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间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219例,对照组187例,采用Adiponectin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6.3 vs 12.6 mg/L,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Spearman偏相关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脂联素水平与FPG、收缩压(SBP)、LDL-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主要危险因子独立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脂联素、血糖及血脂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脂联素及HDL-C水平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无转移组(P<0.01或 P<0.05);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组FPG、TG分别高于对照组及无转移组(P<0.01或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低的脂联素(OR:0.805,P<0.01)和HDL-C(OR:0.087,P<0.05)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性,而升高的TG(OR:4.806,P<0.05)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性;降低的脂联素(OR:0.725,P<0.01),升高的FPG(OR:2.354,P<0.05)增加乳腺癌转移的风险.结论低脂联素血症是乳腺癌发病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糖脂代谢异常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脂联素(APN)的浓度及PCI干预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患者13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1支或多支病变,PCI术后随访半年,再次冠脉造影证实无再狭窄72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冠脉造影正常,分别测定APN、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CHD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I治疗组APN水平明显高于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APN水平与TC、TG、LDL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主要危险因子独立相关.APN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浆脂联素(APN)水平,探讨APN水平与PCA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75例,其中男性529例,女性446例。依据病变分为早发冠心病组(563例)和对照组(412例)。PCAD患者依据性别分为男性(369例)和女性(194例)2组。同时依据病变程度将PCAD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即SA组(1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即UA组(241例)、急性心肌梗死即AMI组(1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男性、糖尿病、吸烟比例增加,TG、FBG、hs-CRP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79.31±113.92)μg/L vs.(916.38±117.1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年龄、收缩压、HDL-C降低,TG水平和BMI显著增高,吸烟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多,而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最高,按病变程度,SA组、UA组及AMI组脂联素水平依次下降。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空腹血糖、hs-CRP是PCAD的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P均0.05)。在不同性别中,吸烟、糖尿病、TG、LDL-C是男性PCA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hs-CRP是女性PCAD的危险因素,HDL-C、脂联素水平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相关,脂联素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该院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试两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和hs-CRP、TNF-α、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低脂联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明显下降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浆脂联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血浆AP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并且选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TC、TG、LDL-C、HDL-C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血浆APN浓度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对照组。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吸烟、空腹血糖以及低血浆APN浓度与ACS发生独立相关。结论:血浆APN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脂质代谢的特点。方法检测30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TC、TG明显降低(P0.05),而HDL-C和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COPD患者血脂水平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参与了脂质代谢的调节,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痛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脂联素、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脂联素、IR在痛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痛风患者、40例尿酸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及脂联素(APN)水平,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FPG、FINS、血脂、BMI、HOMA-IR、Ua、脂联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痛风组TC、LDL-C、FINS、Ua、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而脂联素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LDL-C和BMI是影响痛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较尿酸正常的人群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和IR,且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月-2019年7月T_2DM患者分为轻度组(n=35)和重度组(n=35),行血浆脂联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重度组TC、TG、LDL-C均高于轻度组,血浆脂联素低于轻度组,(P0.05);经Pearson分析,血浆脂联素与TC、TG、LDL-C含量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血浆脂联素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李庆玉  崔勇  齐登斌 《山东医药》2012,52(25):38-3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者32例,分别检测二者血浆内脂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水平,并分析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为( 25.14±8.06) μg/L,健康对照者为(18.73 ±7.05)μg/L,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FPG、LDL-C及Hcy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22、0.39,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LDL-C及Hcy分别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升高,检测该指标对脑梗死的预防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及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入选研究对象115例,为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名;T2DM组85例,其中单纯T2DM组42例,并下肢血管病变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联素高于T2DM组,单纯T2DM组高于并下肢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sCRP水平则相反,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呈负相关;HsCRP与LDL-C、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脂联素和HsCRP均与年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无相关;脂联素与HsCRP呈强负相关。结论脂联素、HsCRP与糖尿病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相关。脂联素、Hs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预测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及与CHD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7例CHD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血浆Lp-PLA2活性、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调查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及吸烟史等CHD危险因素,研究它们与Lp-PLA2活性的关系。结果:①CHD组血浆Lp-PLA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CHD组中男性并高脂血症者Lp-PLA2活性显著升高。血浆Lp-PLA2活性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而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TG无关。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Lp-PLA2活性仍与CHD独立相关。结论:CHD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显著增高,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法检测30例NAFLD患者和22例健康人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34522,P〈0.01),TC、TG均高于对照组(t=2.969,P〈0.01;t=1.629,P=0.05),BMI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3.9207,P〈0.01;t=6.2365,P〈0.01);NAFLD患者HDL-C比对照组低(t=3.50251,P〈0.01),LDL-C比对照组高(t=3.26635,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腰围(WC)、BMI、腰臀比(WHR)、FPG、TG、TC、HDL-C、LDL-C、BP、病程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T2DM患者(DM组)和非糖尿病患者(non-DM组)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检测FPG、TG、TC、HDL-C、LDL-C、BP,计算BMI、WHR。结果与non-DM组相比,DM组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与WC、TG、FPG、WHR明显负相关,其中以WC的相关性最大;未发现与BMI、HDL-C、LDL-C、TC及BP相关。结论T2DM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显著降低;WC、TG、FPG、WHR、病程等临床指标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其中以WC的参考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34例)、双支病变亚组(36例)和多支病变亚组(19例);另选41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入选人群的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TG、TC、LDL-C、HDL-C;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FPG、TG、LDL-C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上述指标可能共同参与或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血脂、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ApoE-/-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 w后,黄芩苷治疗组给予黄芩苷溶液30 mg·kg-1·d-1,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0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方法检测hs-CRP、TNF-α及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TC、TG、LDL-C、hs-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HDL-C、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治疗组TC、TG、LDL-C、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1或P<0.05),HDL-C、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下调hs-CRP、TNF-α水平,进而升高脂联素表达水平,可能通过抗炎抑制hs-CRP、TNF-α的表达及促进脂联素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以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与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微量蛋白尿组29例,UAER为每分钟21~200μg;正常蛋白尿组34例,UAER为每分钟不足20μg;大量蛋白尿组34例,UAER为每分钟超过200μg;同时,健康体检3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择氧化酶法对FPG检测,胶体滤过法对Hb A1c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BUN、TG、HDL-C、TC、LDL-C、SCr以及BUN检测;免疫比浊法对CRP检测,高效免疫比浊法对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 3组血清内脂素与CRP水平比对照组高;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比对照组低,微量蛋白尿组与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比对照组高;病程、UAER、BUN、TC、LDL-C、SCr、TG、SBP、FPG、Hb Alc均与内脂素与CRP存在正相关;内脂素、CRP与HDL-C间存在负相关;病程、LDL-C、SCr、BUN、UAER、SBP均与脂联素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血清内脂素、CRP、脂联素都可能参与,对三者水平共同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尿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正常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及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程度越严重,其血浆尿酸和LP(a)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尿酸合并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