.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0例.结论:钢丝结扎固定脱位牙再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牙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好发于前牙,可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还影响面部美观及发音,故应尽量保存患牙。牙再植术是指将脱位的牙经处理后,原位植入牙槽窝内,是保存脱位牙的有效方法。牙再植的成功可恢复病人面容的美观,保证牙列的完整性,避免因缺牙而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和义齿修复所带来的麻烦。我科1999-2006年间共治疗各类脱位牙86例(152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共收集外伤性脱位牙40例,均为本院1995~2005年门诊及病房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1~40岁,脱位牙离体时间最长18小时,最短0.5小时,有3例脱位牙伴有牙槽骨骨折及牙龈撕裂。治疗方法:完全脱离口腔的脱位牙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置于庆大霉素液中浸泡30分钟,若患者  相似文献   

11.
牙外伤脱位是口腔常见病之一 ,正畸片段弓用于牙外伤脱位固定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在外伤性全脱位牙即刻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5枚再脱位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浸泡在康复新液和庆大霉素液中,比较两组即刻再植后的存活情况。结果 18枚全脱位牙浸泡在康复新液中后再植,15例取得成功,成功率为83.33%,与庆大霉素组(88.2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制剂康复新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浸泡液,在外伤性全脱位牙即刻再植中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槽法固定外伤松动乳牙及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4岁~18岁的53颗外伤松动牙,应用贴托槽、方丝、“8”字结扎固定2个月~3个月,观察愈合情况。结果:73.6%正常愈合,7.5%根吸收.11.3%牙髓坏死变色,5.6%骨性愈合,1.9%失败。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安全,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科学的、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62例无一例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及泌尿感染等并发症,伤口I期愈合,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移动,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好转,日常生活可逐渐自理。结论科学、系统、全面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与促进患者功能重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 48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371例,入院后按常规方式护理;B组377例,入院后按照预见性护理的方式护理;C组369例,入院后按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D组372例,入院后按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不同护理方式对病人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共1 488例,其中男875例,女613例,平均年龄为(44.9±16.9)岁。相比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都能降低患者术前恐惧、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和病人满意度,并且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的效果比前两者更为显著。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的患者术前恐惧为常规护理的0.71(0.58~0.80)倍,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0.79(0.67~0.91)倍,疗效为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1.34(1.25-1.41)倍,病人满意度为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2.11(1.97-2.34)倍。结论对手术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肩锁关节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方法: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例,锁骨钩钢板治疗16例。结果:用前者术式优4例,良2例;用后者优14例,良2例。术后均无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尼龙线法、锁骨钩钢板及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66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18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26例采用尼龙线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3种手术方法的优良率分别为:克氏针张力带组77.8%,锁骨钩钢板组90.9%,尼龙线组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3例发生克氏针松动,其中2例断针并肩锁关节再脱位;锁骨钩钢板组术后出现肩峰下疼痛2例;尼龙线固定组无1例发生肩峰下疼痛或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和尼龙线固定法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比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法疗效确切。在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尼龙线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5例移位髋关节中心型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其中髋臼横形骨折12例,横形加后壁骨折4例,后柱骨折6例,T形骨折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5~80d。经手术治疗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7例。术后随访10~34个月,平均26个月。髋关节屈曲80°~130°,平均116°。认为髋关节中心型骨折块存在旋转移位,主要限制复位的因素是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通过术前闭合整复牵引治疗试验,手术开放复位难度观察及局部病理解剖变化的情况,提出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将移位的髋臼骨折复位。对于T形骨折前柱的暴露,将传统的髂腹股沟切口改为髂腹切口,强调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月状关节面而非整个髋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