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比较了消旋吡喹酮、左旋吡喹酮及右旋吡喹酮一次灌服后对小鼠的急性半数致死量,及95%可信限,分别为2553(2091~3G76),2463(2018~3007)与1344(1151~1568)mg/kg并对左旋吡喹酮与右旋吡喹酮;消旋吡喹酮与右旋吡喹酮的LD_(50)进行了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左旋吡喹酮与消旋吡喹对小鼠的急性半数致死量相近,而右旋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发现吡喹酮(PQT)引起家兔心律失常作用存在立体选择性。给清醒家兔iv(±-PQT或其对映异构体45mg/kg可引起异位节律及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和(-)-PQT组异位节律发生率分别为100%(n=10),60%(n=10)和20%(n=20)。(+)-PQT组的异位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在细胞色素P4502B(CYP2B)和细胞色素P4503A(CYP3A)诱导剂苯巴比妥(PB)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内,左旋吡喹酮((-)-PZQ)代谢生成D环一羟化物(Ring D-OH)和A环一羟化物(Ring A-OH);右旋吡喹酮((+)-PZQ)代谢生成Ring D-OH,B环一羟化物(Ring B-OH)和Ring A-OH。用CYP_2B特异抑制剂苯海拉明(DPH)和CYP3A特异抑制剂三乙酰竹桃霉素  相似文献   

4.
前文发现吡喹酮致心律失常作用存在立体选择性。本文比较了吡喹酮及其对映异构体对离体大鼠心房生理特性的影响。(±)-,(+)-和(-)-和PQT对左心房正性肌力作用的ED_(50)分别为14.8,16.6和48.0μmol/L。心肌收缩幅度最大净增率(+)-和(±)-PQT分别为85±(SD)15%和79±(SD)4%,而(-)-PQT  相似文献   

5.
新型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的母核吡喹异喹啉环的11b位上有一不对称的碳原子,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对映体。目前临床主要用其消旋体。左旋吡喹酮250mg/kg和417mg/kg灌胃一次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减虫率分别为50.0%和71.9%。右旋吡喹酮用上述两种同样剂量治疗感染小鼠,减虫率分别为-5.9%和4.3%,几无抗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是一种外消旋化合物,由左旋与右旋异构体各半组成。我们在家兔实验治疗结果中证明,不论是寄生虫学指标或肝脏虫卵结节数目、大小与性质,均一致地发现左旋吡喹酮是主要杀虫成分,优于吡喹酮。右旋吡喹酮不但杀虫作用极微,而且毒性比左旋吡喹酮大。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Praziquantel,PQT)为高效,广谱抗蠕虫药,其分子上有一手性中心,故有一对对映异构体,临床用其消旋体。我们发现PQT对映异构体在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均表现明显差异。手性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如受体和酶等的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已成为近年药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药物代谢的手性不仅表现为对映识别,而且可能发生手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得3H—利福定在各浓度(1.0~25μg/ml)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74.55±4.05~82.45±2.81之间。5.0~25.0μg/ml浓度范围内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利福定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浓度依赖性。用5.0μg/ml浓度分别和不同浓度异烟肼、乙胺丁醇合用;或用不同透析液、不同透析条件,观察到异烟肼在1.50μg/ml时明显降低利福定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温使利福定血浆蛋白结合率到达平衡的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
血浆中存在鲎试验干扰因子或内毒素灭活因子,其本质尚未明了。本实验初步观察了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_N)对内毒素体内外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提示F_N可能是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出一组(5株)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HIFn1-5)。经免疫酶标和免疫组化检测,这组单抗仅特异地与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结合,而与血浆中的其它大分子糖蛋白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和胶原等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与多种器官、组织的间质可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组织中的细胞则无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测定,这组抗体与正常人的造血细胞及某些造血细胞系和部分白血病病人的细胞均无交叉反应。竞争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组抗体(除HITn5外)识别的抗原位点十分相近。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17例正常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其平均含量为557±154mg/L。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出一组(5株)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标和免疫组化检测,这组单抗仅特异地与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结合,而与血浆中的其它大分子糖蛋白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和胶原等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与多种器官,组织的间质可发生性异性反应,而与组织中的细胞则无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测定,这组抗体与正常人的造血细胞及某些造血细胞系和部分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同时进行保肝护理,随访3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并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服药结束后连续3年随访观察该106例患者,通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查发现,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及服药后第1年内阴转2例(1.89%),第2年阴转12例(11.32%),第3年阴转59例(55.66%)。肝功能异常和B超情况也明显好转。结论吡喹酮在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组选择四川省西昌县大兴乡作为山区血吸虫病以吡喹酮治疗为主的防治对策现场,8984年12月对当年粪检查出的364例慢性早期血吸虫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吡喹酮10mg/kg顿服及60mg/kg2次分服2种疗法。结果2组病例均足量完成治疗,无反应率分别为46.7%(150/173)及93.7%(1719/191),2组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仍以神经系统和消  相似文献   

14.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简称Fn)对烧伤的临床重要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特别是Fn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调理控制作用,被认为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重要环节;而烧伤后ARDS(成人型呼吸困难综合证)的发生,认为与血浆Fn的耗竭关系甚大。对烧伤面积30%至85%的五名烧伤病人进行烧伤后血浆Fn浓度动态观察。对100名献血员血浆Fn浓度测定结  相似文献   

15.
<正> 前文指出,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成虫,除药物的直接作用外,尚有赖于宿主免疫机制的参与。进一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血吸虫经吡喹酮作用后,白细胞迅速附着于受损的虫体体表,并钻入虫体内,而这种白细胞附着又依赖于抗体的存在。为了阐明此种现象,乃用Boyden室观察血吸虫经吡喹酮作用后的白细胞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系一种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膜结合蛋白,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尤其是神经组织呈高表达状态。βAPP经蛋白水解后可产生淀粉样β肽(Aβ),后者在脑中的沉积是Alzheimer病早期典型的改变。现已发现βAPP在转化成非淀粉样(即正常转换)或淀粉样衍生物过程中由蛋白激酶C(PKC)参与的蛋白质磷酸化反应进行调节,但对βAPP磷酸化作用机制和性质尚不清楚。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前文证明吡喹酬致心律失常作用存在光学异构体的特异性。本文比较了吡喹酮及其异构体对离体大鼠心房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吡喹酮及其异构体的正性肌力作用以(+)-和(±)-吡喹酮较强,两者的EDmin、均为1×10~(-6)M,而(-)-吡喹酮最弱,EDmin为1×10~(-5)M;(+)-和(±)-吡喹酮收缩幅度平均净增率分别达84.62±14.75%和78.59±4.43%,  相似文献   

18.
在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如何有效地减少感染人数,控制传染源,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的三个居民村,实施不同的吡喹酮化疗方法,比较其疗效,从中筛选出适用于重疫区血吸虫病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疗效,将确诊为脑囊虫病者分为2组,第1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310 mg/kg,分7 d、每日3次口服,共5个疗程,每疗程间歇3个月;第2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180 mg·kg-1,疗程相同.以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免疫学指标作为疗效评价.结果显示,第1组治愈40例,治愈率47.1%...  相似文献   

20.
据文献报道,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有关肝硬化患者血浆中FN、Fib含量的变化报道不多。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