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2006年-2008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水平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麻疹血凝抑制(HI)试验对监测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总阳性率为92.44%,GMT为1:22.84。2006年-2008年麻疹抗体阳性率范围波动在89.15%~96.71%之间,抗体效价在1:7.52~1:32.22之间。不同年份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03,P〈0.01)。结论:江苏省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除0岁组偏低外,其余人群均有保护作用,提示应加强对0岁组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麻疹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用于检测麻疹抗体的血凝抑制 (HI)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1998年河北省采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了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前后 1~ 2 4岁人群的血清 1317份。结果显示 :MV强化免疫前HI抗体和ELIS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9 78%和 95 2 2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36 15和 1∶812 15 ;强化免疫后 ,HI抗体和ELIS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0 %和 99 88% ,抗体GMT分别为 1∶91 6 5和 1∶2 15 8 17,强化免疫前后分别比较 ,差别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 98 33% ,ELISAIgG抗体的GMT比HI抗体的GMT高 2 3 5 5倍 ,两种方法具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0 73,95 %可信区间为 (0 70 ,0 75 ) ;所建回归方程为 :Log^Y =- 0 32 10 0 6 +0 6 70 75 6LogX0 。两种方法平行检测 5 8份强化免疫前后双份血清抗体≥ 4倍增长情况 ,符合率为 82 76 %。结果表明 ,两种检测方法用于麻疹抗体检测相关性较好 ,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人群的麻疹免疫状况 ,为麻疹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 1 998~ 1 999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和泰安市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血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 [结果 ]在沿海 (青岛 )、内陆 (泰安 )两市合计检测 71 1份标本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91 .70 % ,抗体水平 (GMT)为 7.36。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 90 %以上 ,2~ 4岁组的 GMT较高 ;麻疹抗体阳性率与 GMT沿海高于内陆。 [结论 ]山东省麻疹的免疫水平较高 ,但地区间还存在不平衡 ,应继续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睢宁县正常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2002年采用微量血常规法对2~4岁、6~8岁、13~15岁、25~49岁的756名正常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HI)。[结果]检测756人,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9.2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0.68。抗体阳性率4个年龄组为98.69%~99.54%;2~4岁组GMT较低,6~8岁、13~15岁较高。[结论]睢宁县正常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可靠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烟台市福山区正常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采用微量血常规法对2~4岁、6~8岁、13~15岁、25~49岁的905名正常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反应(HI)抗体。结果麻疹HI抗体阳性率99.0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0.25,抗体阳性率4个年龄组为98.66%~99.19%;2~4岁组GMT较低,6~8岁、13~15岁较高。结论福山区正常人群中已形成了可靠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睢宁县正常人群麻疹免疫水平。 [方法 ] 2 0 0 2年采用微量血常规法对 2~ 4岁、6~ 8岁、13~ 15岁、2 5~ 49岁的 75 6名正常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 (HI)。 [结果 ]检测 75 6人 ,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 99 2 1%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3 0 68。抗体阳性率 4个年龄组为 98 69%~ 99 5 4% ;2~ 4岁组GMT较低 ,6~ 8岁、13~ 15岁较高。 [结论 ]睢宁县正常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可靠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国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和MMR—Ⅱ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国产腮腺炎疫苗和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MMR-Ⅱ)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检测了196名无腮腺炎病史及接种史的1-6岁健康儿童的免疫前、后血清。88人接种国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77.03%(57/74),谷氨酸转肽酶(GMT)1:4.10,免疫成功率76.14%(67/88);108人接种MMR-Ⅱ,HI抗体阳转率81.19%(82/101),GMT1:6.31,免疫成功率81.48%(88/108)。结论:两组抗体阳转率和免疫成功率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GMT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疹抗体的检测目前常规使用血凝抑制试验(HI),该试验虽具有特异、快速的优点,但必须使用新鲜猴血球,而新鲜猴血球保存期限短,运输不方便,因而不便推广应用.目前随着麻疹活疫苗的广泛使用,为了解人群免疫水平和考核疫苗免疫效果,需要一个既简便又特异、敏感的测定麻疹抗体的方法。我们最近对被动血球凝集试验(PHA)和HI实验这种方法作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疹疫苗高覆盖率情况下,人群的麻疹抗体消长动态变化。方法对浙江省1989年与2004年的各年龄组人群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数学模型拟合优度理想,直观地反映了目前及15年前各年龄组人群的HI抗体动态变化。虽然各年龄组人群的麻疹HI抗体GMT值均呈下降趋势,但现阶段各年龄组人群的GMT值要较15年前下降3.6左右。结论今后人群的麻疹HI抗体GMT值还将继续下降,在制订免疫策略时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费县农村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了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0~40岁健康人群368人,测定血清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水平。结果 HI抗体阳性350人,平均阳性率(95.11±1.12)%,GMT 1:(16.21±3.61),均以20岁以上成人组最低(P<0.01),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人群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做好后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在成人中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再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比空斑减少中和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在评价人血清抗麻疹病毒抗体测定结果时的异同,对328名3-6月龄儿童接种沪191麻疹疫苗前后的血清样本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免前血清抗麻疹病毒抗体时,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比血凝抑制试验灵敏,在测定免后血清抗麻疹病毒抗体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空斑减少中和试验能测出婴儿血甭中存在的极少量的母传抗体,在考核母传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淑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88-4690
[目的]为了了解健康人群对麻疹的抵抗力,掌握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方法]取受检者耳垂血或指尖血0.2ml分离血清作麻疹血凝抑制试验测其抗体。[结果]受检人群抗体阳性率为93.5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8.90,≥1︰16抗体滴度占80.26%,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分布不同。[结论]通过调查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城乡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种组抗体水平具有城乡差异,提示今后工作应提高有效接种率,重点抓好8月龄~2岁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建立应对麻疹入侵的免疫屏障,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及6月龄和8月龄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开展母婴配对及不同月龄婴儿MV免疫后麻疹抗体水平研究。2003~2005年在徐州市和盐城市,采集到174对母亲、出生婴儿和3月龄婴儿的配对齐全者血清,及97名6月龄、62名8月龄婴儿的免疫前、后的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结果①母亲与出生婴儿、出生婴儿与3月龄婴儿、3月龄婴儿与6月龄婴儿抗体滴度之间均有相关性,随着母亲抗体水平变化,婴儿抗体水平相应变化。②婴儿母传麻疹抗体随着月龄增加而下降,到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抗体已降到低滴度,达不到保护抗体水平;8月龄时抗体水平基本消失。③97名6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1.34%,免疫后为97.94%;HI抗体总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4.22。62名8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61%,免疫后为100.00%;HI抗体总GMT为1∶54.12。两组婴儿免疫前HI抗体总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0.521,P>0.05);免疫后1个月的抗体GMT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348,P<0.001)。结论婴儿在8月龄时的免疫效果要明显好于6月龄,但在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开展6月龄和8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以探讨最佳初免月龄。  相似文献   

14.
麻疹免疫状态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出一种简便、可靠和易推广的实验方法进行人群麻疹免疫状态监测。「方法」对同一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血凝抑制试验(HI)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70,P〈0.001),检出符合率为86.9%,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χ=0.53,P〉0.30)。HI法检出结果为阴性的标本,用ELISA法检测,有92.0%的标本抗体滴度≤1:200;反之,ELISA法检出结果为阴性的标本,用HI法检测,有90.3%的血清抗体滴度≤1:4。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很好。「结论」ELISA法易操作,结果可靠,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奉贤县产妇与婴儿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及当前麻疹控制对策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鉴于近些年本县小月龄婴儿及成人麻疹发病出现增多趋势,我们于1997年对1973-1975年出生的产妇及所生婴儿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及6月龄婴儿的麻疹疫苗(MV)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结果:170对产妇及婴儿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6%及93.53%,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53及1:8.54;139名出生时HI抗体阳性的婴儿,在6月龄时HI抗体阴转率达99.28%;31名6月龄婴儿免疫前HI抗体均<1:2,免疫后1个月HI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为1:20.01.鉴于上述监测结果及当前麻疹流行特征,作者建议将现行婴儿麻疹疫苗初免由8月龄提前到6月龄.对预防本县出现麻疹流行提出控制对策:使外省籍流动人口中20岁以下人群MV接种率应达80%以上;对散发病例的儿童接触者和暴发点周围30岁以下人群做应急接种;当发病率>10/10万时,对流行波及范围内6-7月龄婴儿提前初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的反向被动凝集抑制试验(RPHI),对临床诊断为乙脑患者的124份双份血清进行检测,并与常用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作比较,RPHI的阳性率为83.1%(103/124),HI法的阳性率为79.0%(98/124)。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法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再进一步将检测血清按滴度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存在正相关,且恢复期血清检测结果的相关度高于急性期检测结果的相关度。因此,证明了简便快速的RPHI法可作为诊断乙脑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及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微量法细胞培养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等技术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IFA检测从当地人群血清中分离出的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从发热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2株病毒,鉴定为甲病毒,命名为HF 7和HC 6。这2株病毒与8种甲病毒免疫腹水中的SIN的免疫腹水呈现最高的血凝抑制滴度(分别为1∶160和1∶320),与SIN免疫腹水的交叉荧光效价最高(分别为1∶320和1∶640),但HF 7和HC 6病毒的免疫腹水与8种甲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无反应,表明HF 7和HC 6病毒虽与SIN病毒的免疫腹水血抑效价及荧光效价高,但HF 7和HC 6的免疫腹水与SIN病毒无抑制效价和免疫荧光效价。当地人群对这两株病毒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15/451)和8.4%(38/451)。结论HF7和HC6为甲病毒的一个新种。海南岛人群存在甲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人群的麻疹免疫状况,为麻疹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1998-1999年山东省青岛市和泰安市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血,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血凝抑制(HD)抗体。结果 在沿海(青岛)、内陆(泰安)两市合计检测711份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0%,抗体水平(GMT)为7.36。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2-4岁组的GMT较高;麻疹抗体阳性率与CMT沿海高于内陆。结论 山东省麻疹的免疫水平较高,但地区间还存在不平衡,应继续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风疹(MR)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12月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MV)和风疹疫苗(RV)、且免疫前麻疹和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均为阴性的健康儿童238人,分为3组,分别接种MR联合疫苗、MV、RV,观察免疫后局部和全身反应,并于免疫后1个月检测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1个月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R联合疫苗麻疹HI抗体GMT为1∶50.6,风疹HI抗体GMT为1∶512;MV的HI抗体GMT为1∶35.8,RV的HI抗体GMT为1∶289.2。结论MR联合疫苗在适龄儿童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