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修正治疗(DMT)是多发性硬化(MS)缓解期的主要治疗方案。自2018年起越来越多DMT药物进入中国, 改变着我国MS的治疗现状。但宥于既往长期缺乏DMT药物和MS诊治飞速发展的新进展, 导致目前缓解期治疗现状仍欠规范。随着对MS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 更多的DMT药物, 加上MRI和生物学标志物等对残疾进展和疗效监测手段的增多, MS的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基于循证的预后判断、药物及患者相关因素等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是未来MS的主要治疗理念之一。文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此全过程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DMT)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缓解期的标准治疗。目前上市的所有DMT药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复发缓解型MS患者的临床发作和影像学活动性病灶。与DMT注射药物比较,DMT口服药物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近年来国外还上市了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为MS患者DMT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较为全面的回顾分析国内外现有DMT药物,对其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MT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经典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以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脑干、小脑、视神经和脊髓等部位的病变为特点。MS是导致年轻人神经性(非创伤性)残疾的首要病因,全球约有二百万人患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且最近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1])。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目前罹患MS的患者还无法被完全治愈。早期准确诊断并在缓解期选择合适的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DMT)是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中国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诊疗现状、临床结局及医生治疗策略。方法 基于2021年6月至8月阿德尔菲(Adelphi)MS疾病特定计划TM(DSP)关于中国不同区域医生(n=160)及其MS患者(n=956)横断面调查的资料,以诊疗现状、临床结局和医生治疗策略调整为研究终点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结果 在缓解期治疗方面,仅30.1%(287例)患者接受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reatment, DMT),且复发缓解型MS患者28.0%(215例)规范DMT占比显著低于原发进展型MS患者41.5%(34例)(P<0.05)。所有使用DMT的患者中,从确诊到开始DMT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5(1.0,5.4)年,继发进展型患者开始最晚,为9.0(4.3,11.8)年。540例MS患者数据完整,其中过去12个月无疾病活动(no evidence of disease activity, NEDA)-3比例为27.4%。在治疗策略转化方面,患者复发1次、无复发但有残疾进展、无复发但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好发于年轻人的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疾病修正疗法(DMT)是MS患者缓解期的标准治疗.由于MS是终生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因此DMT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Ⅲ期TOWER核心+延长试验显示,在特立氟胺14 mg/d最长应...  相似文献   

6.
<正>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近20年来有关MS的药物治疗虽有许多进展但缺少重大突破。复发-缓解型MS(RRMS)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其疗效相对较好,治疗包括急性期或复发期治疗、缓解期的疾病-缓和疗法(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和对症处理。1 急性期或复发期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IVIg)]和免疫吸附疗法[如血浆置换(PE)]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7.
2021年德国多发性硬化(MS)治疗共识组(MSTCG)发布了最新版的“MSTCG:关于多发性硬化疾病修饰治疗的立场声明(白皮书)”,该白皮书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MS的疾病修饰治疗(DMT)形成14条推荐意见,内容涵盖DMT的启动时机、治疗监测、换药策略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并为治疗决策提供科学基础。白皮书主要参考了欧洲药物获批及临床实践情况,因此在中国的适用性有一定欠缺。但整体来看该指南仍可为中国MS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MS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文中将对白皮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8.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是近年来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文献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报道和综述较少。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2017年多发性硬化(MS)改良McDonald诊断标准的提出, RIS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功能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策略均有新的进展。本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旨在提高国内同行对RIS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症性脱髓鞘病,持续炎症反应导致脱髓鞘、轴索损伤及代偿能力丧失是临床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原因~([1-2])。自1993年首次报道疾病修饰疗法(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能减少复发和残疾进展以来,已有多种DMT成功治疗MS,尽早并准确诊断MS的实践需求是MS诊断标准不断修订的原动力。2018年2月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能是许多神经科医师最熟悉,但又较难以把握和妥善处置的一种情况.之所以最熟悉就在于平时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而所谓难以把握是指其概念并非统一,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且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那么,应该如何来把握TIA呢? 首先,应该正确把握TIA名词的含义.ischemic中文译名在各种词典上均为"局部缺血的”,所以,TIA应称为"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这主要为了区别于短暂性全脑缺血发作(晕厥),故建议使用"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及疾病修饰治疗(DMT)的研究取得诸多进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在MS的发生发展、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望成为MS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现就NLRP3炎性小体在MS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MS的发病过程与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 治疗MS的药物对血脑屏障的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 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血脑屏障损伤在M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MS的药物对血脑屏障的作用进行综述, 阐述血脑屏障与MS的关系, 并提出未来MS治疗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其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鞘)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 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 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 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S)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疾病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极大,其治疗强调“个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亟需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MS评估规范,以满足M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需要。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专家就此反复讨论,认为MS的评估是结构化的,应包括:病史和近况采集、神经功能评估、磁共振成像评估、眼科评估和实验室评估,并应遵循事先设定的规范和一定的时间间隔纵向推进。上述内容已形成专家建议,以文中呈现。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癫痫(FCMTE)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笔者在PubMed和万方数据库(1990—2022年)检索该病的相关文献发现, 国内发表该病相关文章使用的疾病名称达10余种, 国际上有关报道使用的疾病名称也不统一, 反映了对该病的认识不同, 有必要对该病命名进行再次分析, 探讨疾病名称的统一, 以便于后期的专业交流和学习。文中阐述了FCMTE的名称演变及笔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 铜积极参与各系统正常生理过程并被维持在低水平, 以实现铜稳态。铜稳态一旦被打破将诱导细胞死亡, 这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被称为铜死亡。近年来, 铜死亡越来越被认为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发病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故本文围绕铜死亡在CNS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应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以期加深研究人员对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对来稿的参考文献一律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或"ibid"表示。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均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中英文双语形式著录时,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英译文,再列出中文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大写,名用缩写形式,取每个  相似文献   

18.
重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可能是许多神经科医师最熟悉 ,但又较难以把握和妥善处置的一种情况。之所以最熟悉就在于平时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 ,而所谓难以把握是指其概念并非统一 ,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且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那么 ,应该如何来把握TIA呢 ?首先 ,应该正确把握TIA名词的含义。ischemic中文译名在各种词典上均为“局部缺血的” ,所以 ,TIA应称为“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 ,这主要为了区别于短暂性全脑缺血发作 (晕厥 ) ,故建议使用“短暂性脑局部缺…  相似文献   

19.
<正>论著需标引3~8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 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  相似文献   

20.
<正>论著需标引3~8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