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髓内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髓MRI局限性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治及其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18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标准对其术前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其MRI进行比较,观察颈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颈椎管越狭窄,MRI颈髓高信号改变出现率越高;术前有T2W1像高信号患者的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差;多节段T2W1像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单节段组差.结论 颈髓髓内高信号与脊髓受压程度有相关性,对临床神经定位有参考意义,单节段组神经症状较多节段组轻,术后恢复较好,T2W1像髓内高信号可作为判断脊髓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树风 《中国医刊》2001,36(6):56-57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5例。平均年龄 53岁。既往有颈部不适感 8例 ,上肢麻木感 7例。1 2 临床表现   1 3例均为慢性起病 ,病程平均 1 4个月。首发症状 :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 9例 ,一侧下肢痛疼、灼热感 3例 ;双下肢夜间不适 1例。后均发展为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 ,其中 3例伴轻度排尿障碍。查体 :双上肢腱反射不对称 5例。右手尺侧肌萎缩 1例 ;双下肢肌力减退 8例 ;可见阳性病理反射 1 0例 ;1 2例均可见明显胸部感觉平面 ,其中T6 平面 8例 ;T8平面 3例 ;T4 平面 2例。1 3 辅助检查   8例患者曾拍颈椎片提示…  相似文献   

4.
李庆  赵加松 《海南医学》2012,23(1):67-68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41例有明确脊髓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而中立位MRI提示颈椎椎管无明显狭窄、颈脊髓无明显受压的心者行颈椎过伸位MRI检查,结果示颈脊髓出现压迫,并对这类患者行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中立位和过伸位平均椎管直径及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 颈椎过伸位MRI诊断示,颈脊髓明显受压患者36例,占本组病例的87 8%术前、术后第3、7天和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术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7%.结论 颈椎过伸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和治疗中,对防止误诊、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e myelopathy CSM)的自然史是该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不受任何临床干预,包括各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情况下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认为,深入了解CSM的自然史是准确评价CSAI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现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由骨赘和硬化物形成的致压物,既可压迫颈髓,也可使脊髓前动脉或沟动脉受压,引起颈髓前方和灰质前联合缺血、缺氧而受损害。同时,颈部过度活动,颈椎不稳也是造成或加重颈髓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论断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资料齐全并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术前症状及MRI颈脊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进行分析。结果按JOA评分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率与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构成正相关关系(P〈0.05),即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症状改善差;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明显,症状改善好。手术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脊髓型颈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作深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手术处理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功能恢复评价手术疗法,结果:1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年6个月,优良者105例(占85%)脊髓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解剖结构动态和静态因素相关,动态变化是主要的因素,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脊髓损害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和体征的发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结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1991年8月,我院做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41例,其中有随访结果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例。我们认为前路多节段减压及融合术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及颈椎稳定作用,疗效稳固,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80%。颈椎椎管狭窄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施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过去4年中7例不典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例行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和钢板内固定,3例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果 按JOA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中1例。结论 不典型CSM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采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接受平均两年的随访,并进行功能评价,以JOA颈椎病疗效评判标准对脊髓功能评定,达到90%的手术有效率,所有病例均治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减压彻底,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好,效果可靠,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2例术后CSM患者分为中药组(4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中药组患者加服益气活血方1个月。采用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12、24周评定脊髓功能。结果术后24周,中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8、12、24周脊髓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术后4周与术前差值、术后24周与术前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内服,能有效改善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髓MRIT2高信号的改变能否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CSM患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虬)18例,病程2个月~11年,平均25.7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其手术前后疗效与MRI进行对比,观察脊髓内r12高信号的不同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1年,平均6月。术前病程长、MRIT2加权像长节段高信号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较差(P〈0.05);多数病程短、单节段高信号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颈髓MRIT2高信号对CSM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23例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1个月,平均27.6个月,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手术前、术后6月JOA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8.16±2.18)、(12.48±3.46)、(13.25±2.06)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可以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与减压后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经颈前路减压 ,30例取自体髂骨移植 ,34例采用植骨 ,并行带锁钢板固定。同时对结果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 0 .5~ 3年 ,平均 2 .3年。两组所有病例术后 1 2周骨性愈合 ,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单纯植骨组和植骨 自锁钢板组两者手术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颈椎ORION自锁钢板操作简便安全。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加用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 ,能增加稳定性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颈椎空心螺纹内固定器(CHTF)椎间融合,代替传统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方法。方法:对18例CMS采用环锯减压再潜行扩大减压,植入CHTF无磁性医用钛合金突心螺纹内固定器椎间融合,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植入CHTF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症状改善明显,稳定性好,生理曲度恢复达正常,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无CHTF滑脱、移位。术后平均4.5个月椎间隙融合。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华民  肖增明 《医学综述》2007,13(9):712-714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回顾复习相关文献,从病因学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飞  张美心 《医学综述》2007,13(17):1323-1325
探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颈椎病的发病是神经、血管的压迫与相应节段的不稳定2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准确诊断早期减压是提高疗效的主要措施。病变≤2个间隙时,应选择前路手术;病变≥3个间隙的病例,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价表评分改善率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对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后路各种术式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