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近二年间,我科参与院间救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31例。现就该类病人的急救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2~58岁。创伤出血种类:颌面部损伤4例,颈动脉断裂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腹脏器损伤5例,肝、脾破裂12例,股动脉断裂3例,髋关节离断1例,双下肢多处开放性骨折3例。失血量2000~4500ml,平均3208±728ml,伤后入院时间20~226min。入院急救前的生命体征,全组病人均呈重型休克。血压均4.4~8.6/2.7~6.7KPa,呼吸22~40次/… 相似文献
3.
严重胸腹创伤失血性休克91例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严重胸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1例,经及时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1例,男78例,女13例,9~6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挤压撞伤、砸伤、坠伤和刺伤等。多发性伤76例,单纯性伤15例。本组创伤患者来院就诊时已超过半小时或数小时,是临 相似文献
4.
31例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失血性休克为外科工作中的危重急症,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的死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院自2006年1-12月共收治的31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了总结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地区由于低氧、低气压和低温的影响,如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的全身反应更为严重,病情进展快,救治极为困难,存活时间短,死亡率高。只有充分认识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强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景炳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15-216
休克 (shock)是由各种致病因素 (创伤、感染、低血容量、心源性和过敏性等 )引起有效血量不足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而导致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创伤与失血性休克常由创伤引起。按血流动力学分类 ,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一、鉴别与诊断1.临床表现 突出的表现有“5P”。即皮肤苍白 (pallor) ,冷汗 (perspiration ) ,虚脱(prostration ) ,脉搏细弱(puleslessness ) ,呼吸困难(pulmonarydificiency)。2 .休克程度分类 :休… 相似文献
7.
8.
9.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216例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成为急诊医学面临的新课题。我科从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共院前救治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216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O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的临床资料。记录48例患者抢救情况[输血等候时间、24 h抢救成功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记录输血前和输血后12 h时抢救成功患者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溶血指标[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输血等候时间平均(15.22±2.39)min;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42例输注3U,3例输注4.5U,3例输注1.5U;24 h抢救成功率为87.50%(42/48)。输血后12 h时,抢救成功患者PT、APTT水平显著低于输血前(P<0.05);TBIL、IBIL水平略高于输血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急非同型输血用于抢救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有利于缩短输血等候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水平。方法:利用创伤评估系统对87例患者进行伤情评估,根据受伤严重程度给予及时的院前及入院后救治。结果:本组87例中治愈83例,死亡4例,均为车祸现场距离医院太远,抢救不及时所致。结论:充分利用创伤评估系统及时评估,重视"黄金1 h"及"白金10 m in"及合理的液体复苏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多发创伤是外科急诊的常见疾患,因伤情复杂、隐匿,且常伴失血性休克,因漏诊而救治不及时.护理与监控不当是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救活多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08例,除2例心脏大血管损伤、2例合并特重型颅脑损伤、1例多发脏嚣破裂出血并骨盆骨折死亡外,其余103例均抢救成功。准确的伤情判断、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措施和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员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徐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4):173-17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急救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有效急救护理后,好转18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其中19例患者的失血性休克得到有效纠正,18例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已康复出院,1例因创伤严重实质性脏器破裂性出血而死亡。本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90.0%。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要采取迅速、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24 h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3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个月,3组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继续予以配合型输血,该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与传统紧急输血方案相当,但可降低24 h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无输血条件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容量血液稀释扩容(以下简称等容血稀)对改善休克发挥明显疗效〔1,2〕。我们自1990年7月~1992年6月,在MaurjtanjuSejbaby医院无输血条件下,对23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用等容血稀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抗休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2~2002年共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846例,现对周围麻醉期及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总结5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治经验。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急救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急救技能,灵活运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分工明确、各尽其责、边抢救休克边做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伤、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其伤员中创伤失血性休克占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伤员需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是提高救治成功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院近年来手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253例,成功率94.8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重点总结手术室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不同阶段的液体复苏方式,以求证链式管理的液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送达本院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为链式管理组,护士主动参与液体治疗计划,将院前-急诊科-手术室-ICU-外科病房不同科室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链式组合管理;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送达本院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为常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复苏开始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术前输液量、术后72h日均输液量、病死率与并发症指标。结果两组复苏开始时间、术前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休克纠正时间、术后72h日均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须兼顾休克病理演变过程与外科围手术期的体液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全程链式管理,有助于实现院内液体复苏的一体化跟踪模式,提高早期抢救成功率,降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