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微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angleⅠ类双颌前突和kngleⅡ上颌前突错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Angle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和10例AngleⅡ错[牙合]上颌前突患者,前者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后者拔出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微型种植体从颊部牙槽嵴分别植入上下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验畸形。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的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和前牙内收程度。结果:除1名患者因2枚种植体松动再次手术植入,2名患者因4枚种植体脱落拒绝再次植入而改用传统支抗外,其他病例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复袷、覆盖关系,患者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位置稳定,减少了口内矫治器附件,易于患者接受,疗效肯定,是某些严重错验畸形治疗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沈秋瑾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0,15(2):85-8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在矫正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对后牙锁患者畸形进行矫正,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内良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微型种植体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矫治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微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但是未出现感染现象。矫治前后,锁牙齿未伸长,相反还有轻度压低作用;对所有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矫治前后SNA、SNB、ANB、FH-MP等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所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未导致下颌的旋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矫正患者3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通过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明显,实验组UI-SN平均减少9.13°,L1-NB平均减少6.55°,UI-LI平均增加34.42°.上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16 mm,下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26 mm.实验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避免了上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能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正提供稳定的支抗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5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以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微型种植体增强后牙支抗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研究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和Ⅱ类的拔牙矫正病例48例,在完成整平排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 4例。研究组使用微型纯钛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研究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了4.2 3mm和2 .41mm。对照组覆盖和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少3 .5 6mm和1.94mm。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避免了后牙支抗丢失,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安氏Ⅱ类拔牙患者采取种植体支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植入种植体154个,成功149例,成功率为96.8%。失败5例,系种植体松动、脱落,原因是牙龈局部中度和重度炎症。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前牙内收明显,但矫治前后的骨性指标改变没有显著性。结论种植体可以提供绝对的支抗、可辅助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灵活、即刻加力、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往第一部分已讨论了使用支抗种植体的适应证,支抗钉植入前的准备和植入后的检查等问题。在这部分将重点讨论支抗种植体的种类和主要结构;不同植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注意事项;临床中根据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植入部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7):420-421
目的:探讨片段弓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矫治中的早期使用效果.方法:片段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在矫治前期即行尖牙远中牵引.结果:15例拔牙矫治病例早期即行尖牙远中牵引,与排齐整平同时进行,节约了支抗,缩短了疗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早期应用片段弓矫治技术可提高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片段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矫治前突患者时对上前牙垂直向和转矩方面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12例双牙槽前突患者,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颌前牙矢状向与垂直向的变化值,以及模型上的转矩变化值,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上切牙切缘至腭平面距离U1E-PP增加0.78 mm,上切牙根尖点至腭平面距离U1AP-PP减小0.29 mm,上切牙阻抗中心至腭平面距离U1CR-PP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切牙阻抗中心的位置基本不变;治疗后的上前牙转矩值减少,尖牙出现直立趋势。结论片段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前突患者对其上前牙的垂直向和转矩控制较好,总体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期间充分发挥了隐形、美观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国产CDIC叶状牙种植体及配套器械 ,瑞士产CH -9400型牙种植机 ,对身体健康 ,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43名患者 ,按常规操作植入牙种植体。部分种植体在模板引导下定位 ,部分于唇侧骨倒凹区植入可降解的α -磷酸三钙。术后0~2周暂冠修复 ,3~6月永久修复。观察时间近3年 ,除一枚种植体松动而拔除外 ,其余牙种植体均稳固。其中5枚牙种植体在暂冠修复后有I°松动 ,经调后半年至一年稳固 ,39枚种植体上已永久修复者均能正常行使功能。说明叶状牙种植体在上前牙缺失种植修复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安氏Ⅱ^1类错[牙合]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平某,女,12岁,上前牙前突要求矫治。病史:无不良习惯史及正畸治疗史;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月经初潮未出现。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临床检查:患者正面呈中度开唇露齿,上唇短;两侧面部不对称,颏部左偏约2mm;侧面观为凸面型。口内:恒牙(牙合),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Ⅲ度 相似文献
15.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微种植体支抗同步分别内收前牙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同步分别内收前牙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效果与机制.方法:23 例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自身随机对照设计,实验侧采用尖牙与切牙同步分别内收关闭拔牙间隙法(即除在后牙区的微螺钉种植体与前牙区的方丝牵引钩间用镍钛拉簧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外,还在微螺钉与尖牙间用橡皮链单独行尖牙远中移动);对照侧则只通过常规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与前牙区的方丝牵引钩间用镍钛拉簧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分别记录两侧拔牙间隙关闭所需的时间并观察前牙移动的位置和方式,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侧与对照侧拔牙间隙关闭所需的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侧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平均(6.69±1.07)个月;对照侧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平均(9.56±1.19) 个月;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尖牙移动到位后具有更好的生理位置,而对照侧尖牙移动到位后较多发生牙冠远中舌向扭转.结论:微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同步分别关闭拔牙间隙,在缩短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的同时,使尖牙能始终在松质骨中移动,因而前牙内收快,矫治效果相对更理想. 相似文献
17.
牙齿长期缺失,会导致口腔咬合三维平衡破坏,邻牙发生近中倾斜,以至缺失牙修复空间不足。本文报道1例依靠牙种植体作支抗局部正畸直立近中倾斜邻牙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种植体和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与修复中的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下颌磨牙缺失时冶牙伸长需要做种植的患者。缺牙区植入ITI种植体,常规种植治疗。同时在对猞伸长的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一枚微型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体上,以压低伸长的对日冶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陆床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23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2.4mm,平均压低时间为5.6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磨牙缺失对骀牙伸长的病例,种植体和微型种植体支抗的联合应用,能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21项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ANB角、Wits值、NA—PA角、Max-Lth、A-NP距在牵引治疗后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S—Me距、IsFHp距、Ms.FHp距、A.FHp距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AP距、OJ、AB—NP角在牵引治疗后均减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1项P〈0.05,后2项P〈0.01);SNB角、MP-SN角、PP-SN角、U1-PP角、U1-SN角、U1-AP角、L1-MP角、ANS—Me/N—Me比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种植体支抗能前方牵引上颌骨并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是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 相似文献
20.
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矢状发育不足导致的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这种患者除前牙反袷外还多伴有上前牙区的拥挤和上唇后缩凹陷畸形。对于此类患者,如果使用通常的舌簧[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由于矫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拓展间隙,所以难以排齐牙列,解除反[牙合],面型的畸形也不能得到矫正。若使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正,则矫正效应仅局限于牙列和[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