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90例结肠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镇痛,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术后VSA疼痛评分、临床指标、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应用多模式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7,(1):112-114
目的观察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58~75岁,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A组)采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地左辛2μg/kg~(-1)/h~(-1)+,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B组)在手术快结束时,用进口0.75%罗哌卡因10 ml+芬太尼0.1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加生理盐水配置成50 ml局麻混合药液,行关节腔周围局部浸润,术毕采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地左辛2μg/kg~(-1)/h~(-1)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所有病人镇痛泵药物都加用昂丹司琼16 mg预防恶心呕吐。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3 h、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副作用发生率,及对PCIA需自控按压次数和患侧膝关节活动舒适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8 h内患侧膝关节活动舒适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A组术后对PCIA需自控按压次数和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48 h内患侧膝关节活动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华伟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1)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均在术前3d服用200mg塞来昔布,2次/d,经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假体安置成功、缝合关节囊后,在关节囊周围、切口周围浸润注射2.5g/L,80ml罗哌卡因,然后逐层关闭切口.分析患者术后1h、4h、1d、2d、3dh、出院时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术后1h、4h、1d、2d、3dh、出院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1.3)分、(2.7±1.1)分、(3.3±1.1)分、(2.7±0.5)分、(2.5±1.0)分、(2.2±0.45)分,并且仅发生1例恶心、呕叶.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有助于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只用常规的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处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镇痛处理外,还对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手术48周后其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对进行过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16-1017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65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转移复发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50例患者中2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转移复发率39.54%,其中局部复发率37.35%、单发转移率33.85%、多发转移率28.7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侵润程度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手术后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癌症类型等因素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分化程度、侵润程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按不同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模式镇痛,研究组予以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血清泌乳素、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肠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及乳汁充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泌乳素高于对照组[(376.65±45.89)μg/L vs.(319.65±38.70)μg/L],P物质、β-内咖肽、神经肽Y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6.31±0.78)mg/L、(35.90±4.32)ng/L、(211.38±26.72)μg/L、(3.52±0.43)分vs.(8.79±1.09)mg/L、(42.63±5.21)ng/L、(245.69±30.68)μg/L、(4.10±0.53)分,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肯定,有利于产妇泌乳素的分泌,为产妇及婴儿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干预在开腹手术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开腹手术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镇痛泵镇痛,试验组采用多模式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2、24、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术后72 h恶心呕吐发生率、疼痛结局[采用美国疼痛协会修订版患者疼痛结局问卷(APS-POQ-R)评估],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12、24、72 h,试验组VAS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PS-POQ-R的疼痛程度、疼痛信念及疼痛对活动的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开腹手术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干预,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缩短恢复时间,改善疼痛结局。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9)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2h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分别有13例和3例患者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分别为32.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和72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手术对肺功能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综合保温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时间、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方式,研究组给予多模式综合保温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R)及血糖(B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ADR、NR以及BG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寒战(3.08%)、低体温(1.54%)及躁动(6.15%)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85%、16.92%和21.54%)(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多模式综合保温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且对于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寒战、低体温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术后PCIA,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 相似文献
11.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 h(T1),5 h(T2),和24 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 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h(T1),5h(T2),和24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岱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
目的 观察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酒石酸布托啡诺组(B组)和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用药组(DB组),每组3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0~10分)比较两组术后24、48 h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各时间段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哌替啶肌肉注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均小于4分,且DB组患者术后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3.2±0.3)分比(3.8±0.4)分、(2.7±0.3)分比(3.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者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哌替啶肌肉注射次数均少于B组[(6.2±1.3)mg比(7.8±1.6)mg、(2.3±1.8)次比(5.3±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酒石酸布托啡诺的PCIA效果,并有助于减少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单纯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25例,采用帕瑞考昔超前镇痛复合PCEA.于麻醉前、术中2h、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2h及术后24、48 h 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A组:CD4+:0.252±0.035、0.227±0.025、0.248±0.028比0.310±0.032,CD4+/CD8+:1.2±0.1、1.0±0.1、1.1±0.2比1.5±0.2;B组:CD4+:0.265土0.033、0.263士0.028、0.264士0.031比0.312±0.035,CD4+/CD8+:1.3±0.2、1.2±0.1、1.2±0.1比1.4±0.1)(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48 h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0.112±0.019、0.113±0.016比0.126±0.019,0.117±0.016、0.120±0.018比0.127±0.021) (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后24、48 h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考昔复合吗啡PCEA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的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全胃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0例非肿瘤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后的免疫状态变化作了前瞻性的观察.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CD_(?)~ 细胞百分率升高.CD_4~ /CD_(?)~ 比值下降;手术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在术后第10天已基本恢复;根治性手术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TPN可以增进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根治性手术的免疫恢复起明显的辅助作用,表现在显著升高的IgG、IgA、IgM水平,CD_(?)~ 、CD_4~ 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的CD_4~ 细胞百分率,致CD_4~ /CD_4~ 比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某院自2010年2月~2012年1月的5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两组的术后生存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3.10% (27/29)、89.66% (26/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7.4±22.4) min、 (174.5±14.8) min, (106.5±25.7) ml、(203.2±34.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具有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当的远期生存率,可以安全的用于结肠癌根治的治疗,是一种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根治性结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69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718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3年内病死率、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率、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至化疗开始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及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3年内病死率显著增加(17.65%vs 5.99%,P<0.05);复发率显著增高(39.22%vs 11.84%,P<0.05);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术后1年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68.84±9.36vs 73.30±8.21,P<0.05);术后至化疗开始时间显著延长[(105.82±23.57)d vs(45.38±12.57)d,P<0.05];总住院时间显著延长[(165.37±57.38)d vs(123.58±34.68)d,P<0.05];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占62.30%,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结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可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3年1月~2006年1月,同一手术组30例行腹腔镜(腹腔镜组)和46例行传统(传统手术组)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当日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大小、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随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当日输血人数、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56±98)ml、3例、(10.7±3.9)mg、(8.6±2.0)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1.5±4.5)枚和(11.9±6.2)枚,直肠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3.4±1.5)cm和(3.0±1.0)cm,复发率分别为3.3%和5.0%,转移率分别为6.7%和10.0%,病死率分别为3.3%和7.5%。上述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