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服务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0月益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786例,将2022年5月—2023年1月实施常规药学服务的患者393例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2—10月实施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服务的患者393例纳入试验组。比较2组临床指标(抗菌药物品种数、人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同时比较对照组、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DDDs)。结果 试验组抗菌药物品种数、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物、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单一用药率高于对照组,二联用药率、三联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4%vs. 5.60%,χ2=6.793,P=0.009)。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病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病区抗菌药物、注射用抗菌药物DDDs下降。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服务有利于保证...  相似文献   

2.
赵璇 《药品评价》2022,(5):300-30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药师是否参与干预分为两组,各59例。非干预组由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方案,干预组由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方案制定。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感染治疗效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选用合理率、疗程合理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非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费用低于非干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高于非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非干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可提高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儿童医院普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作用,探讨合适的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普外科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培训、参与专科会诊、用药咨询、围术期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促进普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收集并统计医院普外科2020年9月—12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21年1月—8月(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值,以及干预前后前5位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值的抗菌药物。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2021年1月—8月)抗菌药物使用率、AUD值均有所下降,即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95%与2020年9月—12月42.82%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P>0.05),后者较前者降低了7.87个百分点;临床药师干预后(2021年1月—8月)普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7.04DDDs/(100人·天)与2020年9月—12月的34.69 DDDs/(100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变化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各品种DDDs与AUD、各科室DDDs与AUD、会诊率及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21年相比,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各品种DDDs、AUD显著下降,大部分科室DDDs与AU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个别科室会诊百分率未达标,全院总体会诊情况有所上升,接近98%,全院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接近96%,明显超过80%,且绝大多数科室送检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继续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逐步完善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7):2411-2414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抗菌药物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数据。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信息软件,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联合使用情况、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经过干预,抗菌药物AUD从139.01 DDDs/(100人·d)下降至102.09 DDDs/(100人·d),用药不合理率从12.71%下降至2.93%(P<0.01),单一用药率从45.23%上升至51.54%(P<0.05),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比从17.55%下降至12.43%(P<0.01),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比例从69.44%上升至74.44%(P<0.0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比例从12.10%下降至7.40%(P<0.01),微生物送检率从71.41%上升至95.95%(P<0.0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备案率从15.00%上升至92.45%(P<0.01),呼吸内科ADR报告占医院比例从13.33%上升至25.09%(P<0.01)。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进行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所采用的药学服务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参与方式与积极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某院2009年6—12月(干预前)和2011年6—12月(第1阶段干预后)、2012年6—12月(第2阶段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应用基础数据和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等7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改善明显,变化幅度分别为-68.09%、-63.82%、-46.89%、-36.18%、-77.73%、73.86%;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幅度为-57.19%、-37.93%。结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显著,其中临床药师的技术干预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水平,减少不合理应用。方法:根据WHO-ATC/DDD(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系统分类/限定日剂量)抗菌药物分类表建立药品数据库。通过“计次循环”语句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自动统计分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对2010年1-6月和2013年1-6月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越级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使用强度和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应用后越级使用例数从应用前的125例下降至38例(P=0.0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7.6下降至44.3(P=0.002);平均使用金额从872.4元下降至659.3元(P=0.001)。非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25.1%提高至40.8%,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32.8%提高至55.5%,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47.3%提高至93.9%。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能自动统计与监控抗菌药物分级信息;可提高各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减少越级使用例数,并降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和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管理模式对医院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长沙市第四医院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实施全程管理模式前(2021年2—7月)的592例会诊病例和实施全程管理模式后(2022年2—7月)的688例会诊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累计DDD(限定日剂量)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人住院天数、病人住院费用和病人住院药品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施全程管理模式后,临床药师参与管理的抗感染会诊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累计DDD数减少3.31(实施前21.16±19.65,实施后17.85±16.0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6.79(实施前103.22±58.37,实施后96.43±48.80)、病人住院天数减少2.26 d[实施前(20.59±13.13)d,实施后(18.33±11.71)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病人住院费用以及病人住院药品费用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管理模式对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效果影响显著,对降低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会诊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减轻病人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5):918-92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AUD,比较干预前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科室AUD变化。结果:干预后临床住院患者AUD明显下降,临床重点科室AUD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AUD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22—2023年河南郑州地区某骨专科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23年8月29日和2022年9月20日内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病原体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年社区感染现患率、例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202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微创骨科、下肢骨科Ⅰ。2023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高于2022年(P<0.05)。两年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和2023年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5.25%和4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构成中,抗菌药物使用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以手术部位感染位居首位,与综合医院不同。今后重点工作是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对合理用药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院于2021年1月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以此为节点,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的500份病例用药记录作为对照组(干预前),以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的500份病例用药记录作为观察组(干预后)。比较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和药物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和药物总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可改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晓义  李静  彭曦 《北方药学》2015,(3):185-186
目的:分析药师参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对这类药物的用药率、用药强度的影响,探讨药师参与合理用药整治的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药师参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的情况,分析探讨该制度实施后,会诊数量、用药率、用药强度及各类特殊人群占比、科室分布、会诊原因的变化。结果:药师参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后,会诊数量先增长,再逐步减少至稳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36%下降至0.7%、用药强度从2.51下降至0.42,微生物送检率从76.3%稳步提升至97%左右,2013年起均已趋于稳定。会诊对象中老年人约占58%,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约占46%。会诊较多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血液病科及儿科等,与其收治的感染患者较多有关。各类会诊原因中,预防用药相关问题以及感染诊断是否用药两类问题明显下降,而准许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问题明显增多。结论:药师参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会诊模式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6,(1):54-5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下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精神专科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icro Office Excel工作表,分析2014年(干预前)和2015年(干预后)同期的1—6月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DDDs、使用强度(AUD)、联合使用、给药途径和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对其作了比较。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累计DDDs、使用强度和不合理使用病例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精神专科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促进作用,可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4年1–6月(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U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率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抗菌药物减少17个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分别由79.56%和113.05 DDD下降至47.01%和21.19DDD;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控制在1.18%和0.98 DDD以下;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37%降至35.43%,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率分别由4.51%和3.75%提高至84.44%和71.11%,病原学送检率由22.52%升至44.87%。结论:专项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琳  张晓伟  魏秀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304-2306,2311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2014-201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耐药情况,进一步阐述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4-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的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率、标本送检率以及G-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的使用频率前十位药品总的DDDs值、抗菌药物的AUD、使用率均是2015年 > 2014年 > 2016年;细菌送检率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基本上是2015年 > 2014年 > 2016年。结论:随着干预管理力度的加大,抗菌药物的DDDs、AUD及使用率下降,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手术患者用药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用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临床药师干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结果: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合理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用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率,减少了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抗生素临床应用规范实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200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无临床药师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才可以使用抗生素。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强度(AUD)、病原学送检率、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等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32.4%)、AUD(29.6 DDDs/100人/天)、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4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病原学送检率为76.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规范实施中,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工作,贴近患者、配合医师,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妇幼保健院的14 54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于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管理模式是否开展将其分为对照组(7 270例)和观察组(7 2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不同等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及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药敏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医师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管理模式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科分级控制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以2019年1-6月未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科分级控制时期的10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7-12月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科分级控制时期的10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科分级控制管理方式。分析不同科室DDDs、AUD数值指标及不同抗菌药物DDDs、使用强度。结果 观察组各科DDDs、AUD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药物) DDDs、使用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医院通过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科分级控制,效果显著,能对使用强度进行控制,从而保障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模式下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对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为对照组(入组77例,完成65例),选取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为观察组(入组74例,完成62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DRGs付费模式下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并对患者临床用药进行合理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路径病例点评总合格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和辅助性药物的品种数、使用时间、药品费用及用药不合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路径病例点评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用药费用以及辅助性药物的品种数、使用时间和用药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