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冠状静脉窦消融心外膜旁路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心内膜标测并消融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慢径路已成为根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极少数患者旁路位于心外膜下,因而距心内膜较远,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难以成功,而冠状窦静脉系统大部分走行于心外膜下的房室沟内,故经冠状窦标测和消融心外膜旁路增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道1例心外膜旁路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左侧心外膜旁路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术的结果。 方法  5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由于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左心室心外膜标测 ) ,记录到旁路电位即进行消融。 结果  5例患者全部成功 ,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 ,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3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 A波和 V波。 结论 冠状静脉内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路的重要标志 ;经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的阻断心外膜旁路  相似文献   

3.
报道心外膜房室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术的结果。3例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后改由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形态。结果: 2例冠状静脉窦近端有一憩室,并在憩室的颈部消融阻断房室旁道。成功靶点图为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结论: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道可能是心外膜旁道,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与消融可有效阻断旁道,冠状静脉窦憩室与后间隔旁道可能存在着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右侧房室旁路合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或多次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失败者,探讨采用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法阻断房室旁路传导的可能性。方法3例右侧显性房室旁路,2例为男性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术前经多家医院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均未成功,旁路分别位于右房室环9点和7点处;1例为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术前未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体表心电图定位旁路位于右侧前壁。手术中于右房和右室外膜各缝扎一根2极导管用于双极记录和刺激,手执四极大头电极导管沿右侧房室沟从室间隔处经右游离壁到冠状静脉窦口或反向进行标测,在理想的标测靶点处放电消融。结果3例患者的3条旁路均一次消融成功,没有心房穿孔或右冠状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旁路阻断时间1~2s,总操作时间10~20min,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对右侧房室旁路合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或多次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失败者,可考虑采用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性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36例中,在心脏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经沿三尖瓣环心房侧线性消融成功电隔离AP4例,失败1例。结论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和/或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 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性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心脏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经沿三尖瓣环心房侧线性消融成功电隔离AP 4例,失败1例.结论 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和/或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经冠状静脉窦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低能量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 2例左侧房室旁路患者先经心内膜射频导管消融 ,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途径。  结果 :2 2例患者全部成功 ,17例 (77.3% )成功靶点与冠状静脉分支或畸形有关。 15例有效靶点记录到振幅较大的房室旁路电位 ,其振幅于 A波和 V波之比大于 1,前传 V波和逆传 A波较心内膜标测分别提前 2 6 .1± 5 .1m s和 2 2 .5±9.2 m s。  结论 :低能量冠状静脉窦射频导管消融可以安全、有效的阻断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8.
后间隔旁路是心脏房室旁路中变异较大的一类,对其中一些较为特殊的类型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难以进行标测和定位,其原因是后间隔部位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使旁路心房端插入点的变异程度增大。本组介绍5例经导管标测和消融证实的以冠状静脉窦壁心肌为心房插入点的后间隔旁路。  相似文献   

9.
报道 13例左侧心外膜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的结果。 13例左侧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如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记录到旁道电位或最早激动的V波或逆传A波即进行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成功 ,平均放电 1.5± 0 .6次 ,能量 2 1± 4W ,时间 2 1± 9s。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4例、心中静脉 7例。 11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 ,与二者之比均大于 1。结论 :冠状静脉窦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道的重要标志 ;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地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10.
3条房室旁路患者临床中非常少见 ,同时合并休眠旁路者更少。本文报道 1例 3条房室旁路并休眠旁路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2 0岁。阵发性心悸病史 6年。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律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 (图 1)。射频消融术中常规放置导线电极于冠状静脉窦、右心室心尖部以及高位右心房。程序刺激后诱发顺向性和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以及短暂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伴旁路前传。消融导线电极经右股动脉置于二尖瓣环下 ,距冠状静脉窦口 1 5cm处标测窦性心律时AV最近 ,右心室刺激标测逆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心内膜消融失败的难治性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在高密度标测下的电生理特点及经心外膜消融成功的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来自3家医疗机构共186例经术中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局灶性房速患者, 使用高密度标测系统常规进行心内膜导管消融。13例经心内膜消融失败患者中, 3例起源于心耳尖部接受外科微创手术行心耳结扎或切除, 10例经心外膜标测和消融成功。总结并分析10例经心外膜消融成功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检查、高密度标测相关指标、消融及随访结果。结果 10例经心外膜消融成功的局灶性房速患者中, 女7例、男3例, 年龄(38.4±11.5)岁, 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1.2%±4.6%, 抗心律失常用药(包括Ⅰ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共(1.5±0.7)种。内外膜联合的高密度标测结果:3例起源于右心耳与上腔静脉交界处、3例起源于Bachmann束在左心房的插入点、2例起源于右心房游离壁的心外膜侧、1例于右心耳心外膜侧、1例起源于左心房心外膜Marshall静脉区域。心外膜最早激动点(EAS)的激动时间提前心内膜(8.3±4.5) ms, 内...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是根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手术成功率高。但极少数旁路呈心外膜下走行 ,心内膜消融不易成功 ,需冠状静脉窦 (CS)内消融 ,而穿刺房间隔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同样可能阻断心外膜下旁路。我院自 1993年至今 ,已成功治疗 5 0 0余例患者 ,其中有 5例心外膜旁路、现将其特点及消融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5例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1~6 5 (5 2± 11)岁。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史 10余年 ,2例为显性旁路 ,3例隐匿性旁路。常规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 1例…  相似文献   

13.
周聊生 《山东医药》2003,43(28):53-54
房室旁路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射频消融治疗的内容之一 ,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但迄今开展的旁路射频消融术中仍存在盲目消融、不成功消融、消融后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填塞等问题。因此 ,规范其方法学仍十分必要。1 左侧旁路1.1 左侧旁路部位的标测 消融术前规范的电生理检查和精确的旁路定位仍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中冠状静脉窦和希氏束导管的定位必不可少 ,这对于确定旁道是否参与心动过速、确信消融结果和避免希氏束损伤都是必要的。冠状静脉窦导管标测对左侧旁路部位的确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旁路在心室和心房的附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邻希氏束旁路的电解剖特点,同时评价三维标测下邻希氏束旁路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19例邻希氏束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3例),年龄11 ~70(31.16±19.54)岁,采用三维标测指导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旁路传导在放电后(3.57±1.71)s内阻断(即刻成功率100%).结果 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靶点处室房间期(38.56±7.51) ms,明显短于希氏束区域[(51.11±8.07) ms,P<0.001]和冠状静脉窦近端[(78.01±13.09)ms,P<0.001].成功消融靶点与希氏束距离(6.42±1.71)mm,希氏束距离冠状静脉窦口(26.53±3.15) mm.靶点处的室/房波幅比为3.62±2.27,明确的希氏束电位(0.152±0.093) mV.平均随访(12.79±6.64)个月,18例患者无复发(远期成功率94.7%),且无房室传导损伤发生.结论 通过定量测量发现邻希氏束旁路极为靠近希氏束.采用三维标测指导消融邻希氏束旁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8岁,阵发性心悸30年,心电图示A型预激,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左后间隔显性旁道。经心内膜途径多次标测和消融均失败,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消融成功。结论: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成功的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本中心经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证实的AP患者1865例(共1972条AP)中,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冠状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其余2例和1例分别在心后静脉内和心大静脉远端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此例患者心动过速时消融导管标测提示逆向心房激动最早点位于前间隔希氏束附近,在此处及二尖瓣环前壁有较早心房激动时间处消融均无效,最后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4例有1~2次消融失败或复发病史,其AP均位于三尖瓣环7~9点处,局部标测前向或逆向旁路传导均无理想消融靶点,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和/或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沿三尖瓣环心房侧较大范围线性消融以试图电隔离AP传导,最后4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结论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或(和)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5例冠状静脉窦憩室处后间隔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对5例后间隔显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术后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静脉窦形态。结果所有患者的冠状静脉窦近端有一憩室,并在憩室的颈部消融阻断房室旁路。成功靶点图: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Δ波提前(31±3.7)ms,其中4例患者伴有旁路电位。结论冠状静脉窦憩室与后间隔旁路存在着解剖关系。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憩室和确定有效的消融部位。  相似文献   

18.
以冠状静脉窦壁心肌为心房插入点的后间隔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5例经导管标测和射频消融证实的以冠状静脉窦(CS)壁心肌为心房插入点的后间隔旁路。方法常规电生理检查定位旁路在后间隔,以7F大头导管标测左、右后间隔和二尖瓣环左心房侧(房间隔穿刺),均找不到比CS电极处更理想的标测电图,多次高能量消融不成功。经右心房将大头电极送至CS口或CS内,标测到典型靶点图,低能量消融成功。结果5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8±17岁。旁路以CS口1cm内为插入点者3例,2cm内者2例。心动过速中放电3例,右室起搏时放电2例,能量10~20W,旁路均在2s内阻断。随访14±6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CS壁全程都可成为房室旁路的心房插入点。这种旁路走行偏心外膜,如果在左、右后间隔心内膜难以有效标测和消融,应仔细标测CS壁,准确定位后以低能量或温控方式在CS壁上消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 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 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波, 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 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0.
右侧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的成功率较高,右侧旁路较低。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通常认为主要是由于导管与右房室环心内膜组织贴靠不紧密所致,并建议选用加硬导管以提高成功率。为了探讨操作技术对右侧房室旁路消融效果的影响,我们对54例依次相续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  方法 在左前斜45°透视体位上,将三尖瓣环分为从瓣环顶点到希氏束的前间隔、从希氏束到冠状静脉窦口的中间隔、从冠状静脉窦口到瓣环底部的后间隔和从瓣环底部到顶点的游离壁。先用大头导管从瓣环顶点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标测1周,确定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