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老年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记录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3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5例,过敏不良反应25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有3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明显好转患者32例,剩余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何建阳  卢伟力 《医药导报》2012,31(7):953-95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71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给予的护理对策. 结果有28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不良反应消失158例,减轻122例,无变化7例. 结论 针对肺结核治疗患者采用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完成全程化疗,显著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易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以在门诊确诊的382例肺结核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病程记录、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82例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5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1%。结论提示应重视肺结核治疗用药中的各种不良反应,针对年老体弱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4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研究组(47例,采纳综合护理)、对照组(47例,采纳常规护理),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胸痛、咳痰、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研究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功能损伤、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较对照组(44.6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辅助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剂(PDC)治疗初治肺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登记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20例,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8%,发生1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到了50.0%,发生2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到了28.3%,发生3种及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到了7.5%。男性与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5岁与≥35岁两个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DC治疗初治肺结核的过程中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用药观察、监测,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12例患者应用氯硝西泮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1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氯硝西泮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乏力、步态不稳者11例,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出现便秘,112例患者使用氯硝西泮治疗期间无发生严重跌倒以外事故。结论:在用药过程中,做好用药指导、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度过一周适应期,防止跌倒意外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结果:37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有33例患者依从性高,能严格遵循治疗原则;4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严格遵循治疗原则,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现早,处理及时,未造成药疗事件,经调整治疗方案后治愈。结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对肺结核的治疗也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52例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取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药物溶栓治疗,用药期间52例接受全面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药物应用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1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抗组胺药,鼻内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做好用药指导、健康指导及护理;结果:115例患者,显效9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3%;随访观察3年以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加强观察及护理,可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冠心病常见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3个年度内我院646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患者用药与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并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64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有9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计206人次,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其次为皮肤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年龄、病程、冠心病心绞痛分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剂量过高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过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剂量过高是冠心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集中在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年龄、基础疾病和剂量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据此在用药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情况。方法 选取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选择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全部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276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00%(276/300)。不同性别、年龄段、治疗分类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59、0.0619、1.7415,P=0.3359、0.8036、0.1869)。全部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共发生455例次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最高的不良反应为肝脏毒性反应,其次为关节痛或肌肉痛;在不良反应发生后,276例次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维持原治疗;133例次的不良反应需要停用或者更换药物;29例次的不良反应需要调整剂量;17例次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停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中位数为64 d;不良反应最早发生在治疗当天,最晚则发生在治疗第309天。结论 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输液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78例小儿患者静脉滴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做相应的对症护理及治疗,未发生因不良反应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小儿患者输液后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时,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和有关知识的宣教,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和防治,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1 000例资料,按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0例);A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累及部位的构成比差异。结果:B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较少累及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及其神经系统等。结论: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通常其症状较轻,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门急诊输液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输液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输液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480例,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文收集的480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以头孢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居多.分析其发生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药物纯度问题以及用药错误,其中以过敏性体质原因最为常见.结论 输液厅患者流量巨大,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关药物知识,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片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7例,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血液系统、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大、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年龄的增大、联合用药的增多而上升。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同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雪琴 《北方药学》2014,(7):108-10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最近7年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患者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17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发现,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其中静脉滴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过敏性休克等药物不良反应;9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性过敏反应、中枢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结论:临床上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静脉滴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时,应重视用药监测,避免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杨莉 《抗感染药学》2021,18(5):749-751
目的:分析防治干预对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8例病历资料,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防治干预管理,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胃肠系统、肝胆系统与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防治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干预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事前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了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化疗药物服用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加用抗痨合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肝损伤发生率、肝损伤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及肝损伤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损伤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合剂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能减少肝损伤发生率,降低肝损伤严重程度,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并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心理干预护理,生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观察护理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91%结核病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所减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89%,护理满意度为93%。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抗结核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影响,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对结核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