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240支共740节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基于节段水平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4%、97.0%、86.4%、96.50%、94.7%;基于血管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5%、92.3%、90.4%、88.2%、89.2%。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电图(ECG)呈缺血性改变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正常的女性患者,MPI和冠状动脉CT(CTCA)结果对冠心病(CA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疑诊冠心病行腺苷负荷/静息MPI的4 142例女性患者资料,将其中3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5.74±9.43)岁〕腺苷负荷ECG呈缺血改变,但MPI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患者均利用SPECT/CT行MPI和同机CTCA检查,其中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35例患者静息状态ECG均正常,腺苷负荷ECG则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 mV,停止负荷1 min后ECG恢复正常,提示心肌缺血改变,随后的负荷/静息MPI均未见心肌缺血改变。同机CTCA结果示:27例冠状动脉正常(27/35,77.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7/35,20.0%),1例(2.9%)为3支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均≥50%,其CAG显示:LAD近段狭窄75%,LCX中段狭窄90%,RCA近中段狭窄95%。结果提示:此组患者中97.1%的冠状动脉是正常或仅呈硬化性改变,而无心肌缺血存在。结论:女性患者易出现负荷ECG"假阳性";负荷MPI是评价此类患者有无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同机CTCA则是避免冠状动脉3支病变而MPI"假阴性"的弥补手段,因此,利用SPECT/CT施行同机MPI/CTCA是对此类患者进行冠心病筛查的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狭窄,但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尤其临界病变是否可引起相应的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普及应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实现了无创条件功能学和解剖学的结合,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FFR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CA)和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冠心病并于2周内分别行CTCA、TE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54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指标,分析CTCA、TET及两者联合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TET、CTCA及CTCA联合TE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60.8%、64.7%、82.5%、37.6%和61.8%;84.9%、80.9%、92.4%、66.3%和83.9%;88.3%、86.0%、94.2%、74.0%和87.7%。CTCA对左主干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P<0.01)。结论 CTCA和CTCA联合TET在诊断冠心病时的准确率比单独TET高,CTCA对左主干病变的检出更有一定优势。因此,临床上可将CTCA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层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检查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5例,均采用128层CTCA进行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02%、特异度为95.76%、准确度为94.87%。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1.60%、特异度为98.85%;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2.38%、特异度为98.72%;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3.83%、特异度为98.16%;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度为99.43%。结论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尤其对轻中度狭窄有更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检及舒缓随访手段之一,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是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但二者仅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不能进行功能学评价。而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决定了病变(特别是临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对慢性管腔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18例共21支管腔慢性全闭病变。由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te Reconstruction,CMPR)、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及横断面原始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以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作为金标准评价CTCA诊断价值及其影响诊断的因素。结果 CTCA图像中10处CTO病变评估过轻,其中诊断为重度狭窄7例,诊断为轻中度狭窄3例。影响诊断因素包括病变处钙化10例(占55.5%);病变范围局限影响诊断5例(占27.8%);侧支循环形成共15例(占88.7%);造影剂浓度及呼吸伪影影响诊断各1例(占11.1%)。结论 128层螺旋CT在诊断冠心病CTO患者中尚存在不足之处,影像诊断医师应提高对冠心病CTO的认识,合理应用各种重建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狭窄评分(CCTA-SS)在定量评估缺血相关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分析影像特征并计算CCTA...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64排CT以及更先进的CT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成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CCTA的研究,已从评价管腔狭窄发展到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从单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发展到评价血管功能和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意义,从病变的诊断发展到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的评价[1-6]。随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的重要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其不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生理学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基于CCTA的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估手段,包括: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其衍生指标、基于CCTA的瞬时无波形比值(iFRCT)等,有望实现冠状动脉功能学缺血程度与解剖学狭窄程度的一站式评估,对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生理学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金标准”,但需要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会增加有创操作风险、手术时间和诊疗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无创FFR技术无需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即可测定FFR,避免了有创FFR的不足,在临床研究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对无创FFR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17例冠心病患者行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分析对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54支,左主干病变48支,双支病变32支,左回旋支病变28支,右冠病变25支。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测敏感度达91.38%,准确度达92.51%;对于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结论 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由于其采用无创技术且对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对64排螺旋CT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460例患者425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病变868支,其中781支与CAG结果 吻合,60支64排螺旋CT诊断狭窄而CAG显示正常,另外有2例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 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病变程度上,共781支病变在程度上与CAG结果 吻合,准确性为89.98%.结论 64排螺旋CT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评估较为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5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52例患者共有2 328个冠状动脉节段,可用评估的有2 038个节段,左主干(LM)及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严重狭窄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论: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阴性预测方面,有极高的排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S)、解剖学成像结合功能学成像,无创全面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105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前4周内完成CTCA与腺苷负荷MPS检查.以CAG结果为参照,分别评价CTCA、负荷/静息MPS及CTCA结合MPS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准确性及特点.结果 CTCA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75.0%,阳性预测值为8 8.2%,阴性预测值为93.1%,准确性为89.5%;负荷/静息MPS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9.7%,特异性为63.9%,阳性预测值为80.9%,阴性预测值为62.2%,准确性为74.3%;CTCA结合MPS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8.5%,阳性预测值为98.5%,阴性预测值为89.7%,准确性为95.2%.结论 CTCA结合腺苷负荷MPS可以明显提高CTCA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且解剖学结合功能学成像可全面提供冠心病的诊断信息.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combination of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and adenosine str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scintigraphy (MPS) for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ethods CTCA, MPS were performed in 10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diagnosed CAD within 4 weeks before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sensibility,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 PPV ),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 NPV ) and accuracy were 97. 1%,75.0%, 88.2%, 93.1% and 89. 5%, respectively, for CTCA; 79.7%,63.9%,80.9%,62.2% and 74. 3%, respectively, for MPS and 97. 2% ,98. 5% ,98. 5% ,89. 7% and 95.2%, respectively, for CTCA +MPS.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TCA and adenosine stress MPS, which provided both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nformation of coronary vessel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pecificity and PPV of diagnosing CAD with CTCA.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80.0%。结论①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②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只能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缺损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无法对其进行功能性地评价[1].血流储备分数(FFR)描述了狭窄病变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是特异性反映心外膜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本文统计出部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和非痉挛患者FFR的不同变化,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