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治疗方药:板蓝根40~60克,土茯苓20~30克,马齿苋25~35克,红花、桃仁6~10克,当归、生地各10~15克,赤芍9~12克,双花12~15克,山栀15克,山药20~25克,薏苡仁15~30克。每日1剂,水煎3次口服。第4次水煎后去其渣,用药液频洗皮损处。治疗结果:皮疹全部消退,或仅遗留色素沉着者为治愈,共49例;皮疹消退70%以上为显效,共21例;皮疹消退30%以上者为好转,共5例;治疗前后皮损无变化者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96.15%。体会:本病乃因风毒阻滞经络,腠理不密复感外邪或肝热相搏凝聚肌肤所致,故当以调和气血,活血解毒为其治疗法则。本方具有清热活血、通络软坚之功。我们认为对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者收效快,然而皮损在手背或前臂者收效不明显或无效,因此,可选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马齿苋,紫草、败酱草、夏枯草各20克,板蓝根、薏仁各25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伴瘙痒加蝉衣12克。每日1剂,首2次煎汤共约700毫升,分4次温服。余药渣再煎汤取浓汁约100毫升,趁热轻轻搽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臊腥之物。10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疣出现为痊愈,共36例;皮疹绝大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显效,共10例;皮疹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有效,共4例;皮疹无变化或有新疣出现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96%。有效病例多数在服药10剂后出现疗效,第2~3疗程痊愈。  相似文献   

3.
上肢左侧无脉41例,右侧12例,双侧7例;活动期15例,慢性炎症期45例;病史10天~20年。活动期治法:(1)诱发本病活动的原因治疗。(2)抑制免疫反应。(3)对症治疗。(4)抗凝扩容。(5)四妙勇安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银花30~50克,连翘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桂枝15克,赤芍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慢性期治法:(1)非类固醇抗炎剂。(2)抗疑扩容。(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克,桂枝15~20克,当归15克,赤芍25克,鸡血藤15克,生姜10克,穿山甲15克,水蛭5克,甘草10克)水煎服。结果活  相似文献   

4.
<正> (一)预防传染性肝炎:毛白杨枝30克,大枣10枚,为成人一日量,水煎服,每周二至三次。 (二)可治疗以下疾病:①急性黄疸型肝炎。若湿热型用毛白杨枝30克,丹参、茅根、茵陈各15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气滞型用毛白杨枝30克,丹参、茵陈各15克,柴胡、青皮各10克,香附12克,水煎服;阴虚阳亢型用毛白杨枝30克,丹参、茵陈、鳖甲各15克,生地、牡蛎各20克,水煎服。②单用毛白杨树皮治流感,可视病情而定用量,水煎服。③单用毛白杨枝治小儿支气管肺炎,15克,水煎频服,日一剂。④单用毛白杨枝治妊娠少阳证,用量视  相似文献   

5.
<正> (一)内服金蝉退疣汤:金银花10~30克,蝉衣6~12克,白蒺藜10~15克,僵蚕6~12克,牛蒡子10~15克,薄荷6~10克,荆芥穗6~12克,黄芩10~12克,地肤子10~30克,生地10~30克,牡丹皮6~12克,赤芍10~12克,马齿苋10~3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约四十分钟,每次煎取液约30毫升,两煎混合分三次温服。加减法:血热明显者加大青叶,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皮疹久不退者加蜂房,皮损深褐者加三棱、莪术。 (二)外用药:①土贝母流浸膏,每1毫升二甲基亚砜溶土贝母1克,即可外用点涂,日一次。②皮疹瘙痒者可兼用洗剂:马齿苋3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0克,百部15克,香附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清炙芪30~45克,党参20~30克,北沙参、苦参、玄参、丹参各15克,青龙齿18克(先煎),薤白、麦冬各10克,莪术12克,炙桂枝7克,炙甘草6克,甘松9克,参三七粉3克(吞)。水煎服。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来采用活血通精汤(目拟经验方)加味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取得较好疗效。方组及用法:全当归15~20克,鸡血藤、川牛膝各15克,制首乌、益母草各30克,补骨脂20克,肉苁蓉、黑芝麻各20~30克。月经中血块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各10克。水煎两次分服(黑芝麻另包嚼碎服)。再将药渣煎第三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完带汤加减:白术、白芍、当归各15克.怀山药30克,党参、苍术、陈皮、牛膝各12克,柴胡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畏寒加肉桂10克,气短加黄芪25克,心慌加龙眼肉12克.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药党参、黄芪、焦三仙各30克,白术(土炒)15克,茯苓18克,陈皮12克,益智仁、干姜、大枣各20克,山药,附片(先煎)各25克,台乌、砂仁(后下)、炙甘草各10克,防风9克,水煎分早、中、晚饭前饮服,10剂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0.
处方:益母草30克,黄芪、当归各20克,党参15克,川芎、红花各12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续服用,尿液每周检验1次,连检3次皆阴性者,可用汤剂或改用丸、散剂,维持用药2~6个月,以巩固疗效。尿少肿甚者酌加苡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赤小豆、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药:合欢花、金银花、净蝉蜕、当归、白芍、白茯苓各15克,红花7.5克,月季花20瓣,菊花、僵蚕、柴胡各10克,何首乌30克,白芷、廿草各5克。水煎分3次服。若兼见阳气虚者,加黄芪30克,桂枝10克;精血虚甚者,加枸杞15克,旱莲草20克,山萸肉15克;血瘀较甚者,加鸡血藤25克,丹参15  相似文献   

12.
共收治78例,其中中药组40例,西药组138例中药组以自拟田基黄汤为主(田基黄20克,板蓝30克,紫草、升麻各12克,浙贝母10克,当归、丹参、川牛膝各15克),热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0克,黄芩15克;湿盛者加白术、茯苓各12克,泽泻10克;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20克;年老体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各2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局部以紫金锭用茶叶水调糊外涂。西药组常规给病毒灵50毫克,呋喃硫胺50克、维生素B.20克、消炎痛25克,均每日3次,同时肌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处方及用法:生黄芪30克,归尾15克,金银花20克,甘草6克,桃仁15克,赤芍药10克,红花1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连翅10克,蒲公英20克。血瘀为主者加丹参3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苏木15克,茜草根25克,川芎20克。热症状明显者加玄参30克,苦地丁30克。有溃疡者加麝香0.05克,鹿角霜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野菊花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子丹皮各10克荆芥防风各9克生薏米30克白矾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视证化裁,热重:发热,口渴明显、皮疹鲜红,丘疹为主,便干溲黄少,加生槐米、二花各15克,连翘10克;湿重:皮疹以疱疹或水疱为主,破流脂水,糜烂明显,舌淡苔白厚腻者加苦参9克、云苓12克、滑石20克;搔痒明显者加蝉衣6克,姜蚕9克,白藓皮15克;头面为著者加羌活6克,蔓荆子12克,薄荷6克;油腻性痂皮明显者加苍白术各12克,山楂15克;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克。疗效观察:经治疗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者判为痊愈,共20例,症状明显好转,皮损消退在50%以上者判为好转,共6例;总有效率86%;4例因皮疹泛发,糜烂渗出严重加用激素治愈判为无效。治愈病例服药均在30剂以下,最少9剂,平均18剂。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自拟“活血镇痛汤”治疗创伤性疼痛,止痛效果良好。今介绍如下: 处方: 当归、赤芍、香附、丹参、元胡、乳香、没药各15克,川芎10克,三七12克(捣细冲服)甘草12克。水煎服。上肢痛加桂枝10克,续断15克;下肢痛加牛膝、木瓜各15克;背部痛加乌药、灵仙各15克;有红肿者加板兰根25克,银花30克,栀子15克。  相似文献   

16.
方药配制及服法:葵茎白瓤(一大握约10克)、白鸡冠花、白果(银杏)各10克,白扁豆、山药、茯苓各15克,白术12克,海螵蛸9克,芡实、滑石各20克。水煎二次分服。一般4~6剂见效。随症加减法:带证属湿热者,可加黄柏、黄芩、龙胆草;属寒湿者,加白芷、肉桂、附子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我们以自拟的清热通腑利胆汤治疗瘀胆型肝炎25例,疗效较好,现小结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清热通腑利胆汤:茵陈30~60克(后煎)金钱草、板蓝根各30克,大黄、蒲公英各15~20克,栀子13克,甘草9克,皂矾6克(即青矾,装入空心胶囊中吞服),芒硝12克(冲服),水煎服。  相似文献   

18.
红藤汤用于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已有临床报告,我在临床工作中用加减红藤汤试治于肠伤寒中、后期,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小肠炎等疾患,同样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方药组成:红藤30~60克、败酱草30克、丹皮10~15克、板兰根30克、蒲公英30~60克、生薏仁15~20克、生甘草10~15克、当归10~15克。每日一帖,加水煎汤一日二次分服。加减:腹痛甚加生白芍15~20克、延胡索10克,腹胀明显加广木香、陈皮、佛手片各10克;体虚甚加党参、黄芪各20~30克。  相似文献   

19.
中药:金银花、瓜蒌、赤芍各30克,蒲公英20克,皂刺15克,青皮、陈皮、甘草各10克,柴胡6克。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服3剂。刺血:在患者背部同侧或对侧的1~12胸  相似文献   

20.
五加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0克、阿胶10克、党参15克、生地20~30克、桂枝9克、麦冬10克、柴胡9克、五加皮15克、五味子10克、丹参10~15克。姜枣引。水煎一日一付,二次分服。加减:四肢发凉者加附子6~9克;心烦自汗,重用生地,加龙、牡,山栀,或万年青10克,去桂枝;浮肿加炙黄芪、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咳嗽咯血,去桂枝、加土三七;发热加柴胡10~12克;心动过缓加附子10克、仙茅12克;心力衰竭严重去党参加红参、附子各12克;心前区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各6克。心胸憋闷加枳壳9克,或香附、厚朴各10克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