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 lioma:MPM)是一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我们遇到12例,现结合我们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就MPM的诊断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起源于浆膜表面的间皮细胞,占胸膜肿瘤的5%,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由于X线胸片表现缺乏特征性,均采用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和胸膜活检,剖胸探查才能确诊。为了提高弥漫性恶笥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诊断认识,现将我院近年来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胸膜间皮瘤可发生于脏层胸膜或壁层胸膜,引起胸膜普遍性增厚,胸腔内可出现大量血性、浆液性及纤维性液体。也可先为澄清渗出性胸水,后转为血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转移性肿瘤、慢性脓胸等疾病。现将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高成兵  王永  李又环 《华西医学》2002,17(3):397-397
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多样 ,且无特征性 ,早期诊断困难 ,误诊率极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 1988年至 2 0 0 1年共诊治恶性胸膜间皮瘤 36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5~ 77岁 ,平均 5 0 5岁。工人 2 2例 ,干部 8例 ,农民 4例 ,教师 2例。其中石棉接触史 2例。1 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中 ,胸痛 2 4例 (6 6 7% ) ,多数呈持续性疼痛 ,需止痛药缓解 ;不同程度气促或胸闷 2 0例 (5 5 6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对1985-01—2002-12收治的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症状出现较晚,其胸痛、咳嗽、气促等症状为非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较差。正确诊断对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对有上述症状,需结合临床表现,认真分析影像学资料,可以在术前建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金锋  王明训 《临床荟萃》1990,5(7):316-317
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少见,易误诊为胸部其它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我们收治3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程序作一步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从略。 讨论 一、临床特征(dinical Features) 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常见血性胸腔渗出,Law告61%患者有此特征,我们3例中2例表现为大量血性胸水,久治不愈,增长迅速。其次为针刺样胸痛,随胸水增加而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咳嗽、间断发热、血痰、消瘦、游走性关节疼痛或杵状指。晚期患者还可出现截瘫、上腔静脉综合征、Homer’s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0例。14例中,呈结节状胸膜增厚4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胸膜增厚3例,胸膜增厚≥1cm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10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评估波形蛋白(VIM)、神经特异度钙结合蛋白(CR)、间皮细胞(MC);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问皮瘤鉴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或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中TTF-1、CEA、VIM、MC和CR五项指标,计算其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估五项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VIM、CR、MC、TTF-1和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与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IM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51.6o.4(16/31)。CR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8%(9/11),特异度为83.9%(26/31)。MC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2.7%(S/11),特异度为77.4%(24/31)。CEA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4.2%(23/31),特异度为90.9%(10/1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7.4%(24/31),特异度为90.9%(10/11)。【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的TTF-1、CEA、VIM、CR和MC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结果:(1)单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广泛胸膜增厚和胸膜结节2例;(2)胸膜肿块6例;(3)邻近软组织和器官侵犯8例。结论:CT检查发现广泛胸膜增厚、胸膜结节或肿块,伴邻近软组织和器官侵犯,提示恶性胸膜疾病。肿块穿过膈脚向上腹部或腹膜后延伸可视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右心房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右心房恶性间皮瘤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原发性心房恶性间皮瘤组织形态为瘤细胞向上皮及肉瘤样分化,核分裂象易见,有坏死。免疫表型:calritinin(++)、Vim(++)、CK(+)、EMA(+)。结论 原发性右心房恶性间皮瘤非常罕见,恶性度高。形态学上应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及转移腺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两种内科保守治疗方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治疗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我院2005—2009年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临床分期达到Butehart标准Ⅲ期及以上者,分别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10例)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7例)两种方案化疗,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了解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患者,早期生存率(1—3个月)略高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患者,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52、1.52,P均〉0.05)。中期(4~9个月)生存率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高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1、4.41、4.41、4.50、4.50、4.55,P均〈0.05)。中远期生存率(10~12个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生存曲线趋向一致,差异并无统诈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0.09、0.09,P均〉0.05)。结论为增加中期生存率,应尽力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对于部分副反应较大,采用维生素B12及叶酸等辅助药物能够缓解的患者亦应选择此方案。但对于采用了上述方式后仍不能降低副作用者选择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方法也是适当的,尤其是身体虚弱者。  相似文献   

14.
杨侃  胡文滕  韩彪 《新医学》2021,52(12):903-906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多与石棉接触有关的胸膜疾病。MPM的局部高侵袭性导致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限,虽然手术治疗及化学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延长了部分MPM患者的生存期,但是MPM总体生存期仍低,目前仍无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MPM患者的结局。嵌合抗原受体(CAR)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构建的融合蛋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已获较满意疗效,部分试验证实了CAR-T应用于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该文就CAR-T在治疗MPM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病变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内科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是目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对于复发的MPM患者,疾病难以控制,二线化疗方案选择性少,单药培美曲塞可作为二线治疗用药。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MPM的靶向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临床仍未广泛使用,由于缺乏大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X线胸片和CT征象,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X线胸片和CT图像。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X线和CT征象包括结节状胸膜增厚、环状胸膜增厚以及纵隔、胸壁侵犯等。X线和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18和14/18。结论CT在确定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分期方面较X线胸片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经电视胸腔镜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电视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诊断。方法在局麻下于患侧腋中线第8肋间隙作单一切口进行胸腔镜检查,并在直视下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送病理活检。结果7例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胸腔镜检查,顺利取得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术后7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经胸腔镜可以直视病变,取得高质量的活检标本,安全、有效地确诊疑难胸膜疾病。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 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 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猿猴病毒(SV40)在恶性间皮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于国  钟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1):59-62,i0014
目的 探讨恶性间皮瘤组织中SV40是否存在以及该病毒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复习印例经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确诊的恶性间皮瘤。采用PCR方法对恶性间皮瘤组织进行SV40DNA检测。结果 在恶性间皮瘤中可以检出SV40DNA的存在,检出率为60%。同时分析了组织亚型与SV40表达的关系,结果 上皮细胞型与混合型及肉瘤样型之间SV40的表达差异显著(chi-square=5.01,P=0.023),混合型及肉瘤样型更倾向于SV40的阳性表达。结论 在我国恶性间皮瘤的发生可能与SV40感染有关,并代表了一种预后不良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