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并提出具体的临床操作建议。方法回顾分析421例在我科接受SCIT AR患者的临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30日。最早开始治疗的时间是2017年4月7日。统计这些患者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以及接种后对SCIT的影响。结果244例患者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后,7例鼻炎加重,23例出现不良反应,29例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免疫治疗阶段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患者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的比例高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起始阶段接种新冠疫苗的患者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的比例高于免疫治疗维持阶段。结论接受SCIT的AR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反应与普通人群类似,对鼻炎的影响也很小。建议AR患者在过敏症状控制良好的健康状态下选择SCIT前或SCIT维持阶段接种新冠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角膜塑形镜控制中小学生近视进展的效果,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角膜塑形镜配戴依从性及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下中小学生近视进展控制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眼科视光门诊就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中小学生115例,调查患者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依从性及用眼方式、户外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各2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宁波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专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140例。疫情前组(2018-2019年1330例)和疫情后组(2020-2021年1810例)。方法 回顾病案管理系统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疾病构成比。结果 疫情后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构成比(2.87%)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47.24%)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0.90%和37.29%(χ2=14.912,P<0.001;χ2=30.928,P<0.001);疫情后组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55.09%)及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77.89%)也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46.37%)和(68.15%)(χ2=10.996,P=0.001;χ2=15.632,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科对变应原为单一尘螨过敏的285例患者行皮下注射法特异性免疫治疗(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OK镜对眼轴控制的效果是否会受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配戴OK镜56眼、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38眼、普通单焦点框架眼镜23眼及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配戴OK镜23眼学生被纳入研究。比较各组眼轴1年内的变化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疫情期间配戴OK镜组学生眼轴年增长值最低0.152±0.116mm,其次是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组0.189±0.124mm,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67),配戴普通单焦点框架眼镜眼轴增长最多0.451±0.156mm,与前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OK镜学生眼轴增长与非疫情期间0.171±0.115mm相比眼轴增长值略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 疫情期间OK镜对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20年新冠疫情严格管控初期(1月23日~2月23日)及缓解期(10月1~31日)眼科急诊疾病谱特征。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新冠疫情严格管控初期及缓解期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及亦庄院区)眼科急诊连续就诊的病例7741例。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与分析患者人口学信息、疾病诊断、就诊时间。主要指标疾病构成比。结果 缓解期接诊5704例,是初期的2.8倍。30~39岁就诊者最多,占21.8%(初期占22.6%,缓解期占21.5%)。初期与缓解期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3.0±20.1)岁、(39.6±21.2)岁(P<0.001),18岁以下者初期与缓解期分别占12.3%、19.7%(P<0.001)。7741例中眼表疾病占43.0%,(初期41.4%、缓解期43.6%),眼外伤占29.5%(初期28.9%、缓解期29.7%,其中初期及缓解期电光性眼炎分别占3.5%、0.7%,P<0.001;眼球穿通伤分别占2.7%、1.7%,P<0.05;眼异物伤分别占2.7%、6.2%,P<0.05),眼睑泪器疾病占10.3%(初期9.0%、缓解期10.9%)、...  相似文献   

8.
刘涵  陈会振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2):2105-21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并引起全球性恐慌。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部黏膜传播,因此眼科医务人员更容易受到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眼部表现主要累及结膜、角膜、巩膜、前房、瞳孔、视网膜、视神经和视皮层、眼外肌及其颅神经支配、眼眶和泪器系统等。病毒性结膜炎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眼部表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为了眼科医务人员免受感染,安全地开展临床工作,本文依据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新冠肺炎的眼部表现,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前、中、后广州市白云区学龄前儿童散光变化特点,进一步为完善儿童视力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2连续4a参加广州市白云区儿童视力筛查的4岁以下学龄前儿童2 273例4 546眼的视力数据。根据入组年龄分为1岁年龄组(年龄<1岁,420例)、2岁年龄组(1岁≤年龄<2岁,543例)、3岁年龄组(2岁≤年龄<3岁,614例)、4岁年龄组(3岁≤年龄<4岁,696例),分析纳入儿童双眼散光度数及散光患病情况。结果:2018年,1岁年龄组双眼散光度数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0年,四组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度数相比2019年均明显增加(P<0.05)。2021年,四组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度数相比2020年均明显下降(P<0.05)。2019~2020年,四组学龄前儿童右眼散光度数上升幅度均较左眼大(P<0.001)。2018~2021年,纳入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患病率与散光度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学龄前儿童在1岁内散光度数最高、进展速度最快。新冠疫情前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数及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王宁  李恒  林莉  龙波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2008-2011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日间手术模式的临床疗效,为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日间手术模式的发展与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日间手术管理的患儿信息,分析其治愈率、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预约住院患儿爽约原因。

结果:纳入的2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泪道探通术及日间手术管理。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实施日间手术管理手术成功率高,达99.6%,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预约后爽约的原因以患儿原因居多,多因患儿合并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导致全身情况不稳定而爽约或改期。

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日间手术管理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够降低患儿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2020-01/05)前后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的近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连续3a(2018~2020年)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6~13岁),每个年级3个班共10153人,对纳入对象行视力检查及电脑验光,视力<5.0则进行散瞳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并计算各年龄组近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近视患病率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度SE的差异。结果:2018、2019、2020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98%、36.29%、42.52%(χ2=39.374,P<0.001)。6~9岁组学生2020年近视患病率明显提高(P<0.01),分别为2019年的2.20倍(6岁)、2.08倍(7岁)、1.36倍(8岁)、1.24倍(9岁)。6~9岁组学生2020年SE出现明显近视化(P<0.05),比2019年分别增长-0.34±0.76D(6岁)、-0.28±0.84D(7岁)、-0.29±1.41D(8岁)、-0.18±1.35D(9岁)。10~13岁组学生2018~2020年近视患病率及SE基本保持稳定(P>0.05)。结论: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后,6~9岁学生的近视进展明显加快,应更加重视6~9岁近视防控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表明, 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为新冠病毒)的风险增高且症状通常较普通人群更严重[1]。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常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包括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为激素)、传统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本研究初步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增加NIU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是否延长感染后的病程及增加住院率, 以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再次新冠病毒及其他传染病流行提供NIU患者安全用药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发病机制、一线及二线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对《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简称新修版指南)进行了解读,并与《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简称2015年版指南)进行对比,列举出新修版指南的补充、修订之处,以便临床医师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修版指南的亮点,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对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和常规颞部皮下注射法进针时的疼痛反应程度,探讨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以复方樟柳碱颞部皮下注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垂直进针法(改良皮下注射法)、传统皮下注射法(常规皮下注射法)颞部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两组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按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由专人观察,收集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皮下注射法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皮下注射法。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能明显减轻患者颞部皮下注射进针时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颞部皮下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ng M  Liu Q  Min H  Du H  H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00-203
目的 观察Vogt Koyanagi Harada(VKH)综合征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 ,并探讨VKH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对 136例确诊为VKH综合征患者中 5 1例初诊葡萄膜炎期患者 ,采用大剂量方案治疗 ,首次泼尼松剂量为 2mg·kg-1·d-1,顿服 ,逐渐减量然后改为隔日顿服 ,疗程约为 8个月。 85例为外院转诊患者 ,均曾经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均≥ 2个月 ,总量均≥ 2 0 0 0mg(等效剂量泼尼松 ) ;采用调整方案治疗 ,根据患者眼部情况调整泼尼松的剂量 ,疗程 6~ 10个月。同时对大剂量治疗组 11例患者及调整方案组 14例患者的 2 4h尿游离皮质醇 (urinefreecortisol,UFC)进行检测 ,以观察VKH综合征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结果  5 1例患者经大剂量方案治疗后 ,炎性反应稳定、缓解 ,94 1%的视力≥ 0 5 ,79 4 %的视力≥ 0 8,炎症复发率及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2 4hUFC水平正常。 85例经调整方案治疗后 ,炎症缓解 ,5 8 8%的视力≥ 0 5 ,4 2 9%的视力≥ 0 8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 9 4 %。 2 4hUFC水平由 (5 35± 5 8) μg升至 (2 1 9± 7 2 ) μg (正常值 2 0~ 78μg/2 4h) ;结论VKH综合征患者经大剂量方案治疗效果满意 ,调整方案可作为补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Der p)、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er f)和热带螨(Blomia tropicalis, Blo 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结果.在免疫治疗前分别进行鼻结膜炎症状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symptom questionnaire, RSQ)和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比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结果 SPT结果在Der p、Der f和Blo t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7.87%(231)、97.87%(231例)和61.28%(145例);患者的RSQ和RQLQ评分分别为(9.64±3.72)分和(26.56±15.30)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r p、Der f和Blo 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鼻炎(AR)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常年性AR患者分为SIT组和药物治疗组。SIT组30例,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分为SIT-1组(仅对屋尘螨过敏)和SIT-2组(对包括屋尘螨在内的2种或以上变应原过敏),均接受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进行SIT;药物治疗组35例,按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给予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规范药物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开始治疗至疗程达1年后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SIT组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但SIT-1组和SIT-2组间疗效未见明显差异(P>0.05);SIT组的症状及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一屋尘螨变应原SIT对AR短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是一类重要的共抑制分子,与其他分子协同参与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负性调控作用。因此,LAG-3有望成为头颈部肿瘤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同时LAG-3和PD-1的联合免疫治疗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治疗前景。本文就LAG-3的基因定位和结构、表达与配体结合、生物学功能、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白梦天  李韵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615-1620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构建乳鼠过敏性结膜炎免疫耐受模型,观察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影响。

方法:Balb/c乳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皮下注射组、OVA+雾化吸入组、OVA+灌胃组、豚草花粉(RW)+皮下注射组、RW+雾化吸入组、RW+灌胃组、屋尘螨(HDM)+皮下注射组、HDM+雾化吸入组、HDM+灌胃组(n=5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处理组乳鼠分别诱导免疫耐受,成年后再予以相应抗原。通过眼前段照相观察眼表情况,RT-qPCR法检测结膜RANTES、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膜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RW+灌胃组增高最为显著,RW+皮下注射组增高程度最低(均P<0.05); 结膜RANTES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RW+灌胃组增高最为显著(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OVA+雾化吸入组和RW+皮下注射组外,其他处理组小鼠血清IL-17浓度增高(P<0.05)。

结论:小鼠生命早期皮下注射诱导过敏性结膜炎免疫耐受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在医疗场景中的新型应用服务模式并分析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应用效果,以此评估该系统应用于互联网医院开展医疗咨询服务的实际效能.方法:本研究应用智能语音随访系统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常见问题进行回访.首先,针对随访目的,设计出完善的结构化随访内容与步骤.其次,部署智能外呼系统自动拨打用户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