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镜在门诊及普查检出胃癌及早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规模人群胃镜普查2532人,检查出胃癌86例.胃癌辁出率3.27%.早期胃癌2例,占胃癌数的2.33%:门诊组(1980年~1991年)胃镜检查l9854人,检出胃癌3445例,胃癌检出率17.35%,早期胃癌47例.占门诊胃癌检出数的1.36%。普查组早期胃癌辁出卓明显高于门诊组。耗资低人力省,适于各基层医院组织普查。本组胃癌病理组织学类型(门诊组及普查组)分别为75%及86%属“阳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约占10%.提示对流行病病理学研宄及胃癌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H.pylori感染与bFGF蛋白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3例胃癌存档标本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63例胃癌存档蜡块中有45例阳性.HP阳性胃癌组和转移性胃癌组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和非转移性胃癌组,P<0.01。阳性着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基质。结论:H.pylori感染增强了bFGF的表达.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诱导胃癌血管生成.或通过胞内分泌作用刺激某些酶的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于胃癌的防治非常重视,胃镜已成为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它可直观癌瘤的部位和形态,诊断正确率优于其他检查。作者于1978年开展胃镜检查工作,20年中共检查患者35681例,检出胃癌患者4275例(11.98%),其中有青年人(17~30岁)胃癌72例,占胃癌病例的1.68%。现将72例青年人胃癌的胃镜诊断,手术所见,病例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胃锐对青年人胃癌检诊的认识,重视此年龄组胃癌的诊治工作。l·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72例青年胃癌,男32例,女40例;年龄分组:17岁~20岁6例(8.13%),21岁~25岁12例问6…  相似文献   

4.
用新近制备的二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MG2和BMG4,建立ABC-ELISA方法,检测胃癌高发区659例受检者血清中的胃癌糖链抗原,其中胃癌患者27例,内有3例早期胃癌。结果表明:BMG2-Ag和BMG4-Ag水平在胃癌、胃癌术后、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胃增生性息肉、胃炎伴肠化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0.037),胃癌阳性率分别是44.9%和40.7%,特异性分别是81.6%和84.5%。将这二个抗原联合应用,则胃癌阳性率为66.7%,特异性76.3%,3例早期胃癌阳性。  相似文献   

5.
胃癌活检组织C-erbB-2及K-Sam基因扩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PCR技术结合Southernblot分子杂交检测87例胃癌活检组织CerbB-2及K-sam扩增。结果显示:87例中有18例(20.69%)C-erbB-2扩增阳性,其中进展期胃癌、乳头状腺癌及分化良好型胃癌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其它组织类型胃癌及分化不良型胃癌(P<0.05);伴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及肝转移者(P<0.01和P<0.05)。5例胃癌K-sam扩增阳性,仅见于分化不良型胃癌(P<0.05)。该结果可作为术前胃癌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健康体检者和24例胃部疾病患者(11例胃癌、5例胃溃疡、8例胃炎)的PE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的健康胃、53.8%的良性胃部病灶(胃溃疡、胃炎)SUVmax≥2.5。若以SUV≥2.5为界域,PET显像诊断胃癌的真阳性率为58.8%,真阴性率为85.7%,准确率为66.7%。有6例胃癌患者发现转移灶。[结论]PET显像对于原发性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对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和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癌p16基因外显子1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6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46例胃癌组织和30例良性病变胃粘膜(对照组)分别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Hpa Ⅱ,MspⅠ,SacⅡ)酶切后PCR扩增进行p16基因甲基化多位点检测。结果 46例胃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13例(28.3%),30例对照组无p16基因甲基化,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胃癌浸润未达肌层患者p16基因甲基2例(8.7%),23例达肌层或浆膜层患者p16基因甲基化11例(47.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0例高中分化胃癌患者无p16基因甲基化,17例低分化胃癌p16基因甲基化13(76.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8例呈结节生长型胃癌p16基因甲基化6例(33.3%),28例局限溃疡或溃疡浸润26例胃角、胃窦癌p16基因甲基化8例(3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伴肝或淋巴结转移者胃癌p16基因甲基4例(44.4%),37例无转移者p16基因甲基化9例(24.3%),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抑癌基因p16 5‘CoG岛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肿瘤的生长方式、部位及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8.
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血清MG7—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G7-Ag,评价该方法在因清诊断中的价值。分别检测胃癌100例食管癌17例,结肠癌9 、肝癌14例、子宫颈癌6例,其血清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0%、17.6%、44.4%,肝癌及子宫颈癌未检出。胃溃疡及慢性胃炎血清诊断率为7.7%及5.9%,检测结果以胃癌阳性率最高,此方法可用于胃癌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亦可用于高危人群的胃癌普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碱酯酶与胃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初  吕立言  马煜 《中国肿瘤》2003,12(1):57-58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43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并随机选择非恶性肿瘤病人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男性胃癌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4896.641,6885.878,P<0.001);女性胃癌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值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100.871,6884.303,P<0.001)。结论:胃癌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胃癌形态学方面,探讨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区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探讨这种变化与胃癌发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胃癌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1992-2005年在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共计1003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病理常规系统检查。结果:1003例胃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9岁(17~84岁);不同年代胃癌高发年龄均为60~69岁,其次为50~59岁,男性胃癌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男女患者之比为3.0:1。1003例胃癌患者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59例(15.9%),年均构成比为15.3%,中期胃癌195例(19.4%),晚期胃癌649例(64.7%)。各年间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以Ⅲ型为主;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Ⅲ型为主。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早期胃癌各年间无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胃癌各年间有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组织学分型方面,乳头状管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和印戎细胞癌呈逐年下降趋势;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呈逐年升高趋势;若以Lauren分类为标准,在各年代间均以弥漫型胃癌占优势,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肠型胃癌呈下降趋势,二者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庄河地区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姜凤元  陈晓泉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74-2175
目的:总结胃癌复发的规律,为胃癌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胃癌复发病例62例,行手术切除或化疗。结果:34例可手术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32.3%和14.7%。治愈性切除者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8.4%、15.3%;姑息性切除者2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3.8%、9.5%。28例化疗后CR6例,PR10例,SD8例,PD4例,有效率为57.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应该积极手术和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ABC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2例中29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55.8%,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质内,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63.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3%),X^2=4.59,P〈0.05;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72.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37.8%),X^2=7.44,P〈0.01。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ABC根治度与预后关系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使胃癌手术根治度的判定标准具体客观,对胃癌手术预后的判断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方法 采用日本胃癌规约12版中对胃癌手术根治度划为A,B,C的标准,对1980年12月-1990年12月间手术切除的533例胃癌根治度瑟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A根治度157例,B根治度209例,C根治度167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34.9%和9.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G-Ag,评价该方法在临床血清诊断中的价值。分别检测胃癌100例、食管癌17例、结肠癌9例、肝癌14例,子宫颈癌6例,其血清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0%、17.6/、44.4%。肝癌及子宫颈癌未检出。胃溃疡及慢性胃炎血清诊断率为77%及5.9%,检测结果以胃癌阳性率最高。此方法可用于胃癌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亦可用于高危人群的胃癌普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zrin、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25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粘膜中Ezrin、VEGF的表达。结果:Ezrin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36.0%和86.0%。VEGF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32.0%和58.0%。Ezrin、VEGF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和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Ezrin、VEGF的表达程度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Ezrin和VEGF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Ezrin、VEGF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经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438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探讨年龄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全组男性336例(76.7%),女性102例(23.1%),平均年龄54.5岁(25-74),<40岁的51例(11.6%),<60岁者99例(22.5%)。结果提示:①不同年龄组中,胃癌的发病率在50-59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呈近似直线上升趋势,在50-59岁之后呈近似直线下降趋势;②<30岁的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多发(80.0%),随年龄增加女性胃癌的发病率呈递减趋势,而男性则相反;③高分化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20.0%-66.7%),<40岁胃癌多为晚期,有较高的淋巴转移率,根治性切除率低(20.0-32.6%):④>60岁和<40岁的胃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胃液脱落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峰  张远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7):512-515
应用PCR技术及Southernblot分子杂交检测87例胃癌患者胄液脱落癌细胞c-erbB-2扩增。结果显示:87例中有11例(12.64%)胃液c-erbB-2扩增阳性,其中进展期胄癌、乳头状腺癌及分化良好型胃癌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其它组织类型胃癌及分化不良型胃癌(P<0.05与P<0.01);伴肝转移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肝转移者(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但P>0.05)。该方法似可作为术前或胃镇检查前胃癌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骨桥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ng DT  Yuan J  Yang L  Guo XN  Hao ZM  Han ZY  Wu KC  Fan DM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3):167-169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OPN、核因子-κB p65(NF-κB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12例非癌胃组织和72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OPN、NF-κB p65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12例非癌胃组织中均为0,在3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43.3%、40.0%和46.7%;在26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76.9%、73.1%和80.8%,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3和0.009);在16例有淋巴结转移且伴胃外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分别为87.5%、81.3%和93.8%,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7和0.002)。胃癌组织中,OPN与NF-κB及NF-κB p65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有差别,但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67和0.72。结论 OPN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机制是通过活化NF-κB,上调转移相关分子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21例残胃癌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21例中,Ⅱ期4例,Ⅲ期14例(Ⅲa期8例,Ⅲb期6例),Ⅳ期3例。其中4例(20.00%)施行姑息性手术,14例(70.00%)施行根治性手术,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为70.43%、42.86%、21.43%及50.00%、25.00%、0.00%。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和MMP-9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NF-κB p65和MMP-9在17例非癌胃组织和72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NF—κB p65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17例非癌胃组织中均为0,在3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40.00%和46.70%.在16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73.07%和80.77%,在16例有淋巴结转移且伴胃外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分别为81.25%和93.75%。NF-κB p65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伴有胃外器官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6.P=0.007;X^2=9.929.P=0.00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6.P=0.013;X^2=6.911.P=0.009。NF-κB p65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X^2=6.030.P=0.014:r=0.72.P<0.001。结论:NF-κB和MMP-9表达的上调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胃癌侵袭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