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针抽吸活体细胞学检查法(FNAB)现已有效地试用于人体各个部位肿块的诊断,但在英国可能由于当地病理科医生对此法不感兴趣或怀疑其安全性因而未能使之在耳鼻喉科得到普及。本文研究旨在与病理科医生协作,肯定FNAB对诊断头颈部肿块的可行性。作者们于1983年6月至1684年9月在皇家耳鼻喉科医院对淋巴结、涎腺、甲状腺等处的头颈部肿块共59例采用了FNAB检查,标本用2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1号针头抽吸,有时也用带柄Cameco注射器吸取。涂片经固定后,以标准苏木精-伊红染色。标本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检查,并将细胞学诊断与后来切开活检或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颈部肿块可以是肿瘤、感染或先天性疾患,病理诊断常是合理治疗的先决条件。近20年来为大量头颈部肿块患者用细针穿刺作活体组织检查,说明这种检查准确、安全而无合并症。检查方法:酒精消毒肿块表面皮肤,用2.5cm长、22号针头接20 ml注射器,注射器后端接一金属把手,一手固定肿块,另一手将空针穿过皮肤刺入肿块,在抽吸形成负压的同时,针头在肿块内各个方向前后移动,此时必须将吸出的标本保持在针头内并避免吸入血液冲淡标本。在针头拔出肿块前,针内不应为负压,以免肿瘤细胞沿穿刺眼种植或细小的标本消失在针管中。取出标本后在玻璃片上作成涂片,在95%酒精中固定,用巴氏染色法染色后作细胞学检查。若标本中有组织碎片,可作更准确的病理学检查。作者们就84例患者作的90次细针穿刺活检与这些病人以后再作的手术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医师操作下,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 例患者122个结节的FNAC结果与手术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17个结节(13.9%)未获得满意的细胞学诊断结果,余105个结节FNAC与组织学结果的符合率85.7%。诊断敏感性78.6%,特异性93.9%,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79.3%。≤1 cm与>1 cm组只有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cm与>1 cm组、良恶性结节间、不同医师操作下FNAC取材不满意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NAC能有效鉴别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相似文献   

4.
颈部肿块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发现左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曾因左颈部“黑痣”于外院行门诊激光手术切除,术后标本未送病理,术后2天发现左颈部肿起,经抗炎治疗略有消退,但随后逐渐增大,不伴疼痛。无咽痛、音哑,无低热、盗汗,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曾在当地医院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以“左颈部肿块”收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颈部肿块是诊断难题,是5%癌症病人及12%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的首现症状,在鼻咽、舌底、下咽、声门上区及甲状腺的恶性肿瘤患者,其比例还要高得多。诊断、处理不当可使具有治愈可能的恶性转移病变成为不治之症。对疑为颈部恶性肿块的患者应进行合理、循序的检查,诊断方法的选择基于下列设想:(1)对任何成人颈部肿块均应考虑为是恶性转移病变,除非已经确诊者。(2)尽管进行了各项检查,其原发肿瘤仍有可能未查出。(3)诊断恶性肿瘤或转移,系指组织学证据。(4)原发肿瘤、转移灶的组织学及部位,决定预后、治疗方式和效果。(5)手术破坏了颈部筋膜面而未清除全部肿瘤,将使治愈可能减低。根据以上所述,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肿块规划了一个合理的检查程序,而肿块本身的活检及治疗,是此程序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肿物在诊断上常遇到困难,临床检查、放射线和血液化验等常难作出结论,最后要靠组织学检查,但手术切除活检诸多不便,近年来针吸细胞学检查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对头颈部肿块病人52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并以手术活检组织学检查对照。检查部位主要是颈部淋巴结,另外尚有涎腺、口咽部、上颌窦、颊部及颈部。细针抽吸系用20ml注射器,装有特制把柄而可单手操作,采用21~23G针头。操作时用一手固定肿块、针头插入肿块后  相似文献   

7.
早在1930年,就有人提倡以穿刺针抽吸组织,作细胞病理学检验来诊断头颈部鳞癌,但对其利弊、各界却持有不同意见。作者为了解细针抽吸活检法(以下简称为FNA)在诊断头颈部鳞癌中的可靠性,将1979~1982年间229例肿块位于颈部、下颌或口腔的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把检验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可疑、不合要求四类。经统计分析:(1)阳性:125例(55%),其中86例于  相似文献   

8.
9.
Kimura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性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皮下组织单个或多发结节 ,常见于头颈部 ,其次是口腔、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或可有大涎腺无痛性增大 ,常伴发局部淋巴结病变 ,有时淋巴结肿大是唯一症状。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和显著的纤维化。绝大多数病例为男性 ,好发年龄 10~ 30岁 ,为东亚地方病 ,但世界上其它地区也有散在发病。报告 1例 16岁白人男孩 ,主诉右侧腮腺无痛性肿胀 ,超声检查并引导细针抽吸活检 (FNAB) ,测得腮腺内 1cm× 1.5cm和 1.5cm× 2 cm肿物各 1个 ,取检涂片快速染色 ,显微镜下见嗜酸性…  相似文献   

10.
准确区分颈部淋巴结病变性质和预测其组织病理学结果需在影像学检查引导下进行活俭。超声检查对浅表淋巴结病变敏感,超声引导下外吸活检较CT和MRI等其他影像检查经济实用,操作简便。该文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估超声引导下对不能们及的颈部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活俭的价值。70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引处不能们及的颈部淋巴结病变,其中93%已知原发灶为恶性病变,并有71处病变(78%)接受过颈部放疗和/或手术。当发现淋巴结钙化、囊性变、中心回声区消失、最小轴径≥10mm、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O.4者均在5mHz超声探头引导F用22号细针…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月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的474例连续病例资料.B超引导下穿刺218例(46.0%),触诊穿刺256例(54.0%).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六级:无法诊断、良性、不典型细胞、滤泡样肿瘤、可疑恶性及恶性.将其中157例手术患者术前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91例为恶性,术前FNA诊断为无法诊断2/7、良性16.7% (9/54)、不典型细胞3/9、滤泡样肿瘤1/3、可疑恶性83.3%( 35/42)、恶性97.6% (41/42).甲状腺细针穿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6.9%.阳性预测值90.5%.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能够为甲状腺疾病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六级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颈部肿块原因庞杂,诊断不易,处理上更是棘手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常致误诊,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重视。颈部肿块的发病率约占全身肿块的3~4%。一般常见的可分为三类:①先天性肿块,多属囊性,如甲状舌囊肿、鳃裂囊肿、上皮样囊肿、胸腺囊肿、畸胎瘤、水囊肿、淋巴管瘤等。②炎性肿块,如急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颈深部感染、Ludwig氏口底炎、慢性涎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肉芽性淋巴结炎、结节性筋膜炎等。③新生物肿块,良性如涎腺混合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如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网织细胞肉瘤、腮腺癌、纤维肉瘤、黑瘤等,其中以转移性颈部肿块最常见,也是诊断时常遇到的难题。Lee(1970)曾对40岁以上患者的颈部肿块进行活检,发现在163例中,仅10.1%为良性增生性淋巴结,其余病例中的29.4%为上皮样癌,21.4%为淋巴  相似文献   

13.
颈部肿块在小儿群体中常能遇见,据其病因常可分为先天性、炎症性、非炎症性以及良、恶性肿块。为建立诊断标准,作者对445例儿童各类颈部肿块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活检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计先天性肿块244(55%)例;炎性118(27%)例;非炎性良性23(6%)例;良性新生物12(3%)例及恶性48(11%)例。 1.本资料中,先天性肿块最多,且年龄偏幼,常见的有鳃裂囊肿、甲状舌骨囊肿(TDC)、皮样囊肿、淋巴管瘤及血管瘤。另有个别畸胎瘤、支气管原囊肿、胸腺囊肿及脊髓膜  相似文献   

14.
触诊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触诊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3月-2004年12月348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的病例,以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348例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为61.8%,灵敏度为47.1%,特异度67.9%,其中囊性变的取材成功率65.4%,实性取材成功率84.1%。结论触诊下FNAC可以作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初次检查方法。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比囊性病变更适合行触诊下FNAC。细胞学诊断为阳性的结果比阴性的结果更可靠,细胞学诊断为阴性时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3168例颈部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尚泽  向茂 《耳鼻咽喉》1994,1(1):31-33
本文复习了10年间经病理确诊的颈部肿块3168例,着重分析其形成病因,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最常见的5种病因依序为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转移、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和恶性淋巴瘤.台占总例数的72.8%。在除外甲状腺肿块后的2210例中,恶性肿瘤占首位(53.9%)。故必须十分重视颈部肿块,临诊时应首先排除恶性肿瘤可能,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患者于全麻下先行颈左Ⅱ、Ⅲ、Ⅳ区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术中见颈部左侧多发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报告示:淋巴结内可见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随后探查甲状腺,双侧甲状腺内均可见边界不清之质硬病变,左侧存在肿瘤甲状腺包膜外侵犯,行甲状腺全切除,并探查及清扫双侧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示:颈左淋巴结转移(3/22),右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2/2),  相似文献   

17.
颈部肿块2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部肿块是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的病症。1980年1月~1995年1月,我们收治此种患者28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就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282例中,男157例,女125例;年龄2个月~82岁。其肿块分类是: 炎症性肿块:共56例。其中慢性淋巴结炎22例,急性淋巴结炎15例,颌下腺炎5例,颈深部脓肿5例,淋巴结核9例。急性淋巴结炎具有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慢性淋巴结炎往往继发于头、面部和颈部的一些亚急性或急性炎症。发展缓慢,体积较小,质软  相似文献   

18.
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FNA)在过去的20年是相当普遍的诊断检查。该作者对1984一1991年间在日内瓦诊所进行的FNA235例进行了分析。技术操作按Zajicek的规范进行,为一次性使用。FNA以恶性的“阴性”或“阳性”为结果报告,细胞涂片为非典型细胞时,无恶性肿瘤结果证明则报告为可疑“恶性”,细胞物不充足的则不报告。其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相对比,诊断正确率是194/235(83y0)。16例(6.8畅)的病人徐片中含细胞物不足而未诊断。6例病人(2.6畅)涂片怀疑恶性肿瘤,其中三例经药物治疗肿块消失,从而确诊为非恶性肿瘤。17例(7.2q0…  相似文献   

19.
3168例颈部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10年间经病理确诊的颈部肿块3168例,着重分析其形成病因,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最常见的5种病因依序为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转移、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和恶性淋巴瘤,合占总例数的72.8%。在除外甲状腺肿块后的2210例中,恶性肿瘤占首位(53.9%)。故必须十分重视颈部肿块,临诊时应首先排除恶性肿瘤可能,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100例颈部肿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颈部肿块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2003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的100例非甲状腺非涎腺颈部肿块。结果新生物性肿块46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20例;炎性肿块30例,其中颈淋巴结结核18例,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12例;先天性肿块24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5%。结论应根据病史、肿块的位置及性质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