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在抗高危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将Foxp3基因转染Teff淋巴细胞与Teff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其对Teff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角膜缝线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缝线1周后以Balb/c小鼠为受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1 d尾静脉输入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每两周尾静脉取血观察淋巴细胞分型。结果体外实验显示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对Teff淋巴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高危角膜移植小鼠,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可适当延长植片存活时间(19.71±4.19)d,Treg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19.28±4.46)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角膜存活时间(15.57±2.22),与Foxp3基因转染的Teff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Fox P3转染的淋巴细胞可延缓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转染Foxp3基因的Teff细胞具有抗移植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观察含β射线的32P在异种(鸡→兔)角膜移植中的抗免疫排斥作用。方法建立异种(鸡→兔)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术前2周将32P标记供体白细胞注入兔血管内预处理受体,术后观察新生血管长至植床植片交界处的时间,植片透明、半透明和完全混浊的时间,同时检测移植家兔的外周血白细胞、T淋巴细胞在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应用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组角膜移植后,其存活时间与其它三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降低,表明该方法处理角膜具有一定抑制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术后2周血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表明小剂量的32P静脉注射是安全的。结论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为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黄芪在同种移植排斥中对CD4+ CD25+ T细胞及Foxp3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黄芪(AST)在同种移植排斥中对CD4+CD25+T细胞动态变化及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AST组: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AST+脾细胞(SP)组:术前输注供体鼠脾细胞,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CsA+SP组:术前输注供体鼠脾细胞,术后给予环孢素A(CsA)。术后逐日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及小鼠一般状况;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CD4+CD25+T细胞动态变化;RT PCR检测Foxp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T组、AST+SP组、CsA+SP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移植后14?d,CD4+CD25+T细胞数量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黄芪体内用药可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上调CD4+CD25+T细胞及Foxp3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基因脾细胞经受体门静脉和口服两种途径输注诱导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将供体SD大鼠的脾细胞经门静脉或经口服途径输注给受体Wistar大鼠,1周后把SD大鼠的皮肤移植到相应的Wistar大鼠上。观察术后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判断耐受水平。结果移植皮肤的平均存活时间(MST)在门静脉耐受诱导组为15·8±2·1天,口服耐受诱导组为13·0±1·3天,均较对照组长(P<0·01);组间MST比较门静脉耐受诱导组比口服耐受诱导组长(P<0·01);随各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延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5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上升,CD4/CD8比值减少的趋势。结论经门静脉途径输注异基因脾细胞诱导的免疫耐受效果比经口服途径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供体小剂量骨髓细胞输注同时联合脾细胞输注对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的调节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探索其调节效应。方法C57BL/6小鼠输注小剂量BALB/C小鼠骨髓细胞或骨髓细胞脾细胞联合输注,观察受体存活状况,3个月后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评估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结果受体存活好,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强度较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联合输注较骨髓细胞输注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供体骨髓细胞联合脾细胞输注可以在减少骨髓细胞输注量时仍有效调节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32磷(^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观察含β射线的^32P对异种(鸡→兔)角膜移植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异种(鸡→兔)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术前2周将^32P标记供体白细胞注入兔血管内预处理受体,术后观察新生血管长至植床植片交界处时间,植片透明、半透明和完全混浊时间,同时检测移植家兔外周血白细胞、T淋巴细胞术前术后数量的变化。测定淋巴细胞核内DNA含量及血清抗角膜抗体。结果:应用^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组角膜移植后,植片完全混浊的时间显延长,但预处理组淋巴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核内DNA含量未见显降低,而空白对照组则有显差异,表明小剂量的^32P静脉注射是安全的。结论:^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免疫学指标未见显改变,提示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为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规律并观察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CsA对照组.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及1%CsA眼液滴眼并观察4周。术前1天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分别取术后第4、8及10周的角膜缘植片观测淋巴细胞浸润及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周外周血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就有增高,第3周已达到高峰,第5周开始缓慢下降。CsA组角膜缘植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及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实验组。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与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目密切相关:CsA眼液可抑制外周血及植片中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改变,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及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术后 3 d胰腺小叶间质水肿,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轻度水肿;术后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细胞片状坏死;术后 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细胞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供体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和 TGF β1mRNA的表达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其 CD4+ 和 CD8+ T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结论: 细胞凋亡和 TGF β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的免疫排斥反应;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 β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体外诱导CD4 +CD25 -T细胞分化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通过体内输注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分选获取CD4 +CD25 -T细胞,根据诱导条件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无TGF-β 1刺激组和TGF-β 1组.检测CD4 +CD25 +T细胞比例,并用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于0、1、2、3 d输注上述细胞,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并检测移植物的病理改变和受鼠外周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TGF-β 1组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无TGF-β 1刺激组相近,但高表达Foxp3 mRNA(P <0.05).将培养的细胞输注给受鼠后发现,输注无TGF-β 1刺激组细胞的受鼠其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为(7.3±1.6)d,低于对照组(P <0.05);而输注TGF-β 1组细胞小鼠MST为(24.1±2.5)d,较对照组和无TGF-β 1刺激组明显延长(P <0.05).病理检测亦显示TGF-β 1组受鼠移植物结构完整,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用Alamar Blue法检测受鼠外周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示,TGF-β 1组受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被明显抑制,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检测外周血中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GF-β 1组小鼠体内IL-4和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TGF-β 1刺激组.结论 TGF-β 1可诱导CD4 +CD25 -T细胞分化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将诱导后的调节性T细胞进行过继输注可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前列腺素A1(PGA1)预处理供体大鼠,在同种心脏移植中对供心的保护及对其受体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方法 使用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排斥模型,观察PGA1预处理供体对心脏存活时间影响,并进行受体大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测定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IL-2,IL4)浓度.结果 PGA1组供心存活时间较生理盐水组延长(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PGA1组受体大鼠T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较生理盐水组受到抑制(P<0.05),PGA1组血清IL-2浓度较生理盐水组降低(P<0.05),而两组间血清IL-4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GA1预处理供体能有效延长供心存活时间,抑制受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移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人胚胎皮南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于恒河猴脑皮质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在突主组织中可继续发生、分化,其胶质纤维突破起长形成,并与宿主组织呈渐进融合。同时,星形胶质细胞与移植组织中毛细胞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并可能直接参与毛细血管的形成过程。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对于改善缩主脑组织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结构功能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繁育猕猴眼球的屈光生物学参数,为眼动物实验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电脑验光仪、IOL-Master、角膜超声测厚仪,对47只猕猴93眼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半径、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屈光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各年龄组猕猴眼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眼轴长度在2.5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长,2.5岁以后眼轴长度可能不再变化;0.5岁组角膜曲率半径最小,随年龄增长有变长趋势,1.5岁以后趋于稳定;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小,轴率比就越大,2.5岁~4.5岁期间轴率比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结论与人类相比,人工繁育猕猴眼中央角膜厚度更薄,眼轴长度更短,角膜曲率半径也更小,角膜曲率半径和眼轴长度的变化规律和人类接近,可作为理想的动物眼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HepatitisAcontinuestobeasignificantpublichealthproblemindevelopingcountries,especiallyinChina,wheretheepidemiologyofthediseaseischangingwithimprovementinlivingstandardsDiseaseonsetisnowdelayedfromchildhooduntilasdolescenceoradulthoodTheeverincreasing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昆明某规模化实验猕猴饲养基地饲养的150只恒河猴繁殖群(20只雄猴,130只雌猴)和900只食蟹猴繁殖群(120只雄猴,780只雌猴)全年12个月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地区恒河猴种群产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食蟹猴种群产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恒河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6.15%、69.23%和90.70%;食蟹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8.98%、74.87%和94.81%;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8.80±2.33)d和(165.87±7.52)d;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9.35±3.05)d和(157.93±5.42)d;恒河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425.00±100.50)g和(1491.67±172.35)g;食蟹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314.33±61.18)g和(1013.50±115.50)g。结论明确了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详实地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性能参考值,为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繁殖及开展实验猴生殖生物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猕猴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进一步克隆糖尿病基因、转基因和基因敲除进行基因治疗,以及应用自发性糖尿病猕猴模型开展糖尿病基因功能表达研究。方法 从正常饲养猕猴种群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尿糖测试实验方法,筛选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结果和结论 从100只老龄猕猴群中筛选出了3只糖耐量异常和尿糖阳性的自发性糖尿病猕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6)、B(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屈光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眼球生长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比对照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要少(近视性离焦组0.41ram(S=0.17);对照组0.70ram(S=0.18),P=0.01。戴镜前后所有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屈光度减少1.3D(S=1.5),与对照组的2.3D(S=1.3)似较慢,但P=0.205。【结论】近视性离焦可干预幼恒河猴的正视化过程,表现为玻璃体腔生长延缓,形成相对的远视状态,提示l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矫治要慎重。  相似文献   

17.
供者NK细胞诱导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纯化的供鼠NK细胞加入预处理方案与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制备(BALB/cH-2d×C57BL/6H-2b)CB6F1H-2d/b小鼠为受者,C57BL/6H-2b的小鼠为供者。70只受者小鼠经致死剂量(9.0 Gy)照射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对照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MHC半相合GVHD对照组、MHC半相合骨髓细胞移植组、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组。实验组:CB6F1H-2d/b小鼠在完成照射后1 h内首先经静脉输注纯化后的MHC半相合供者NK细胞,分为1×106、5×105和2×105/只3个组,在照射后4 h移植MHC半相合骨髓细胞。以血像、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等变化为观察指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①生存期:单纯照射对照组为(5.15±0.66)d,GVHD对照组为(15.80±1.93)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大于30 d。②病理学结果,MHC半相合GVHD对照组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其他各组均无GVHD病理表现。 结论:在MHC半相合骨髓移植模型上证实,移植前将供鼠的纯化NK细胞加入移植预处理方案,能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饲料钙磷比对生长期猕猴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挑选体重相近,健康的40只1岁自繁猕猴。按日粮钙和磷水平,将试验猴随机分为A、B两个组,再根据钙磷比1.2:1、1.4:1、1.6:1、1.8:1和2.0:1,将A、B各分为5个处理组,即A1、A2、A3、A4、A5和B1、B2、B3、B4、B5,每个处理组4只试验猴,雌雄搭配,单笼饲养。各处理组日粮的钙、磷水平和钙磷比用饲料级CaCO3、CaHPO4和分析纯NaH2PO4调配。试验结果表明,A组在1.6%钙水平下钙磷比对生长期实验猕猴钙、磷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B组在0.98%磷水平下,B1处理组钙、磷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组(P<0.01)。实验结果表明,生长期猕猴日粮在0.89%磷水平下,最适钙磷比是1.2:1,并且日粮钙、磷水平和钙磷比对钙、磷利用率具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人工饲养恒河猴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不同地域来源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恒河猴的血液学指标22项和血液生化指标19项,同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了相同性别和相同年龄阶段的海南和广西恒河猴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在所测定的血液生化值中,海南猴的血糖(GLU)值都明显高于同组的广西猴;成年的海南猴的肌酐(cr)、白蛋白(ALB)、间接血清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成年的广西猴。海南恒河猴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值明显高于同组的广西猴;雌性组中,海南恒河猴的嗜酸细胞总数(EOS)、嗜酸细胞百分数(EOS%)、MCV、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偏高;青幼年组中,海南恒河猴MCV、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明显偏低;成年组中,海南恒河猴MCV、NEU明显偏高,而MONO的值明显偏低。结论除了年龄和性别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外,地域来源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参考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试用抗-HuCD8+T细胞单克隆抗体方法 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效果,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恒河猴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抗-HuCD8+T抗体cM-T807在0、3、7 d注射2只中国恒河猴,不同的时间取外周血,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制备CD3/CD4/CD8标记的外周血和淋巴细胞悬液,流式法测定恒河猴外周血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的去除效果.结果 注射了cM-T807的中国恒河猴,24 h后,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缺失99.9%,持续27 d;168 h后,淋巴结中CD8+T细胞缺失约90.0%,持续21 d. 结论 首次证实抗-HuCD8+T细胞抗体cM-T807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动物模型(CD8+T Cells del)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