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和血管生成(VEGF、MV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7例小细胞肺癌,回顾性分析CT征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标本中的VEGF、MVD的含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7例小细胞肺癌中VEGF阳性表达为83.78%(31/37)、MVD平均为51.75±16.97;VEGF阳性组MVD为53.45±13.58,VEGF阴性组MVD为39.16±15.39,2组间有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肿瘤直径≥3cm、分叶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大、强化程度与MVD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可以评价其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及血管生成情况,进一步判断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09与0.02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2);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0);术后转移或复发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组(P=0.000);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T灌注成像(CTPI)参数与Ki-67、VEGF和HIF-1α的相关性,为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动态监测提供帮助.方法:搜集行CT胸部灌注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NSCLC的患者24例,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灌注值(Perfusion)、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及达峰时间(TTP)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NSCLC)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边缘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观察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边缘征,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测定癌组织标本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周围型NSCLC的深分叶征和棘突征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结论 具有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周围型NSCLC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指数),将周围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NA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5%,22个病灶PI指数的平均值为(50.75±25.80)%.周围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深分叶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与PCNA有相关性(P《0.05);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气像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PCN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周围型肺癌中PC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指数),将中心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及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CNA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7%,19个病灶PI指数的平均值为50.75%±25.80%。中心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膜受累与PCNA有相关性(P〈0.05);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及肺门大血管受累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肺癌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与PCNA有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心型肺癌中PC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CT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特征.方法 应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各30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分叶征(23/30)、边缘光滑锐利(22/30)、毛刺或棘突征(8/30)、胸膜凹陷征(7/30)、血管连接征(2/30)等.3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分叶征(16/30)、边缘光滑锐利(6/30)、毛刺或棘突征(24/30)、胸膜凹陷征(24/30)、血管连接征(8/30)、空泡或空洞或支气管征(13/30)等.经卡方检验发现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分叶征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97,P=0.0581),其它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73.3%),3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1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3,P<0.001).结论 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主要CT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的密实结节.原发灶较小时即可伴有明显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转移).  相似文献   

8.
王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24-12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中和低分化肿瘤的血流量(BF)值分别为(58.3±20.5)、(38.5±15.7)和(30.3±6.7)ml/(100g·min),强化峰值(PEI)分别为(26.1±11.7)、(23.6±6.9)和(16.2±4.9)HU,血流量和强化峰值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和0.0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28.4±9.8)ml/100g·min)]和PEI[(10.9±8.4)HU]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3±16.5)ml/(100g·min)和(24.0±8.7)HU],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术后转移组BF值[(22.6±3.2)ml/(100g·min)]明显低于未转移组[(45.0±16.4)ml/(100g·min)].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特点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的CT增强表现,重点分析小细胞肺癌累及支气管、血管、淋巴组织及胸膜的表现。结果 34例中,各级支气管受累29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受压、变窄,支气管阻塞发生较晚;血管受累及24例,表现为血管受侵受压、变细,呈冰冻状,当肿块与肺门、纵膈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时,形成"冰冻纵膈";淋巴组织受累及34例,表现为自肿块向周围肺野放射状排列的线状阴影、间隔线、颗粒状阴影,纵膈、肺门及胸外淋巴结转移;胸膜受累17例,表现为胸腔积液12例(双侧6例),胸膜增厚5例。结论通过对小细胞肺癌受累及支气管、血管、淋巴组织及胸膜的分析,对于早期明确小细胞肺癌性质及分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途径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分型及诊断途径。方法对220例SCLC进行X线CT回顾性分析,并与54例病理观察相对照,讨论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少见,是SCLC的CT表现特点,CT诊断的可能性达80.5%,结合经皮针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1.1%。结论CT平扫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SCLC确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流灌注CT在抗血管生成小分子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血管生成小分子TKI治疗前和28天后接受了CT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有效率(RR)和无进展时间(PFS),同时比较肺癌原发病灶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动态变化。结果 4例IV期肺腺癌患者,三线接受了阿帕替尼治疗,500 mg,每日一次,2例疗效评价进展(PD),PFS分别为36天和29天; 2例疗效评价稳定(SD),PFS分别为175天和34 5天。所有患者治疗后BF均较基线下降(配对t检验,P=0.0 8 8),基线时的BF与PFS显著负相关(Pearson r=-0.9656,P=0.0344)。PD患者BF下降(91.40±2.38 ml/100 ml/min)较SD患者(16.90±6.92 ml/100 ml/min)更显著(t检验,P=0.0095),BF下降程度与PFS呈负相关趋势(Pearson r=-0.8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46例,分析CT表现,并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CNA标记指数。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的PCNALI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P<0.05),胶质瘤的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的部位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PC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表现能够间接反映小儿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近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34例拟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行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测量治疗前、后病变在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的CT值、能谱定量参数值及能谱曲线的斜率(λ)。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有效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15例和无效组(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1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的强化程度及能谱参数值的差异。将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对疗效有预测价值的参数,并生成预测化疗有效的新变量(new variable,NV),对进入方程的参数及NV进行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其预测化疗疗效的能力。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NICVP)、能谱曲线斜率(λAP、λVP)均高于无效组(15.53±4.34 vs. 12.20±4.00,32.86±7.96 vs. 23.29±6.03,2.26±0.65 vs. 1.81±0.47,2.49±0.52 vs. 1.85±0.40;P均<0.05)。有效组治疗后NICAP、NICVP均较治疗前降低(12.64±3.80 vs. 15.53±4.34,27.09±7.48 vs. 32.86±7.96;P均<0.05)。治疗前NICVP及λVP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NICVP、λVP和NV预测进展期NSCLC化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23和0.89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个参数之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VP及λVP值能够预测晚期NSCLC化疗疗效,两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 T表现及分型。方法观察30例小细胞肺癌其胸部螺旋C T 表现及分型特点。结果30例中,4例中央肺门型(13.3%),15例中央合并纵隔型(46.7%),2例周围型(6.7%);4例周围合并纵隔型(16.7%);2例沿淋巴管扩散型(6.7%),2例胸膜多发转移型(6.7%),1例肺叶型(3.3%)。结论 CT能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及转移范围,CT分型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癌组织中TTF-1、Syn和CgA的表达水平,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首诊且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SCLC患者77例,标本来源于纤维支气管镜、胸部穿刺术或手术切除获得明确病理诊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TF-1、Syn和CgA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毛刺征与TTF-1、CgA存在相关性(P<0.05);瘤体大小与C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程度与TTF-1、Syn具有相关性(P<0.05)。其他CT征象与TTF-1、Syn、Cg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SCLC的相关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免疫组化指标TTF-1、Syn、CgA的表达情况,对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CT形态学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61例具有完整胸部CT影像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结果 161例Ⅰ期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1.4%;按性别分成两组,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多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患者年龄(≤60岁、>60岁)、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组,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T1a、T1b及T2a期对应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7.2%、70.7%和58.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IA、IB期分类,对应5年OS分别为78.1%和58.9%,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的密度分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边缘、周围情况及与邻近胸膜的关系方面,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像上肿瘤的大小、"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影响Ⅰ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 ~ 77岁,平均58.01岁.将CT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FP)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及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结果 (1)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2)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结论 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助于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可作为评价周围型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CT灌注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以期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个体化预后评估发挥一定的作用.方法 对152例拟诊肺癌的患者行前瞻性MSCT灌注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注射流率4.0 ml/s,延迟10 s,扫描时间50 s.152例中12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评价CT灌注图像质量,对接受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早期疗效评估.采用t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NSCLC灌注参数与化、放疗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理证实且图像质量达到评价标准的NSCLC 35例,缓解组(21例)和未缓解组(14例)的血流量(BF)分别为(81.0±33.6)和(56.3±23.1)ml·min~(-1)·100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1,P=0.023).血流量≤80与>80 ml·min~(-1)·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8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容量≤6与>6 ml/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2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的高灌注状态提示对化、放疗反应相对敏感,早期缓解率高,但肿瘤进展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