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对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6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CT影像,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发生率、CT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266例患者中142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3.4%(142/266).2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行抗凝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导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重视对左髂总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胭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导管导丝碎栓及团注尿激酶接触性溶栓行介入肺动脉溶栓术。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之后予经上肢浅静脉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7 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术后10 d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复查,根据综合情况考虑是否在滤器置入后10~12 d取出滤器。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溶栓术及联合静脉溶栓,6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pO2及PaO2明显升高;CTA复查肺动脉内血栓完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53例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43例于术后10~12 d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无严重手术及溶栓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安全易行、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产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5例,均经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进行插管溶栓联合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溶栓后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溶栓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复查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位置无改变34例,滤器偏斜1例.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诛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伴肿胀29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术中采用球囊直径10—12mm,直径12~14mm巴德自膨式支架。5例合并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术前均经左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无死亡病例,无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30个月,随访率100%(33/33)。下肢肿胀消退2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左下肢顺行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无支架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Trellis振动溶栓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全组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首先放置国产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切开股静脉,行Fogarty取栓管取栓,然后进行静脉造影,置入Trellis振动溶栓仪振动溶栓后Fogarty取栓管取栓,再次行静脉造影,比较前后溶栓效果。结果:在国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10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首次Fogarty取栓管取栓后。7例虽然取出部分血栓,且导管可进入下腔静脉,但静脉造影可见静脉腔内仍有大量附壁血栓,管腔重度狭窄。插入振动溶栓导管进行静脉内振动溶栓后,通过振动溶栓导管吸栓孔可吸出少量已溶解的软血栓。撤出振动溶栓导管再次利用Fogarty取栓管取栓时则可取出大量已部分机化的附壁血栓。再次静脉造影可见静脉腔明显增宽,静脉壁较前明显光滑。2例Fogarty取栓管直接取栓无效,改为先行Trellis振动溶栓仪振动溶栓,有效的溶解了附壁血栓,再行Fogarty取栓管取栓成功。1例无法置入Trellis振动溶栓仪,溶栓失败,有效率90%。结论:国产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Trellis振动溶栓仪可以有效的溶解深静脉血栓,并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在X线指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的位置处于肾静脉与髂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内,并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并发症如肺栓塞的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95%的患者血栓溶解,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对6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静脉溶栓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61例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滤器移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建  王秀平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9-490,493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2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常规经右侧股静脉或经右颈静脉入路,如插管困难,则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包括同轴导管技术、翻山鞘技术、或经患(左)侧股静脉插管,44例放置了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用量360万~1400万单位,34例行髂股静脉狭窄球囊扩张,9例行支架植入。[结果]对常规插管困难的病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后,左髂股静脉插管总成功率为96.1%,下肢肿胀症状完全消失78例(76.5%),肿胀症状改善的24例(23.5%)。[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辅助性插管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插管成功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导致狭窄或闭塞,如侧支循环充分,不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评价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特点。结果:该组资料中诊断血栓35例,其中单侧血栓34例,双下肢血栓l例;左下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下肢静脉血栓l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可靠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自大隐静脉主干置放造影导管,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后短时阻断股静脉,缓慢推注碘佛醇造影剂,透视下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造影剂逆流程度,深静脉瓣膜功能判定参照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1例患者中,Kistner逆流分级:0级35例(20.5%),Ⅰ级33例(19.3%),Ⅱ级59例(34.5%),Ⅲ级30例(17.5%),Ⅳ级14例(8.2%)。临床分级:轻度38例,中度82例,重度51例。合并股总静脉狭窄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例。结论: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客观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造影显示的逆流程度与静脉曲张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筛查上肢骨折术前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29例上肢骨折患者术前上肢血管CDFI检查资料,统计分析并发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静脉血栓13例,阳性率0.36%,均为术前发现;急性血栓10例,慢性血栓3例;肱静脉血栓5例,锁骨下静脉至肱静脉血栓2例,腋静脉至肱静脉血栓3例,腋静脉血栓3例;完全栓塞9例,不完全栓塞4例。结论上肢骨折术前静脉血栓发生率虽然不高,为避免发生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术前常规CDFI筛查静脉血栓是非常必要的,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美花 《现代保健》2009,(29):129-131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H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16例慢性下肢静脉血栓及血栓后遗症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左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创、准确、高度敏感,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rombo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s frequently (30-52%) related to the use of an indwelling venous catheter, but it can also occur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fter exercise. In the past it was considered a relatively benign thrombotic event, which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sometimes even without anticoagulant therap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plication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occur frequently: pulmonary embolism (8-36%), recurrence thrombosis after cessation of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2-15%) and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up to 50%). Therefore when thrombo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s clinically suspected, it should be objectively diagnosed by compression echography followed if negative by phlebography, with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directly afterward, preferably with low-molecular heparin and then acenocoumarol or phenprocoumon.  相似文献   

18.
王洁 《现代保健》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