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密度情况及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有效防治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成蚊接触筒法进行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9年5-7月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在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内;8月布雷图指数为14.70,有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指导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10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攀枝花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BI=51.82、CI=21.51、HI=30.45),叮咬指数为25.67只/(人·h)。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嘉定区登革热蚊媒白纹伊蚊成幼蚊虫分布及季节消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白纹伊蚊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成蚊监测采用二氧化碳法和双层叠帐法,观察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分布特点及密度。【结果】嘉定区布雷图指数6—7月达峰值,以废品回收站指数最高。诱蚊诱卵器法7月、9月达到峰值。诱蚊诱卵器指数高于布雷图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P0.01),两种方法 7月、9月的监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15.84,均P0.01)。二氧化碳法监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为单峰趋势,7月达最高峰,与总体蚊虫季节消长一致,以农户密度最高。双层叠帐法6—8月为密度高峰期,8月达到峰值。以居民区捕获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在流行季节,采用客观、敏感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白纹伊蚊密度升高,多种途径控制蚊虫密度,有效防控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3—11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6年成都市除3月外,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CI=7.10、HI=7.04、BI=9.46),叮咬指数为5.93只/(人·h)。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密度监测和环境综合治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8—2014年建德市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为登革热疫情预警与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建德市2008—2014年登革热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共调查3 750户,6 678个容器;其中永久性容器1 299个,暂时性容器5 379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分别为18.96、10.65和11.28。各监测点年均BI,2008—2011年均20,2012—2014年均20。6—10月的月平均BI均10,9月份最高为22.80。仅新安街道的永久性容器的CI高于暂时性容器(P0.05)。监测期间仅发现白纹伊蚊,平均成蚊密度为2.17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在7—9月份达到高峰,与幼蚊密度消长一致。结论建德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一旦出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极易造成登革热暴发甚至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州市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对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2017—2020年全市白纹伊蚊幼虫BI为2.63~5.16,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居民区外环境,年平均帐诱指数为4.26~5.29只/(帐·h),7—9月帐诱指数较高。公园/竹林、工地成蚊密度较高。结论常州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成蚊密度较高,应加强媒介伊蚊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漳州招银港区蚊虫媒介指数、伊蚊密度及布雷图指数趋势,为漳州口岸开展预防登革热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10月,选择码头内外范围实施成蚊及蚊幼虫监测。结果容器指数(CI)、布雷图指数(BI)和千人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6、1.68和5.13,诱器指数为0.03,幼虫密度为1.81条/100ml。共捕获成蚊125只,其中白纹伊蚊占63.2%,致倦库蚊占32%,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8.33只·人工小时。幼虫布雷图指数5月份开始上升,高峰值出现在6月份。结论漳州港招银港区伊蚊密度仍较高,港区存在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口岸区域的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整治周围环境,消除伊蚊孳生地,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和诱蚊诱卵器法(MO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CO_2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 2017—2019年CO_2诱蚊灯法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成蚊密度高峰均在7—8月,其后逐渐下降;不同生境的成蚊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19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的BI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卡方分析(χ~2=10.57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的MOI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卡方分析(χ~2=14.99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季节消长曲线显示,2017年10月(BI=28.26)、2018年8月(BI=21.74)和2019年7月(BI=21.28)BI达到当年高峰,2017年9月(MOI=18.64)、2018年6月(MOI=17.24)MOI达到当年高峰,2019年全年MOI均处于较低水平,5月MOI最高(MOI=3.51)。结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6—9月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蚊密度常规监测用诱蚊灯法,应急监测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结果蚊密度为1.70只/h,高峰出现在8月,10月蚊密度较低;布雷图指数为4.7和诱蚊诱卵器指数为0.5。结论输入登革热季节白纹伊蚊密度很低,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均小于5,无登革热传播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指导防蚊、灭蚊和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法利用Excel 2003对上海市松江区2014—2018年布雷图指数(BI)以月为时间序列拟合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白纹伊蚊密度趋势进行预测。结果以月份序号t为自变量,以BI为因变量Yc,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Yc=0.012 8 t+5.436 1;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2.24%,拟合较好,可用来预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预测显示2019年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整体上仍较高,单峰分布,密度高峰在7月,5—10月布雷图指数(BI)5,有登革热潜在传播风险,6—9月BI10,有登革热潜在暴发风险。结论提示政府各部门应提早行动,在冬春季开展越冬蚊和早春蚊的防治,在夏秋季的伊蚊活动繁殖期间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媒介密度,压制密度高峰,从而降低登革热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盐城市盐都区白纹伊蚊的分布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6—10月,分别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监测白纹伊蚊。结果 2016—2021年盐都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平均帐诱指数为1.33~2.27只/(帐·h),峰值出现在7月。农村平房区密度最高,为2.00~2.80只/(帐·h),集镇居民区密度最低,为0.40~1.60只/(帐·h)。2016—2021年白纹伊蚊总体BI值为3.52。6—10月B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38),6月BI值最高,呈逐月下降趋势。2016—2021年BI为2.67~4.22,最高的是2016年(4.22),最低的是2021年(2.67),不同年份B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8,P=0.847)。集镇住宅楼区(平均BI为2.44)低于农村平房区(平均BI为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都区属于登革热传播低风险地区,需要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郑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及月分布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在郑州市12个县(市)、区进行伊蚊监测,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结果 共调查7 468户居民,发现积水6 148个,其中阳性积水837个,布雷图指数11.21,容器指数13.61,房屋指数6.33;监测成蚊132帐次,诱捕雌蚊139只,叮咬指数为2.11只/(人·h);布雷图指数和叮咬指数呈正相关(rs=0.320,P=0.006)。结论 郑州市布雷图指数较高,需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环境,降低成蚊密度,防止登革热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越河口-老街双边口岸地区伊蚊及人群登革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调查,预测双边登革热流行趋势。方法2016年4-10月,在云南省河口和越南老街口岸采用人工诱蚊法、幼蚊指数调查法、集卵器法监测伊蚊;用RT-PCR检测伊蚊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情况;用ELISA法检测出入境体检人群登革病毒Ig G抗体。结果人工诱蚊法捕获的成蚊均为白纹伊蚊,河口口岸平均蚊密度为9.9只/(人·h),老街口岸平均蚊密度为14.5只/(人·h)。河口4-5月布雷图指数BI5,其他监测月份中越双边BI均5。河口6、10月,越南老街5、6、10月的诱蚊诱卵指数MOI=10~20;7-9月,双边MOI20。伊蚊样本的黄病毒属检测为阴性。从203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中检出登革病毒Ig G阳性9份,阳性率4.43%。结论越南老街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高于河口口岸,登革热从河口口岸输入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重庆市万州区登革热情况及其传播媒介伊蚊的种类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评估登革热流行风险,为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5-10月,在4个监测点开展蚊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双层叠帐法调查成蚊种群密度;采用流行病学比较法分析病例资料。结果 2015年万州区登革热输入性病例1例,发病率为0.62/10万,未发生因该输入病例造成的疫情扩散。在4个监测点开展蚊幼虫密度监测,伊蚊布雷图指数为3.74~7.54,5-10月采用双层叠帐法共监测6次,捕获成蚊15只,其中中华按蚊1只,骚扰阿蚊14只。均未捕获到登革热媒介目标蚊种,成蚊、伊蚊叮咬指数均为0。结论万州区人口流动频繁,发生输入病例的可能性大,该区有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存在因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暴发的低风险,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状况,为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在2018年4-11月每月中旬开展调查,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房屋指数法(HI)监测,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在调查时段的每月均有活动,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BI=18.70、CI=21.40、HI=18.70),帐诱指数为13.00只/(帐·h);伊蚊幼虫密度居民区住户外(BI=16.20)>居民区住户内(13.91)>公园/绿化带(5.36),成蚊密度居民区住户外(帐诱指数7.00)>公园/绿化带(5.25)等。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预警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福州市台江区登革热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媒介密度监测,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定人每月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以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4~11月份平均布雷图指数为8.53,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分别为11.18、3.32,最高调查点布雷图指数达46。[结论]通过监测,在有关部门努力下,通过降低蚊媒密度,可以控制登革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生态习性和登革热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孟连和澜沧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采用人工诱捕法白天诱捕成蚊,并在房屋内外积水容器捕捞幼虫,采用RTPCR方法对现场捕获的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结果 2010年6-10月在孟连和澜沧县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8亚属22种3436只,其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33.82%;未捕到埃及伊蚊。3个观察点白纹伊蚊平均房屋指数19.3,容器指数5.84,布雷图指数30.3,千人指数68.5;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以竹筒、土罐类和旧轮胎等临时积水容器为主,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4.1%、27.5%和17.6%;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8.98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对捕获的29批白纹伊蚊(1162只)进行RTPCR检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结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辖区内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趋势。方法在6—9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监测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泰安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幼虫密度8月布雷图指数高达62. 79,成蚊帐诱指数高达26. 37只/(顶·h),孳生容器以闲置容器阳性构成比为71. 97%。结论泰安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21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孳生习性以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和杀虫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淮安市共计调查居民2 696户,白纹伊蚊阳性容器121个,BI平均值为4.49;洪泽区年平均BI值最高,为8.00;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变化,居民区(入户)和居民区外环境高峰分别为7月和9月,农村自然村高峰则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贮水池、缸、盆作为白纹伊蚊孳生地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3.11%。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毒死蜱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结论 淮安市应加强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