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内注射可引起高眼压、白内障及眼内炎等并发症.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是一种作用机制与TA相似、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在治疗视网膜水肿方面可能替代或部分替代TA. 目的 研究TA和Ketorolac对CoCl2诱导的缺氧条件下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视网膜水肿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用含500μmol/L CoCl2的DMEM 2 ml孵育细胞0、6、12、24 h建立视网膜Müller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观察缺氧对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确定造模的最佳时间点.将培养24 h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缺氧+50、100、200 mg/L TA组,缺氧+50、100、200 mg/L Ketorolac组,分别在缺氧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共培养,采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TA和Ketorolac对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不规则形、星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培养14 ~25 d时细胞达到80%以上融合.95%的培养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呈绿色荧光.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各时间点间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和VEGF mRNA表达的吸光度(A)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70、53.20,P<0.01),CoCl2作用6、12、24 h值均明显高于正常Müll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 h时AQP4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量达峰值.缺氧24 h时8个组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和VEGF mRNA表达(A)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98、10.03,P<0.01);与缺氧对照组比较,除缺氧+50 mg/L TA组、缺氧+50 mg/L Ketorolac组外,其他各缺氧实验组Müller细胞中AQP4mRNA、VE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0 mg/L TA组和缺氧+100 mg/LKetorolac组以及缺氧+200 mg/L TA组和缺氧+200 mg/L Ketorolac组AQP4mRNA、VEGF mRNA的表达,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和Ketorolac均可下调化学性诱导的缺氧Müller细胞中AQP4和VEGF的表达水平,二者对视网膜水肿的治疗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研究在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新西兰大白兔视网膜中获取Müller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鉴定.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将化学缺氧诱导剂CoCl_2联合DMEM培养液培养24h的细胞作为缺氧组;将DMEM培养液单独培养24h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2组Müller细胞上AQP-4蛋白及AQP-4 mRNA的表达.结果 Müller细胞(第2代)上GFAP的阳性率为90%以上,细胞质染色呈棕色.细胞内含特征性的中间丝,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细胞器.CoCl_2联合DMEM培养液培养24h后Müller细胞上AQP-4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74,P<0.05);AQP-4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t=21.79,P<0.05).结论 缺氧能增强Müller细胞上AQP-4的表达,进而使视网膜内液体的积聚增加.提示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水肿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雌二醇(E2)作用于缺氧Müller细胞后,细胞内PEDF mRNA,VEGF 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氧24h后PEDF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0-5mmol/L和10-6mmol/LE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明显缓解由于缺氧引起的细胞内PEDF 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与E2的浓度有关。缺氧24h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0-5mmol/L和10-6mmol/LE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内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E2的浓度有关。结论:雌激素可以调控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对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大鼠、小鼠Müller细胞在体外能诱导分化为表达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特异标记的细胞,但目前有关成年猪Müller细胞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研究成年猪Müller细胞于体外定向诱导后分化成视网膜第一级传导神经元光感受器细胞.方法 消化成年猪眼视网膜组织,分离Müller细胞行体外继代单层贴壁培养.使用定向分化培养基对P2、P3和P4代Müller单层贴壁细胞及先形成细胞球悬浮培养2—3d,然后再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最后结合细胞形态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鉴定Müller细胞以及诱导分化效果.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2,P3和P4 Müller细胞均能表达Müller细胞特异蛋白分子标记,即谷氨酸合成酶(GS),P3 Müller细胞还同时表达另一种Müller细胞特异蛋白分子标记,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并计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特异标记视紫质Rhodopsin阳性率,P2 Müller单层贴壁分化细胞为(27.99±6.53)%,P2悬浮细胞球分化为(16.54±3.40)%.P2悬浮细胞球诱导分化后形态更趋向神经元,而P2代Müller单层贴壁细胞分化后形态仍趋向于成纤维细胞.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胞球定向分化Rhodopsin阳性表达程度逐渐减弱,P2、P3和P4 Rhodopsin阳性率分别为(56.23±7.32)%、(35.26±8.55)%和(12.68±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18,P=0.099).同代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Rhodopsin阳性表达有所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但分化细胞形态更为细长.结论 成年猪Müller细胞离体培养后可定向分化为表达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特异标记的细胞.细胞球悬浮培养2~3d,以及延长诱导分化时间都能使得分化细胞形态更为细长.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视网膜细胞分泌的两种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二者有协同作用,bFGF还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VEGF.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分泌VEGF的主要细胞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bFGF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多巴胺(DA)在原代培养的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变化.方法 眼罩遮盖诱导豚鼠近视眼,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其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Westren blotting检测TGFβ2、VIP、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在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泌DA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眼罩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豚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95%以上的培养细胞阳性表达GFAP和Vimentin.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阳性表达TGFβ2、VIP、TH蛋白,遮盖眼表达TGFβ2和VIP蛋白上调(P<0.05)、TH蛋白下调(P<0.05).与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比较,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分泌DA减少.结论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近视信号因子TGFβ2、VIP和DA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近视发生过程中Müller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分泌这些近视信号因子,参与近视发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GEs)作用下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以及bFGF对该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AGEs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牛血清白蛋白AGEs(AGEs-BSA)及其对照物并将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 半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1d、3d、6d、9d)Müller细胞bFGF表达变化.利用外源性bFGF(0.1、1.0、10.0、50.0、100.0)ng/mL干预Müller 细胞,采用ICC方法 半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1d、3d、6d、9d)M üller细胞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AGEs作用下兔视网膜M üller细胞bFGF的表达增高(P<0.05或P<0.01)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外源性bFGF可上调视网膜M üller细胞VEGF的表达,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及时限性.结论 AGEs可以上调视网膜Mü ller细胞表达bFGF,而bFGF可以上调Müller细胞表达VEGF,推测AGEs可能通过增加bFGF的表达,以及通过分泌的bFGF间接促进VEGF的表达,从而在DR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 on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rabbit retinal Müller cells, also the effect ofbFGF o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rabbit retinal Müller cells in vitro. Methods Rabbit retinal Müller cells were cultured first, then AGEs-BSA and its control were prepared. Müller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5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series of AGEs-BSA and AGEs-BSA control for 1, 3, 6 and 9 days, while blank control group was incubated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Then bFGF expression in Müller cells was half-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ICC). Cultured rabbit Müller cells were also treated with bFGF of 5 concentrations (0.1, 1.0, 10.0, 50.0, 100.0) ng/mL for 1, 3, 6, 9 days, while blank control group was incubated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Then VEGF expression in Müller cells was half-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 by ICC. Results Comparing with control group, AGEs-BSA evoked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crease ofbFGF expression on cultured retinal Müller cells (P <0. 05 or P <0. 01). And comparing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bFGF also evoked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crease of VEGF expression on retinal Mi ller cells in a certain range. Conclusions AGEs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bFGF, which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Müller cel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Es might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D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视网膜近视因子基因在原代培养的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3~4周龄断乳三色豚鼠40只,取20只建立近视眼模型(以右眼作为实验眼,以对侧未遮盖眼作自身对照),剩余的20只豚鼠作正常对照.用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近视眼模型,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其视网膜Müller细胞.RT-PCR检测酪氧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诱导型一氧化氙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视黄醛脱氢酶(retinaldehyde dehydrogenase,RALDH)、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在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结果 眼罩遮盖10 d后,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视网膜Müller细胞.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阳性表达nNOS、bFGF、TH、TGF-B mRNA,且遮盖眼表达nNOS、bFGF和TGF-B mRNA上调(P<0.05),TH mRNA下调(P<0.05).iNOS mRNA仅在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阳性表达.三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不表达eNOS、RALDH和ALDH mRNA.结论 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nNOS、iNOS、bFGF和TGF-B mRNA上调,TH mRNA下调.Müller细胞是近视眼视网膜信号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多巴胺(dopamine,DA)、bFGF和TGF-β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背景 脯氨酸羟化酶2(PHD2)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降解酶,能够调控缺氧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黄芩素对PHD2有抑制作用,了解其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2表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了解相关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机制及其防治. 目的 观察PHD2在缺氧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黄芩素对PHD2过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 将出生48 h以内SPF级SD乳鼠用体积分数10%水合氯醛麻醉后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分离双侧视网膜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采用兔抗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神经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Cl2组和CoCl2+黄芩素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CoCl2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 CoCl2以制备缺氧细胞模型,CoCl2+黄芩素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 CoCl2和50 μmol/L黄芩素溶液.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2和VEGF的表达及其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HD2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各组细胞中PHD2和VEGF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5,P=O.00),其中CoCl2组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oCl2+黄芩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中PHD2和VEGF均呈弱表达,CoCl2组细胞中PHD2和VEGF均呈强阳性表达,CoCl2+黄芩素组细胞中PHD2和VEGF表达较CoCl2组减弱.正常对照组、CoCl2组和CoCl2+黄芩素组细胞中PHD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6±0.034、0.894±0.015和0.445 ±0.017,PHD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27±2.61、140.12±4.29和133.14±2.11,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6±0.008、3.465±0.048和2.264±0.073,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2.25±19.92、601.13±10.21和537.34±5.96,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D2:F=905.89、43.18,均P<0.01;VEGF:F=27.13、185.79,均P<0.01),其中CoCl2组PHD2和VEG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oCl2+黄芩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体外低氧环境促进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同时诱导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2和VEGF的表达上调.黄芩素可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PHD2过表达引起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相关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PHD2有望成为缺氧性视网膜血管新生疾病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刺激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否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protein reaction,UPR),及其与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的关系。方法出生3~7d大鼠视网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氯化钴(CoCl2)200μmol·L-1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进行体外缺氧干预,干预时间为0h、3h、6h、12h、24h、48h、72h;UPR诱导剂二硫苏糖醇(DTT)2mmol·L-1刺激视网膜Müller细胞为阳性对照,干预时间为0h、3h、6h、12h、24h、48h、7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LAST与UPR相关因子X盒结合蛋白1、C/EBP同源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视网膜Müller细胞鉴定: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90%以上细胞GS、GLAST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Müller细胞的GLAST表达阳性率为(84.66±3.51)%。缺氧刺激后,GLAST与X盒结合蛋白1、C/EBP同源蛋白在Müller细胞上均有表达,缺氧早期呈上升趋势,干预后24h表达最强,后呈下降趋势。DTT干预组表达趋势与缺氧干预组一致。结论体外缺氧刺激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存在UPR,其相关因子的变化与GLAST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UPR可能是调控GLAST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 530 nm单色光照射可诱导动物产生近视.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上主要的胶质细胞,参与近视的形成,但Müller细胞在单色光诱导的近视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530 nm单色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近视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Müller细胞在单色光诱导的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自制光照度分别为125、250、500 lx波长530 nm单色光设备的细胞培养箱中用常规细胞培养基培养永生化大鼠Müller细胞,另用无光照的常规培养法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培养6、12、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在波长570 nm处的吸光度(A570)值;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Müller细胞的细胞周期,比较各组G2期与G1期细胞数的比值;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üller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酪氨酸羟化酶(TH)、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mRNA表达量的改变.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大鼠Müller细胞随不同培养时间的变化增生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不同细胞周期细胞数的变化以及大鼠Müller细胞中各近视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差异. 结果 530 nm单色光照射后,Müller细胞均呈典型的多角形,细胞大小均匀,边界清晰.与对照组比较,125 lx组、250 lx组大鼠Müller细胞在培养0、6、12、24 h时A570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0 lx组光照12h、24 h后细胞A57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与对照组比较,125 lx组、250 lx组大鼠Müller细胞G2/G1细胞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3、0.330),500 lx组G2/G1细胞数比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250 l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8).RT-PCR检测结果显示,250 lx组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500 lx组(P=0.006);125 lx组、250 lx组iNOS mRNA表达依次上调,250 lx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500 lx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125 lx组、250 lx组bFGF mRNA的表达量均上调,但500 lx组细胞中bFGF mRNA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05).与对照组比较,250 lx组细胞中TH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500 lx组细胞中TH 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 结论 光照度>250 lx的530 nm单色光照射可以通过抑制大鼠Müller细胞的生长,并下调细胞中近视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在近视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促进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但EGF能否促进人眼Müller细胞的增生迁移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眼Müller细胞能否自身表达和分泌EGF及EGF对Müller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同一代人永生株Müller细胞系MIO—M1细胞用高糖DMEM进行培养,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EGF作用24、48、72h,不同浓度CoCl2作用12h和24h,加入导致Müller细胞半数致死量的CoCl,浓度前2h加入不同质量浓度EGF的Müller细胞增生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正常及CoCl2缺氧条件下用不同质量浓度EGF作用24、48、72h后Müller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ELISA法观察Müller细胞表达和分泌EGF的情况;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体外不同条件培养下EGF对ERK1/2及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EGF作用后Mfiller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765,P=0.000),100mg/LEGF促Müller细胞增生作用最强,为对照组的1.6倍,10mg/LEGF促Müller细胞迁移的作用最强,为对照组的4.5倍。各EGF组Müller细胞的A57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缺氧条件下培养,Müller细胞半数致死量的CoCl2浓度为600nmol/L,提前2h加入10~100阻g/LEGF后,EGF对抗缺氧所致Muller细胞的损伤作用最明显。700nmol/LCoCl2致Müller细胞损伤80%时其自身低分泌7.8ng/LEGF。10~100mg/LEGF作用Müller细胞促增生迁移作用信号最明显,600nmol/ LCoCl2作用Müller细胞24h后ERKl/2及Akt信号强度减弱,提前2h加入外源性EGF后,ERK1/2及Akt两条信号通路最明显。结论EGF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增生及迁移。正常培养条件下的Müller细胞自身不表达,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可少量分泌EGF。EGF可能通过ERK1/2及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Müller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并对CoCl2损伤的Müller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半透明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FDM模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L-α-氨基己二酸(L-α-AAA)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观察其对豚鼠FDM形成的影响.视网膜检影验光测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FGF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产生了相对性近视(P<0.05),眼轴增长(P<0.05);去遮盖后,近视度数降低(P<0.05);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后,近视度数较单纯遮盖眼降低(P<0.05).近视眼与对照眼相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表达减弱.结论 视网膜Müller细胞可能参与了FDM形成的调控;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的表达可能与FDM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蛋白转录活化因子4(ATF4)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悬浮法体外原代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对Müller细胞进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鉴定.将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B、C组,正常对照组使用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A、B、C组分别使用20.0、30.0、40.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进行.培养4d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均为视网膜Müller细胞,95%以上细胞染色呈GFAP及GS阳性.A、B、C组视网膜95%的Müller细胞呈阳性.Western blot检测显示,4d后A、B、C组Müller细胞表达ATF4蛋白的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293、0.754、0.484,P<0.05).结论 高糖能促使体外培养下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内质网应激蛋白ATF4增加,高糖培养下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可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大鼠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酶消化法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Müller细胞.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活性.应用光镜、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MTT法、原位细胞凋亡等方法分析Müller细胞在不同的缺氧时间(0~24 h)、添加不同浓度VEGF(10~100μg/L)及VEGF受体FIk-1阻断剂SU1498处理后,细胞中VEGF和FIk-1,FIt-1的表达、细胞活性及凋亡等变化.结果:纯化培养至第3代的Müller细胞,经鉴定其纯度为90%,活力是87.3%.缺氧8~12h时Müller细胞胶质源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增强,VEGF和FIk-1,FIt-1表达增加,可见细胞肿胀、脱落.缺氧20h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生降低到79.3%,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了6.5倍.缺氧24h前加入75μg/L VEGF使细胞活性增强了1.3倍,凋亡指数下降到2/3.VEGF在10~75μg/L 范围内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正常情况下,FIk-1,FIt-1表达很少,但是缺氧后,表达量明显上升,FIt-1更显著.加入SU1498后能部分抑制VEGF对Müller细胞的作用.结论:短时间缺氧使Müller细胞反应性增生,VEGF和FIk-1,FIt-1表达增加,外源性VEGF可能部分地借助于受体FIk-1和FIt-1对缺氧的Müller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 26只白兔通过3J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挫伤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2只(4只眼),单纯挫伤组4只(8只眼),bFGF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20只眼).bFGF实验组每2d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 2μg (1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挫伤后3h,1、3、7、14d各时间点Müller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bFGF实验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Vimentin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且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各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以增强视网膜Müller细胞Vimentin的阳性表达,加速Müller细胞的活化,促进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缺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取2~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HUVECs分为对照组、氯化钴(CoCl2)缺氧组及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CoCl2缺氧组利用150 μmol/L的CoCl2干预HUVECs 4 h;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在CoCl2干预HUVECs 4 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TMP继续培养8h.分别提取各组细胞RNA和总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脯氨酰羟化酶2(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时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Cl2缺氧组PHD2mRNA表达下降(t=3.734),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升高(t=4.589、3.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分别与CoCl2缺氧组比较,PHD2 mRNA表达均升高(t=3.286、3.617、3.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t=1.025、0.726、-1.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但5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6,P>0.05),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3.492,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Cl2缺氧组PHD2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5);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8、3.257,P<0.05).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分别与CoCl2缺氧组比较,PHD2蛋白表达均升高(t=2.813、3.026、3.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但5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6、1.986,P>0.05),1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t=3.058、2.976)及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t=3.828、3.136)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P能上调缺氧HUVECs中PH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HIF-1α蛋白、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高糖培养环境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3~5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10只,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经胰酶消化后分离纯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组、高糖+5U/ml rhEPO组、高糖+10 U/ml rhEPO组、高糖+20 U/mlrhEPO组、高糖+40 U/ml rhEPO组.48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高糖及不同浓度rhEPO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半定量检测高糖组在不同浓度rhEPO干预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大量凋亡,GS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l).与高糖培养组比较,不同浓度rhEPO处理组凋亡细胞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2、2 374.6、2 473.2、2 537.7,P<0.01),GS蛋白的表达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0、22.5、26.4,P<0.05).结论 rhEPO对高糖作用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上调高糖损伤细胞内下降的G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谷氨酸循环,有效降低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高糖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缺氧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和PED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櫣ller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缺氧时间视网膜M櫣ller细胞VEGF和PEDF的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M櫣ller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氧12h后明显升高,缺氧24h更为显著,24h时2者分别为对照组的2.12倍(P<0.05)和1.70倍(P<0.05)。PEDF 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氧6h后明显下降(P<0.05),缺氧24h下降更为显著,24h时2者分别为对照组的0·11倍(P<0.01)和0.54倍(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大鼠M櫣ller细胞VEGF和PEDF表达失衡,PEDF表达下降,同时VEGF表达增加,2者的表达失衡可能在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在不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4,8,12kU/L),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定性测定Müller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Müller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高浓度胰岛素能明显增强VEGF的表达(P< 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刺激Müller细胞编码VEGF基因的转录,进而增强VEGF蛋白的表达,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