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渴络欣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小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早期DKD患者随机分为2组,渴络欣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为治疗组22例和坎地沙坦酯为对照组23例,疗程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尿NGAL、尿β2-MG、UAE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尿NGAL、尿β2-MG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ER减少,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S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渴络欣胶囊能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NGAL、尿β2-MG水平,对早期DKD的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中尿红细胞数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经皮肾活检确诊为DKD的患者基线尿红细胞位相、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资料.分析患者尿红细胞总数、畸形红细胞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脏病理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期间行肾穿刺诊断为DN患者且随访资料完整73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分析73例DN患者肾脏病理分析及预后,评价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否可预测DN患者肾脏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根据2010年国际肾脏病理协会推荐的DN肾间质病理改变标准进行分级,73例DN肾小管间质轻度病变组39例,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组20例,肾小管间质重度病变组14例;肾小管间质病变可预测DN患者预后,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及尿素氮可评估肾小管间质病变。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可作为预测DN患者预后的指标,尿素氮及血红蛋白可作为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指标,对DN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31例接受肾穿刺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了随访.根据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将131例患者分为3个亚组进行比较: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DK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DKD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15 ml·min~(-1)·(1.73 m~2)~(-1)]和DKD的诊断标准[由糖尿病引起GFR低于60 ml·min~(-1)·(1.73 m~2)~(-1)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大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血液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并排除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实行个体化血液透析,对照组26例实行常规透析,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6、9、12个月的心脏彩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第9、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9、12个月后,治疗组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患者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2组治疗前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减少D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LVEF、LVESd、LVEDd,进而保持心室结构稳定,减少因心室结构改变所致的一系列心脏症状发生,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血液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KD)血液透析患者人体成分的差异,对不同血液透析患者身体水分容量状况及相位角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血液透析患者85例,按其基础肾脏病分为DKD血液透析患者组(31例),non-DKD血液透析患者组(54例)。使用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两组患者细胞外水分比率、相位角等人体成分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KD血液透析患者与non-DKD血液透析患者相比,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超滤量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DKD组平均血压及透析间期体质量、干体质量显著高于non-DKD组,但各节段相位角均低于non-DKD组(P0.05)。此外,DKD组细胞外水分含量以及全身和各节段细胞外水分均高于non-DKD组(P0.05)。结论相比较于non-DKD血液透析患者,DKD血液透析患者身体水分分布异常情况及高血压状况更为严重,同时DKD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并研究替米沙坦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72例2型DKD患者,依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将其分为2组.DKD 1组,30 μg/mg≤ACR<300 μg/mg; DKD2组,ACR≥300 μg/mg,分别给予替米沙坦40 mg/d,治疗12周.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DKD患者与健康人群尿足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2组DKD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差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DKD 2组患者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高于DKD 1组(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DKD 1组患者ACR下降,尿足细胞数减少;DKD 2组患者ACR和尿足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足细胞检测可预测早期DKD,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保护足细胞延缓DKD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谱、24h尿白蛋白等。应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MDRD)。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生进行眼底摄片。按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的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组(NCKD)、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组及DKD组。结果:(1)共入选患者2225例,男1184例,女1041例;平均年龄为(60.5±11.7)岁。本研究人群中,DKD的发生率为15.4%,NDRD的发生率为18.5%。(2)DKD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肌酐、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水平(LDL-C)、24h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NDRD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77,95%CI为1.059~1.096,P〈0.01)、收缩压(OR=1.039,95%CI为1.032~1.047,P〈0.01)、糖化血红蛋白(OR=1.092,95%CI为1.032~1.156,P〈0.01)、TC(OR=1.171,95%CI为1.050~1.306,P〈0.01)、HDL-C(OR=0.558,95%CI为0.369~0.844,P〈0.01)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有效地延缓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病理研究发现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不仅与肾小球疾病本身的损害有关 (肾小球上皮、内皮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硬化等 ) ,更与其肾小管 -间质病变密切相关。换言之 ,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目前 ,肾小管 -间质损害在肾小球病变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 ,2〕。   1 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研究证明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 -间质损害的有无及严重程度。对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肾小管…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DKD已经成为中国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4]。研究表明[5],DKD的病机与中医湿热有关,因此,采用中医湿热辨证治疗控制DKD,对于患者的预后或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同时配合活血化淤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足部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症状改善,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4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同时配合活血化淤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足部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症状改善,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36年,Kimmelestiel和Wilson等就首先报道了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肾脏损害,它是由于糖尿病本身的病情进展而累及肾脏微血管病变所致,故定名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2007年发布的KDOQI系列临床实践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且指出术语“糖尿病肾病”(DN)应该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取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可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见病因。然而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完全是DKD,还包括许多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on 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中2型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病变占绝大多数。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DKD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病理联系和开发无创诊断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积极开展肾活检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肾脏科住院的DKD患者14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A1组(30 mg/g)48例、A2组(30~300 mg/g)56例和A3组(30 mg/g)36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肌酐、尿素、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胱抑素C、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MHR等指标以及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结果与A1组相比,A2组及A3组患者的TG、Scr、BUN、LDL、MHR升高,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比例增加,HDL水平较低(P0.05)。与A1组相比,A3组Scr、BUN、LDL、MHR升高,合并高血压病比例增加,而HDL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矫正年龄、性别、病程、血白蛋白后,结果显示LDL、MHR、Scr、合并高血压病是D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现,MH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截断值取0.396时,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68.8%。结论 MHR可以作为DKD进展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对于MHR0.396的DKD患者,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有助于监测及治疗DK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3,TFF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123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 mg/24 h)42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UAER 30~300 mg/24 h)46例;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 组,UAER>300 mg/24 h)3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FF3表达水平,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KD组的血清TFF3水平[(71.33±9.48)n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EDKD组患者血清TFF3水平[(49.31±8.93)ng/ml]显著高于SDM组[(32.65±7.27)ng/ml],而对照组血清TFF3水平最低[(17.65±6.27)ng/ml],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TFF3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血清TFF3表达水平与DKD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及判断DK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肾脏及视网膜病变是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一旦被检测到白蛋白尿即意味着肾脏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已往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较其他类型降压药可更有效地延缓已发生蛋白尿、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肾脏病进展,并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最近的DI—RECT研究报告了RAS阻滞剂可降低血压正常且无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正常的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但是对已经出现轻-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无效。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RAS阻滞剂(包括ACEI和AI强)对血压、蛋白尿均正常的1型糖尿病患者肾脏与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早期及时诊断对防治DKD进展非常重要。以往DKD临床诊断多注重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以此作为诊断与临床分期的重要依据。实际上许多糖尿病(DM)有时表现为无临床诊断价值的蛋白尿,而以肾功能减退为突出肾脏受累表现,即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NADKD),或称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non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及糖尿病无蛋白尿肾功能不全(nonalbuminuric renal impairment in diabetes)。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流行病学、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NADKD进行了描述,以翼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