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扫描量热法验证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形成;考察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差式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PLG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吉非替尼PLGA微球呈白色球形颗粒,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10.35±0.32)μm,包封率为(88.44±1.26)%,载药率为(10.00±0.23)%;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方程Q=0.769t-1.800 9,r2=0.980 8。结论:吉非替尼PLGA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达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景强  刘李继  石坚  张朝跃 《当代医师》2013,(11):1522-1525
目的制备出包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复乳一溶剂挥发法(W/O/W)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人血白蛋白(HSA)微球,单因素法考察微球的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再通过正交设计出实验优化方案,再对优化微球进行性质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1)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2)PLGA浓度、分子量、聚合比对微球释药速率和缓释周期有重要影响。(3)微球的粒径和载药量对突释效应有明显影响。(4)优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缓释微球成圆球形,形态规则,粒径呈正态分布。微球在体外可缓释25d以上,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本实验制备出的优化rhEGF缓释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均匀,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荧光缓释亚微米微球,了解微球装载以及释放VEGF的效率,体外观察荧光微球的降解.方法 采用双相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载VEGF亚微球,激光共聚焦及扫描电镜观察荧光微球体外降解,ELISA法观察其载药效率及释药曲线.结果 双相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PLGA荧光载VEGF亚微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正常,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粒径0.5~1.0 μm,分布均匀,定量ELISA检测微球载VEGF率与包封率分别为3.91%和51.42%,荧光显微镜观察其缓慢降解,定量ELISA检测VEGF释放平缓,呈线性零级释放趋势.结论 直径0.5~1.0μm的PLGA载VEGF荧光亚微米微球载药效率较高,呈线性零级释放,荧光能够直接观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36-46
目的制备伊潘立酮的PLGA微球,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方法测定伊潘立酮的含量;比较5种规格的PLGA作为载体材料对微球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结果 PLGA的种类对伊潘立酮微球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有显著影响。按照正交设计得到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形状圆整,平均粒径为(27.3±2.7)μm,包封率为84.4%,体外释放试验第1天累计释放17.6%,28 d的累计释放度为85.7%,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本实验制备得到的伊潘立酮微球的包封率较高,没有明显的突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淫羊藿苷(ICA)@明胶纳米粒(GNPs)-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ICA@GNPs-PLGA)缓释系统,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二步去溶剂法和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ICA@GNPs-PLGA缓释系统,检测投放的PLGA和纳米复合物的质量比和ICA的投入量等不同因素对微球包封率(EE)的影响以优化制备工艺。扫描电镜(SEM)观察纳米复合物和微球的表面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微球EE及其体外释放结果。结果: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和纳米复合物均为白色粉末状;SEM下微球和纳米复合物表面光滑、圆整,粒径较为均一,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4~12 μm和150~200 nm。当GNPs投入量为6 mg,PLGA在二氯甲烷(DCM)中的临界浓度为0.5%~1.0%;当GNPs的质量上升至12 mg时,PLGA在DCM中的临界浓度升至1.0%~2.0%;当PLGA的浓度低于0.25%时,无完全包封的复合微球可以形成。在临界浓度内,ICA@GNPs-PLGA微球的EE高于(62.00±1.25)%,且EE和ICA的投入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24h时内微球累积释放率低于5.47%,40d时累积释放率为65.21%。结论:采用优化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较窄、载药率较高、低突释和长期释放的ICA@GNPs-PLGA微球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W/O/O溶剂挥发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评估添加剂碳酸锌对微球形态及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方法测定硫酸长春新碱在4种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规律,选定适合药物体外释放最适宜介质条件。在微球制备过程中添加2种不同量(w/w5%、10%)的碳酸锌,对其和不添加碳酸锌的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测定。结果碳酸锌可明显增加微球中药物的稳定性,36d的体外释放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锌的微球累积释药量都达到70%以上,而未添加碳酸锌的微球释药量仅为(54.2±1.1)%。添加10%碳酸锌对提高微球药物稳定性的作用优于5%碳酸锌。结论 添加碳酸锌对于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是必要的,能改善药物在PLGA微球内部酸性微环境中的稳定性,明显减少其药物降解量。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PLGA微球制备及荷Hep-2喉癌裸鼠体内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1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并评估紫杉醇微球瘤内直接注射对裸鼠Hep-2移植瘤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缓释微球,考察微球的体外性质,并对Hep-2移植瘤分别采用紫杉醇针剂腹腔内多次注射、紫杉醇针剂瘤内一次注射和紫杉醇微球瘤内一次注射治疗。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53%、97.29%、42.72μm和0.95。药物体外释放30d累计释放达到53.53%。给药3周后,与生理盐水瘤内注射组相比,紫杉醇治疗各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减小(P〈0.05),肿瘤体积3倍增时间(TT)均明显延长(P〈0.01);低剂量紫杉醇微球瘤内注射组的TT明显大于紫杉醇针剂瘤内和腹腔注射组(P〈0.05);高剂量紫杉醇微球瘤内注射组的TT明显大于其它紫杉醇治疗各组(P〈0.01)。紫杉醇针剂腹腔给药组、紫杉醇针剂瘤内注射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微球瘤内注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99%,39.37%,47.83%和59.90%。PLGA空白微球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实验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紫杉醇PLGA微球满足缓释长效的要求,肿瘤内直接注射该多聚物给药系统可提高紫杉醇抗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杠板归缓释栓剂并研究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甘油明胶为栓剂基质,用乳化法制备杠板归缓释微球,将微球加入栓剂基质中制成缓释栓剂,并检测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完成杠板归缓释栓剂的制备,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制得的杠板归缓释栓剂体外缓释效果明显,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杠板归缓释栓剂处方简单,缓释效果明显,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h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缓释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LID)-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 采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结果 纳米微球形态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174.5±15.2)nm,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48%和54.30%,微球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t1/2=3.45 d.结论 LID-PLGA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载艾塞那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凝聚法(W/O/O)制备载艾塞那肽缓释注射微球,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艾塞那肽含量的方法和微球中药物提取方法,考察微球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并对微球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微球球形较圆整,平均粒径为(51.2±1.97)μm,实际载药量为(4.50±0.13)%,包封率在(96.5±2.68)%,首日突释率为(13.19±1.39)%,28 d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88.6±0.73)%。结论以生物可降解的PLGA为载体,用W/O/O法制备的艾塞那肽微球工艺稳定可控,重现性好,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米雷  袁志根  谭赞  艾缘  付三清  刘益锋 《西部医学》2019,31(8):1170-1173,1177
目的 优选正丁苯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微球的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使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正丁苯酞-PLGA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并观察体外释药性能。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并测量粒径。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15 mg,PLGA 50 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 2%,搅拌转速为700 rpm。正丁苯酞的载药量 (14.49±0.56),包封率 (82.89 ± 1.46)。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约为 (23.6±0.87)nm。体外释药实验表现为突释。结论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初步制备了正丁苯酞 PLGA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制备方法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聚乳酸-聚乙二醇酸(PLGA)包裹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的BSA-PLGA微球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显微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测定微球的累积释放量。探索添加剂PEG6000、Tween-20、Trehalose对微球粒径、包封率、突释量和累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加入添加剂制备的微球,粒径增大,突释降低,载药量、包封率、累积释放量均有所提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通过加入适当种类和浓度的添加剂,可以得到较高包封率和累积释放量、较小突释、适当载药量和粒径的BSA-PLGA微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 d: 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 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 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著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野菊花总黄酮-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野菊花总黄酮(TF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C-PLGA微球,观察初乳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和TFC与PLGA的投药比等不同因素对微球包封率(EE)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微球大体形态;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微球EE及其体外释放结果。结果: 在搅拌速度为3000r·min-1、PVA浓度为3.0%、TFC与PLGA投药比为1:15的优化条件下,TFC-PLGA微球平均EE为(45.03±1.25)%,平均粒径大小为(102.20±1.97)μm。体外释放实验,24h时微球累积释放率为22.07%,20d时累积释放率达92.32%,TFC-PLGA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粒径适宜、分散较均匀、EE较高的TFC-PLGA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6.
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的制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二步法制备肺靶向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并结合甲强龙琥珀酸钠的水解特性测定其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出吸胀后平均算术粒径(9.9±3.5)μm的微球,515μm的微球占82.7%,载药量20.5%,在pH7.4PBS缓冲液中的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t1/2为43.5min。微球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形态及载药量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甲强龙琥珀酸钠明胶微球可用于肺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