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导体LAK/r IL-2治疗方案,经治的33例晚期肝癌中,CR1例(3%),PR10例(30%),总有效率33%,副作用小。提示该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用LAK细胞/rIL-2疗法治疗23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3例(13.0%)PR,7例(30.4%)MR,有效率达43,4%。腔内注入LAK细胞/rIL-2治疗肺癌癌性胸水10例,5例CR,5例PR癌性腹水4例,3例CR,1例PR;癌性心包积液2例,CR、PR各1例。23例除出现一过性发热、恶心等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LAK细胞/rIL-2疗法对晚期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腔内用药对癌性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同种LAK细胞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种LAK细胞治疗癌癌性胸不43例。其中腺癌25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未定型4例;大量胸水26例,中等量胸水17例。LAK细胞胸腔注射治疗1-2个疗程后,15例胸水消失,23例胸水显著减少,抽不出胸水,有效率为88.4%;化疗组有效率39.5%,两组差别显著,提示LAK细胞胸腔注射治疗肺癌癌性胸不的疗效优于腹腔注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体静脉血培养LA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0例,结果治疗后CD4平均提高3.2-4.12%。CD4/CD8提高0.07-0.19,提示LAK细胞可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源于肝癌患者与健康人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方法 提取肝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培养CIK细胞,动态观察其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细胞毒活性.选BALB/c裸鼠SMMC-7721肝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10d后,选择荷瘤大小相似的裸鼠30只,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平分成A组(单独化疗组)、B组(健康人CIK治疗组)和C组(肝癌患者CIK治疗组),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两种来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细胞毒活性均差异无显著性,体外抗癌活性相似,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B组和C组治疗后肿瘤受抑制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大于A组.结论 源于肝癌患者CIK细胞与源于健康人的CIK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诱导方法对LAN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体外诱导LAK细胞,采用3H-TdR释放法测定LAK活性。结果;(1)PBMC诱导3h后,LAK活性高于或至少不低于24~72h者;(2)PBMC诱导3h后洗去游离的rIL-2,并不影响继续诱导LAN细胞活性;(3)PBMC分离后以清洗2次为佳;(4)PBMC用正常人血浆培养比用肝炎病人自体血浆培养诱导的LAK活性高。结论:在本试验系统中,PBMC分离后,清洗2次,以正常人血浆经IL-2诱导3h为最佳回输条件。 相似文献
8.
Liang Jun et al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3)
本组54例原发性肺癌均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1次后,经3~4周开始用LAK/IL-2(BAI)治疗。我们采用肿瘤缩小、疗后免疫指标、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经LAK/IL-2治疗后病理变化四项指标。LAK细胞围绕在癌灶周围,与癌细胞密切接触,癌细胞有变性、坏死,证实经BAI给予LAK/IL-2治疗肺癌方法可行、疗效确实。经BAI联合化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7%,明显高于单纯BAI化疗组的70%(P<0.05),同时也讨论了影响LAK/IL-2疗效的因素及LAK/IL-2的副作用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LAK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9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患者及14例正常人外周血NK及LAK细胞活性;检测21例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前、后CAH患者外周血NK及LAK细胞活性。结果CAH患者NK及LAK细胞活性较正常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NK及LAK细胞活性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LAK细胞回输疗法治疗CAH有效,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提高了CAH患者的NK及LA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TNFα对LAK细胞抗胃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TNFα联用IL-2培养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及TNFα预处理后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 并做TNFα的单抗阻断试验, 用LDH释放法检测LAK细胞抗癌活性;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 检测LAK细胞抗瘤活性。结果: 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使LAK对其抗瘤活性提高约9%。结论: TNFα可增加IL-2诱导的LAK抗胃癌活性;TNFα预处理可使胃癌细胞对LAK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观察了A-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AK细胞在短期内大量扩增,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增殖高峰,A-LAK细胞增加12.02倍,而LAK细胞增加2.69倍,培养3周后A-LAK细胞增加53.50倍,而LAK细胞仅增加4.45倍。18小时LDH-L释放试验表明,A-LAK细胞对Anip973和K562细胞均显示较高的杀伤活性,与LAK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FACS细胞表型分析显示,A-LAK细胞大量表达CD16、CD56抗原,提示A-LAK细胞可能来源于LGL-NK细胞群。 相似文献
12.
5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组,单纯IL-2治疗组;一般药物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检测周围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乙型肝炎病毒DNA,两对半血清HBV标志物、肝功等项目。结果表明,单纯IL-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P<0.05),而与异体LAK细胞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免疫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IK细胞在肝脏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①分别提取3名健康献血者和3名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CIK细胞后,动态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并对比研究。②50只BALB/c裸鼠分别在前肢腋下接种SMMC-7721肝癌细胞。10 d后选择荷瘤大小相似的裸鼠30只,全部一次性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随机分成3组:单独化疗组;源于健康人CIK治疗组;源于肝癌患者CIK治疗组,每组10只。单独化疗组注射化疗药物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另2组分别于化疗后的第2、第4、第6、第8、第10天腹腔注射源于健康人CIK细胞和源于肝癌患者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①两种来源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无明显差异。②两种来源CIK细胞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肿瘤受抑制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大于单独化疗组(P<0.05)。结论:两种来源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肝癌的治疗中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的介导下,对体外、体内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外4h51Cr释放试验表明,特异性识别Capan-2人胰腺癌细胞的YPC3mAb能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显著增强LAK细胞对Capan-2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作用随mAb的浓度增加而加强,50μg/ml的YPC3mAb提高LAK细胞杀伤率约60%。对照mAb无此作用。裸鼠体内实验发现,YPC3mAb与LAK细胞联合应用能完全阻止Capan-2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优于LAK细胞、新鲜脾淋巴细胞和YPC3mAb的单独作用(成瘤率分别为25%、100%和100%)。YPC2mAb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可以为胰腺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卵巢癌细胞C-erbB-2扩增及表达抑制TNF和LAK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卵巢癌细胞株,在确定C-erbB-2扩增和过表达及C-erbB2正常拷贝和低表达的基础上对C-erbB-2扩增及表达与TNF和LAK杀伤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以非特异性杀伤物H2O2为对照。结果表明:C-erbB-2扩增及过表达可明显抑制TNF和LAK的杀伤活性(P<0.05),但对H2O2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影响。提示临床上部分卵巢癌患者用TNF和LAK治疗的疗效低或无反应性与C-erbB-2的扩增及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ogl言目前,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CHN系大鼠乳腺癌的动物模型,用LAK细胞、基因重组rhIFN-aA及rhIL-2联合局部给药,试图说明aA干扰素、rhIL-2及LAK细胞三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现报道如下.回材料和方法1.l动物采用CHN系大鼠,雌雄不拘,6Wb龄.实验动物随机分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提供.1.2大鼠自发性乳腺癌瘤细胞SMC-R-C-86$株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提供.1.3药物rhlFN-aA,rhIL-2均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物技术中心研制.1.4LAK细胞的制备[‘’切取…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地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较不敏感等因素,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很差。国内较大系列的报道发病以后的平均生存期为5.74个月。近几年,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进展,肝癌的预后略有改善。我院自1988年元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50例,院内死亡42例(占16.8%)。现就42例原发性肝癌生存期及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42例死亡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40岁者39例,≤40岁者4例。42例发病至死亡的平均生存朋为6.59个月,经治疗的20例平均生存期为10.87个月,未治疗的22例,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见表1。42例 相似文献
18.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经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培养后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且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其抗肿瘤效果强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P<0.01)。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极低,经IL-2体外培养后,其杀伤活性逐渐增高,以培养至7~25d的杀伤活性最强,这与IL-2使TIL分泌3种抗癌淋巴因子包括IL-2、IFN-γ、淋巴毒素(LT)增加有关。体外培养25d后,TIL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实验表明这与培养过程中TIL的Lyt-2~+细胞(Tc)减少而L3T4~+细胞(T_H)增多有关。TIL经冻存复苏和IL-2体外培养后仍保持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冻存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为间断地运用TIL治疗复发性、晚期肿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Cel,DC)增强LAK抗HL-60活性时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将LAK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HL-60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血DC。样本培养36h后,取少许涂片作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其余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结果:涂片上可见血DC和LAK、HL-60细胞形成细胞簇样结构。透射电镜下可见血DC与LAK、HL-60紧密接触。结论:血DC与LAK、HL-60细胞紧密接触可增强LAK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