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医西化的现象,认为中医药未来之发展要走振兴传统中医之路,为此应该:(1)出台专门的《中医药法》;(2)走经典——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3)弘扬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院新书架     
为了帮助中医科技人员掌握中医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中医科研不断发展和参加技技职称晋升考核的需要,由成都中医学院黄英志教授编著的《中医论文写作指南》一书,已于1992年9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以满足中医科技人员学习中医论文写作知识之需。该书共分14章,详细讨论和具体介绍了中医论文写作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分列专章具体介绍了中医论文共有结构的写作规范与要求,介绍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论文、中医药理论研究论文、中医药实验研究论文、中医药调查报告、中医药文献综述等5大类中医药论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肯定传统中医药对世人的贡献及重要性之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介绍台湾中医发展之历史轨迹。鉴于早期守护台湾先民之健康的中医药医疗史料之欠缺,本文将以历史分期,介绍台湾早期中医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曲龙 《中外医疗》2008,27(10):52-53
研究和探讨诃子在中医、蒙医药应甩中的异同.认为中医、蒙医药所用的诃子在植物来源和药用部位、部分性味大都相同,但在炮制和临床使用当中却有较大的不同.蒙医药使用诃子远比中医药广泛,诃子在方剂中使用约占43%之多.中医药在使用诃子方面应取蒙医药之长,就像中医药使用甘草一样.进而提出中医药和蒙医药在使用时应该优势互补之展望.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历史上一直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方式,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与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结合中,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盟各国对中医药日益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社会对中医药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我院中医骨伤科对东盟国家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新形势下探索建立面向东盟的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使之既有利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又能适应国际市场对中医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教学分家不利于培养跨世纪实用中医药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科技中医药产品的大量涌现及中医药疗效的大幅提高,人们对中医药治病求本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并逐步开始从西医医院走向中医大门,这就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各高等中医院校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经济需求,纷纷将专业设置得越来越多、划分得越来越细,试图从某一局部领域寻找突破口,培养专门人才。然而,笔者经潜心研究中医药理论,融多年教学、临床、科研实践经验认为,中医、中药理论是祖国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专业化分过多过细,不利学生全面掌握祖国医学体系之精髓及用系统学思想发挥中医治疗的专长。现就高等中医…  相似文献   

8.
张望之教授治疗内障眼病经验简介张邓民(河南中医学院,郑州650003)主题词内障眼病;中医药疗法;张望之;中医师张望之先生(1905~1985)是河南省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河南中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创始人,中医眼科主任医师,河南省中医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一生...  相似文献   

9.
说告别中医者,夸大了科学的实用成效,忽略了中医药的精神所在,更不明白中医药的深厚道德部分,中医是智慧之学,医者意也,其思维过程产生的威力,不限于科学,亦能推动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人文精神培养与中医院校文化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是中医药博大精深之所在,因此,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院校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强化中医人文精神培养,将其融入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中西医工作几十年来,我非常热爱中医工作,我认为中医药比西医药优越的多。中医药的长处是西医药比不上的功能。中医能治本并能表本兼治的特点,是中国的医学之本。中国两千多年来都是依中医,中草药治病,所以是中医之称,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之本,是中华古老的传统医学经典,中国的神医,药王,邳彤,孙思邈,李时珍都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于2002年4月1-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世纪之初加强中医药继续教百,加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副省级市卫生厅(局)分管中医工作的厅、局长,中医管理局长、中医处长;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及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成员;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新闻界人士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同志主持会议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副局长房书亭、顾问于生龙同志及局有关司室领导也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信息咨询业走向市场初步探讨万仁甫(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医药信息信息咨询业探讨搞好中医药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传播、利用工作,使之成为广大中医药生产企业、中医临床工作者、药材栽植者、中医药科研人员的信息产品是中医药信息咨询业走向...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台湾地区中医药的工作继续落实中医医政管理、强化中医医疗机构负责医师专业技能,培育具有全人医疗能力之中医师;办理中医医院暨医院附设中医部门评鉴,确保中医医疗照护品质,提供民众中医就医安全环境;持续推动建构中药用药安全环境,加强中药(材)管理机制,通过多项药事法规,对部分中药实施边境管理;推动中医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台湾民众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资讯服务。1中医药行业年度数据据台湾《新医药周刊》、《医药新闻》报道,截止2011年12月,台湾地区已有中医医院14家,中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面对着社会以及国际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医药学的发展已经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兴衰.所以,人们现在越来越关心中医药学的现状和前景.作为一名中医青年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医药的发展的现状和阻碍中医发展的因素,树立坚定的中医药发展的信念,寻找一条真正适合中医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才能使中医蓬勃发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相似文献   

16.
中医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医药事业能否自立于世界医药之林,能否获得振兴与发展。能否把中医药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中医药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风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医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正确认识中医院校学生学风的现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探索出一条推动学风建设全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疗效,欧阳恒老师在临床上以疗效弘扬中医,认为疗效是中医之生命.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很多皮肤外科疑难杂症,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药的发展寄希望于中医教育.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并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屹立于医学之林,根据中医思维模式的特殊性和影响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因素分析,作为学习中医者,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夏明  管婧婧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02-1104
本文从四方面归纳了高等中医院校现存主要问题:中医“废存”之困、中医药人才供需之困、中医药师培养之困、中医院校管理机制之困。并提出新时期下,高等中医院校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建设交叉性学科;准确定位,培养“精英”与“基层”人才;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化交流;持续培养,发展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中医药学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同行评议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中医自身的学术特点提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与创新的相关建议。[结果]现存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有损中医的学术特性扼杀中医辨证精神,弱化学术成果实践转化影响中医临床疗效,阻碍中医药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医药特有的学术发展等方面。评价中医必须防止标准化,实现具体化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众化立足临床,警惕常规化,实现中医药的多元化发展。创新中医应当珍视中医传承保持中医特色。[结论]中医药学术评价应以符合中医药独有的学术特点为标准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实现中医药独具"中医特色"的医学创新,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