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新型扫频源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仪CASIA2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4至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12例(112只眼),分别采用Pentacam和CASIA2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散光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两组测量结果间差异性分析,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hman分析。结果112例(112只眼)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67±10)岁。Pentacam与CASIA2测量的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的平坦轴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4.24±1.73)、(44.14±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5)。Pentacam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60±0.29)、(-6.34±0.27)、(-6.47±0.26)D,CASIA2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45±0.28)、(-6.17±0.25)、(-6.31±0.25)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40,-13.522,-17.186,均P<0.01)。Pentacam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5.08±1.84)、(44.18±1.85)、(44.63±1.82)D,CASIA2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4±1.64)、(43.02±1.64)、(43.48±1.60)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6,21.819,22.981;均P<0.01)。两设备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矢量运算结果显示,Pentacam与CASIA2测量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6 D@57°±0.64 D,其中47只眼(41.96%)>0.50 D;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7 D@174°±0.21 D,其中2只眼(1.79%)>0.50 D;全角膜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13 D@3°±0.69 D,其中59只眼(52.68%)>0.50 D。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70,0.968,0.976,0.697;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18,0.875,0.925,0.517;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51,0.955,0.959,0.622(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角膜前、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均有较好的一致性,2.68%~8.04%的测量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95%LoA)外;两设备测量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的95%LoA范围分别为0.01~2.28、0.06~2.27、0.10~2.20 D,95%LoA范围较宽,一致性较差。结论CASIA2与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在角膜前表面差异性较小,一致性较好,但角膜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不建议互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光路追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方法,探讨其对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的准确性。方法根据眼屈光间质的特点以专业光学设计软件Zemax建立人工晶状体眼模型。对25例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OrbscanⅡz或C-Scan测量角膜地形图,获得角膜前表面曲率,以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将所得参数及人工晶状体的参数输入光学设计软件Zemax,建立人工晶状体眼的光学模型,计算白内障手术后眼的屈光状态。以手术实际屈光状态为标准,计算二者间的差异为预测误差及预测误差的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统计学分析预测误差与绝对预测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分布。结果光路追迹法的预测误差为-1.09~1.91 D,平均预测误差为(0.28±0.73)D;绝对预测误差为0.01~1.91 D,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0.63±0.45)D。绝对预测误差≤0.5 D者9例(36%),0.5 D〈绝对预测误差≤1.0 D者12例(48%),1.0 D〈绝对预测误差≤1.5 D者3例(12%),1.5 D〈绝对预测误差≤2.0 D者1例(4%),绝对预测误差≤1.0 D者21例(84%)。结论光路追迹法是以人工晶状体眼为光学模型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力,可对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新型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Bland-Altman分析。

方法:选取2021-01/12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7例282眼。分别采用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全角膜的陡峭轴屈光力(Ks)、平坦轴屈光力(Kf)、平均角膜屈光力(Km)、角膜散光、散光轴向。所有参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重复性检验、Pearson相关性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

结果: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s、Kf、Km均无差异(P>0.05)。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屈光力Ks、Kf、Km均大于SS-OCT测量值(P<0.05)。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散光度数和轴向均无差异(P>0.05)。所有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88,提示组内重复性较好。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Ks、Kf、Km、散光度数和轴向均呈正相关(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Ks、Kf、Km、散光度数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好(P<0.05)。

结论:新型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参数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适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与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的意义。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冈测量。偏高组: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1≥46D,34例(65眼)。其中男15例(28眼),女19例(37眼)。正常组: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1〈46D,34例(68眼)。其中男15例(30眼),女19例(38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偏高组角膜曲率(Simk1)为46.86~48.99D,平均(46.86±0.61)D;正常组角膜曲率(Simk1)为41.35~45.75D,平均(43.61±1.17)D。两组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高组中女性角膜曲率大于男性(P〈0.01),正常组中男性与女性角膜曲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Simk2、Mink、角膜厚度均为正态分布(P〉0.01)。偏高组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角膜厚度、眼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Simk1、Simk2、Mink、角膜散光、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屈光度、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高组的角膜厚度及跟压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偏高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且其角膜散光及SRI值大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Scansys(上海美沃公司)与进口Pentacam(德国Oculus公司)的Scheimpflug成像技术原理的眼前节生物分析系统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6─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年龄17~35(23.5±5.3)岁,术前等效球镜度为-10.50~-2.00 D,除近视外无其他眼部疾病,依次接受Scansys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每只眼重复测量3次,记录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仅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仪器测量CCT和角膜曲率的重复性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 数(ICC)、变异系数(CoV)、组内标准差(Sw)、重复性限(2.77Sw)、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land-Altman 分析法评估,而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的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 分析法实施。结果:Scansys和Pentacam重复3次测量CCT和角膜曲率(K1、K2、Km)的ICC均大于0.99, Sw和2.77Sw均较小,CoV均小于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Bonferroni矫正结果显示任意2次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测量的任意2次检测结果之间的95%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均较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测量CCT和角膜曲率的结果均呈正线性相关(均r>0.97,均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Scansys和Pentacam测量CCT、K1、 K2、K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仪器测量CCT、K1、K2、Km的95%LoA分别为-4.26~11.26 μm、 -0.48~0.55 D、-0.52~0.69 D、-0.45~0.57 D。结论:Scansys测量CCT和角膜曲率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Pentacam测量结果相比差异较小,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好,可相互参考替代。  相似文献   

7.
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和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中至关重要.测算角膜总屈光力的设备多种多样.根据测算原理的不同,角膜总屈光力大致可分为3类:模拟角膜屈光力、基于高斯厚透镜公式的角膜总屈光力和光路追击法获得的角膜总屈光力.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准确评估在提高预测拟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准确性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于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很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修正公式.本文着重综述角膜总屈光力尤其是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方法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Placido盘成像Topolyzer角膜地形图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分析三者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39例(39只眼).术前分别采用Pentacam、Topolyzer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为(43.35±1.36)D,Topolyzer测量值为(43.41±1.35)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true net power(TNK)、4.0mm Holladay equivalent K-reading(EKR)、4.5mm EKR分别为(43.40±1.34)D,(42.14±1.25)D,(43.44±1.31)D,(43.50±1.32)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4.0mm EKR与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K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测量方法所得K值两两之间均存在高度正相关(r>0.90,P<0.01).TNK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1.21~-1.36)D,一致性较差;其余各组K值之间一致性较好,95%一致性界限较窄.结论 对于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K及4.0 mm EKR与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所得Km及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过在临床中互相替代使用仍需要慎重.true net power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不能用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与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轴向的差异,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采用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及TMS-4角膜地形图仪对53例(106只眼)屈光不正儿童进行测量,应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测量的陡峭 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s)、平坦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f)、角膜散光Ks-Kf大小及轴向进行比较,并应用Bland-Altmann分析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Ks、Kf、Ks-Kf值均高于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P<0.01);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的散光轴向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仪器测量Ks的差值的均数为1.72D,测量Kf的差值的均数为1.37D,这种测量差别临床上不能接受,说明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屈光力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与TMS-4角膜地形图两种测量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程度与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中学近视学生165人309眼,经托吡卡胺扩瞳验光后按等效屈光度<-3.00D;≥-3.00D~<-6.00D;≥-6.00D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用眼科A超仪(美国Sonomed)测量眼轴长度(每眼5次),用电脑验光仪(Topcon)测量角膜屈光力(每眼3次),取平均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09眼平均眼轴长为24.61±1.60mm,低度组为24.05±1.69mm,中度组为24.37±0.77 mm,高度组为26.40±0.91 mm;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4.12±1.41D,低度组为43.77±1.50D,中度组为44.72±1.36D,高度组为44.03±0.81D;水平径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3.19±1.28D,低度组为42.94±1.35D,中度组为43.67±1.30D,高度组为43.22±0.81D.其中低度组与中度组眼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屈光力(垂直径和水平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中度组与高度组眼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角膜屈光力(垂直径和水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眼中,眼轴变长是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屈光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度近视眼中,角膜屈光力对近视的影响比眼轴长度似乎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仪对年龄在8~22岁的近视患者,336例共672只眼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01),垂直径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并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而在高度近视眼与中度近视眼组之间,垂直角膜屈光力的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的增高是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RTVue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参数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接受LASIK手术者58例(58眼),均选择右眼进行研究,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术前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术后3个月使用RTVue FD-OCT测量角膜中央3 mm直径范围内前表面曲率半径(Ranterior)、后表面曲率半径(Rposterior)、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之比(Rposterior/Ranterior)、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总屈光力(Knet)、模拟角膜屈光力(SimK)、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nterior)、角膜后表面屈光力(Kposterior),IOL Master获得的角膜屈光力(Km),临床病史法计算LASIK术后角膜总屈光力(Kchm)。连续测量3次。采用变异系数(CV)、Cronbach′s Alpha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重复性;Bonfferroni校正的多重比较分析SimK、Knet、Km与Kchm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SimK、Knet、Km与Kchm之间的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SimK与Kchm,Knet与Kchm,Km与Kchm,SimK与Knet,SimK与Km一致性并计算95%一致性界限范围(LoA)。结果Ranterior、Rposterior、Rposterior/Ranterior、Kanterior、Kposterior、SimK、Knet和CCT分别为(8.560±0.292)mm、(6.525±0.159)mm、0.763±0.024、(43.98±1.48)D、(-6.13±0.15)D、(39.47±1.33)D、(37.93±1.42)D和(451.81±33.91)μm,各参数CV均小于1%,各参数Cronbach′s Alpha系数和ICC均大于0.9。SimK比Kchm大(0.434±0.433)D,Knet比Kchm小(1.112±0.471)D,Km比Kchm大(0.334±0.379)D,SimK比Knet大(1.546±0.1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mK比Km大(0.100±0.28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SimK、Knet、Km、Kchm相互间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r均≥0.944,P<0.01)。Bland-Altman图分析SimK与Kchm,Knet与Kchm,Km与Kchm,SimK与Knet,SimK与Km差值的95%一致性区间分别为-0.41~1.28 D,-2.04~-1.11 D,-0.41~1.08 D,1.23~1.86 D,-0.46~0.66 D。结论 RTVue FD-OCT测量LASIK术后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TVue FD-OCT和IOL Master获得的LASIK术后模拟角膜屈光力比临床病史法获得的理论角膜总屈光力略大0.3~0.4 D;Knet可能是评估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的较准确方法,但用于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预测,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近视屈光状态下人眼角膜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眼轴、角膜非球面参数 Q 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 CCT)及眼压进行测量,并探讨近视度数与上述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近视患者138例138眼(所有患者选择右眼进行分析),根据综合验光仪测量的近视度数,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1.00D~-3.00D),中度近视组(-3.25D~-6.00D),高度近视组(〉-6.00D)。各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总屈光力和后表面屈光力以及Q值,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日本Canon公司)测量眼压,使用 A 超测量仪(美国Tomey公司AL-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结果:近视度数与眼轴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r=0.009, P=0.925),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554, P〈0.001)。近视度数与Q值呈正相关(r=0.674, P〈0.001),Q值与眼压成呈负相关( r=-0.375, P=0.01)。近视度数与CCT及眼压无相关性( r=-0.138, P=0.141;r=-0.121, P=0.157)。 结论:角膜屈光力在近视发展过程中有正视化作用,Q值与近视度数及眼压的相关关系对指导角膜屈光手术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SIA )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患者103例145眼,角膜曲率计测量术前及术后3d,1wk,1、3mo的角膜水平屈光力值(K1)、垂直屈光力值( K2)及其轴位,采用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计算法计算SIA值。结果:术后3d,1wk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wk,1、3 mo SIA 值分别为+1.34±0.12,+0.89±0.27和-0.42±0.2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d, K1增大1.59D, K2减少1.98D,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1);术后3mo内K1和K2与术前的差值均迅速减小,术后3 mo内K1差值比K2差值绝对值小,两者之间各时间点差值的绝对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后短期角膜散光较大,手术方式需进一步改进以减少散光。  相似文献   

15.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力  何燕玲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5,23(6):644-646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并分析测量结果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33眼)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S imK和E ffRP值,分析其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并加以校正。结果S imK术后平均值(38.51±1.84)D大于K理论的平均值(38.29±2.34)D,两组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 ffRP术后平均值为(38.24±2.27)D,与K理论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屈光度改变量的增大,S imK术后和E ffRP术后的实际测量值均有逐渐过高估计角膜屈光力的趋势。经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的S imK校正值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角膜地形图中的S imK和E ffRP值在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屈光力测定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后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倪海龙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2002,20(6):526-53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网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隆起度。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64±0.23)D/(-7.19±O.28)D,P<0.05;(24.57±10.74)μm/(56.98±15.60)μm,P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近视性的高度屈光参差眼屈光参数及角膜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 对23名近视性的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等效球镜SE差≥6.00D),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测量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teresis,CH),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mean K)及眼轴长度(AL).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近视程度高度眼平均AL(28.34±1.10)mm,低度眼平均AL( 24.53±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眼角膜平均曲率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高度眼CH平均值(10.00±1.61 )mm Hg,低度眼CH平均值( 10.96±1.38)mm Hg,双眼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眼CH与眼轴和角膜厚度相关(P<0.05).结论 相同基因及环境下,高度近视眼的CH显著下降,角膜无明显变薄,提示眼轴的过度增长可能会导致角膜的微观结构改变,引起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无病史资料的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33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Haigis-L公式法、Shammas公式法、Olsen 2公式法、Pentacam mTNP法、基于OCT公式法测量IOL度数,综合5种测算结果选择IOL度数。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与预测屈光状态之间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预测误差的绝对值为绝对误差(AE),计算PE<±0.5 D、<±1.0 D和<±1.50 D的百分比。采用t检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基于OCT公式法、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这3种方法的PE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4.61、-6.61,P<0.05)。对于PE,Olsen 2公式与Pentacam mTNP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OCT公式法、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3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2种方法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E,Olsen 2公式与Pentacam mTNP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OCT公式法与Shammas公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2种方法与后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igis-L公式与以上4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测误差<±1.0 D的百分比分别为48%(基于OCT公式法)、50%(Shammas公式)、62%(Haigis-L公式)、81%(Olsen 2公式)、85%(Pentacam mTNP法),前2种方法与后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igis-L公式与其余4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准分子角膜屈光术后使用Olsen 2公式、Pentacam mTNP法测算IOL度数的结果优于基于OCT公式、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这3种方法,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