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璐莎 《中国医药指南》2014,(8):20+23-20,23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人在患高血压后,临床上的表现和特点。方法选取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共56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560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患有心理障碍;有280例患者是合并糖尿病;有376例患者是合并心、脑、肾、损害;有320名患者收缩期高血压,而且是单纯性的;有280例的患者脉压差高达6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这560名患者中,有128例患者死于心脑的损害;有50例患者产生了意外,原因是降压较快;有292例患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进行降压;只用一种药物进行降压的患者有268例。结论在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中,单纯性收缩期的高血压十分多,所占比例也大,并发症也十分多,而且有较大的脉压差。在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治疗时,最为关键的步骤和方法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用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SBP)下降幅度和舒张压(DBP)下降幅度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SBP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DBP差距进一步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DBP下降幅度都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复杂,治疗上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运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取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ASBP(24h)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ADBP(24h)高于非老年组,ABPP(24h)低于非老年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类型的比较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单纯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老年组,混合型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老年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临床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建立和逐步完善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努力降低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以提高广大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胡一鸣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79+181-179,18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收集整理2008年4月~2011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血压、脉压、合并症、并发症以及临床诊治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本文所选取的病例中有效病例达到38例,占病例总数的90.47%,而治疗无效例数为4例,占病例总数的9.52%。在治疗无效病例中由于心血管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死亡例数为2例,占4.7%。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需着重做好预防及控制措施,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依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让患者的整体血压水平能够平稳下降,最终尽可能的降低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是老年人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加。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超过半数,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老年高血压有其特殊性,现就我科1999年10月~2005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8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异位妊娠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356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年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异位妊娠年龄≤30岁占88.7%,曾有人工流产史占60.6%,盆腔炎史占46.9%。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中药)、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结论异位妊娠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人工流产在异位妊娠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保守治疗及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治疗中成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往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且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成为当务之急。统计本院近2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作一简要临床分析,总结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症状复杂,血压不易控制,老年人大多存在各种合并症,治疗应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措施,预防与治疗并重,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防止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龄初产妇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初产妇系年龄超过35岁的初产妇,近年来由于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比例逐渐增加,高龄初产妇因年龄较大,妊娠和分娩出现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高龄初产妇临床资料,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与围生期的临床持点,以便及早发现其潜在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期获得良好的分娩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赵杨 《北方药学》2016,13(11):76-77
目的:将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对比分析两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来100例在我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所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50例;氨氯地平组50例.分别给予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判断两药对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硝苯地平组的显效率(68%),氨氯地平组的显效率(6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经临床严密观察和多项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剧烈胸腹疼痛是所有AD病人的第一症状;四肢血压不对称升高伴休克病容48例;一侧肢体血压降低或脉搏减弱消失18例;夹层血肿压迫血管分支致相应器官缺血表现9例:胸、腹闻及血管杂音8例。结论:高血压易发生主动脉夹层;凡高血压患者,难解释的剧烈胸腹部疼痛,应尽快作影像学检查,以求确诊。血管内支架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B超、CT在健康检查中的应用,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明显增加。2003年10月,我院对中国铝业贵州企业44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高知人员、离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脂肪肝患者66例(检出率14.96%),我们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了影响脂肪肝的发病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6-2008年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与非老年性高血压89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老年性高血压(A组)136例,男性85例,女性7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177;7)岁;非老年性高血压(B组)89例,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42~59岁,平均(51&#177;6)岁。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国际高血压及有关疾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了WHO扣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编写的《高血压指南》及我国高血压联盟编写的《中国高血压指南》。进一步明确扣规范了高血压的诊疗标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50年代以来,随着人均寿命增高.生活方式变化,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已有明显增长。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心脏病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加强高血压病的防治已成为保护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经征得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的同意.《北京军区医药》在一级医师再教育栏目将录《高血压指南》中的有关知识,我甚感必要并欣然应邀担当主持,希望各级医院及基层医务人员熟悉此指南.并以此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造影、危险因素特点。方法:总结53例年龄≤40岁(青年组)和59例年龄>60岁(老年组)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将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结果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青年组典型胸痛,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以及男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血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组[(2.71±1.12)mmol/L vs(2.02±1.24)mmol/L](P<0.01)。冠脉造影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前降支且侧支循环较少。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迅速,症状典型,男性比例高,因此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青年男性更应积极控制各种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遍及整个结肠。病理过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  相似文献   

17.
18.
赵平  籍龙江 《贵州医药》2001,25(11):1016-1017
总结我院 1995~ 1999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 2 0 7例与非老年高血压 144例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老年组 2 0 7例中 ,男 12 6例 ,女 81例 ,平均年龄6 8± 7 1岁 (6 0~ 84岁 ) ;非老年组 ,男 6 4例 ,女 80例 ,平均年龄 5 1± 5 4岁 (37~ 5 9岁 ) ;老年组平均病程 17± 1 2年 ,非老年组平均病程 10± 2 1年 (4月~ 2 1年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判别标准 :(1)三次不同时 ,安静状态下测血压 ,收缩压≥2 1 3kPa及 /或舒张压≥ 12 6kPa ;(2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与心、脑、肾损…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高血压6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高血压患者应用1种或2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达标,但仍有一些患者经包括利尿剂在内合理搭配足量的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治疗,仍不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者,考虑为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1]。现将我院6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一共有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硝普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硝普钠联合厄贝沙坦共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采取硝普钠联合厄贝沙坦共同治疗,可以增强降压以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