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后路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术,其中9例行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采用Suk标准评估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3.0±3.4)个月.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与上下方椎体相应高度均值相比矫正率为30.8%,后凸畸形显著矫正,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14例,P22例.结论 对于合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5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撬拨复位、经双侧椎弓根植骨术,术后进行6~18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度及矫正损失情况。对有神经损伤的病例按Frankel分级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2.5%恢复至94%,Cobb角术前平均(26°±7.8°),术后为(4.2°±1.2°)。有神经损伤的病例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级。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拔出,椎体高度未出现严重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重建脊柱结构,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是实用、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随访8~27(12.5±3.6)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X线检查情况(包括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13例,P2级6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满意。X线检查术后其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Quadrant通道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腰背部后遗疼痛轻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47例(A组)、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B组),术后随访13~56(26.5±7.9)个月.手术前后分别测量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CCI),并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1%(1/47)比21.6%(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0,P<0.05).A、B组手术前后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前后颈椎前凸角度及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CI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发生C5神经根麻痹11例作为B1组,另40例为B2组.B1组术后CCI改变率要明显大于B2组[(38.7±18.3)%比(22.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2,P<0.05).结论 相比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C5神经根麻痹可能与颈后路术后颈椎前凸增加有关.神经根拴系效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患者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矫正后Cobbs角、后凸角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93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66 ml、Cobbs角为6.35°、后凸角为6.12°、治疗有效率为90.3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术后恢复疗效和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节段长短不同,将6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伤椎相邻上、下各2个椎体)35例和短节段组(伤椎相邻上、下1个椎体)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短节段组比较,长节段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长节段组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较短节段组明显改善(P0.01),且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及Cobb角矫正丢失度较短节段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虽劣于短节段固定,但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平均24个月(15~32个月)按ODI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凸角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24个月随访,ASIA评分,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8例,E级22例。平均恢复1-2级,无一例患者神经障碍加重。末次随访时ODI为7~11分,平均(8.9±2.6)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UK法,植骨融合率为100%。本组病例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械断裂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合理地矫正后凸畸形,可以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并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腰椎B型骨折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B型骨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氏角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对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椎体前缘压缩率明显小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氏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B型骨折采用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椎体前缘压缩率改善情况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取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周到术后12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组内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出血量优于对照组(t=2.723、3.445、4.595,均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无论是采用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还是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及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各31例。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侧组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S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港  权正学 《现代保健》2012,(23):16-17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 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 例MSF 患者在全麻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的改变,并进行Frankel 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术前患者受损椎体前缘高度为(46.3±7.3)%,术后恢复到(92.8±4.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37,P〈0.01) ;术前后凸角为(30.3±5.4)°,术后为(7.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652,P〈0.01).按照Frankel 分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MSF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Kodama手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Kodama手术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5例)采用Patey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2.5±13.1)min比(66.9± 11.2) min];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3/45)比42.2%(19/45),4.4%(2/45)比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轻、重度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4.4% (2/45)和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31.1%(14/45)和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odama手术保留功能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min,平均93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110ml,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手术后长时间背痛,仅4例患者轻度酸痛,药物治疗即可缓解,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蛋壳"样骨缺损,未出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现象。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5.3%恢复至90.1%,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3.5°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32.4%恢复至5.4%;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后凸畸形,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彭安波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62-1763
目的探讨经伤椎连续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伤椎连续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后凸畸形、腰背疼痛、内固定断裂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连续固定能够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会增加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固定节段越多,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科室收入治疗的48例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入观察组,双号入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