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万荣  孙冬冬 《心脏杂志》2017,29(6):731-734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出现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然而由于分叉病变的复杂性,在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过程中还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供选择。因此,本文旨在综合国外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冠脉分叉病变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策略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P-选择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包括:P-选择素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与血栓的形成;P-选择素与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抗P-选择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征  陈风 《山东医药》2006,46(22):76-77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41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与非冠脉狭窄组。比较冠脉狭窄组与非冠脉狭窄组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压参数。分析各血压参数与冠脉狭窄发生率的关系,各血压参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脉压、收缩压增高,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脉压、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既往无CABG对原位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CTO-PCI术且既往有CABG的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相同术者同期手术既往无CABG的CTO-PCI患者164例作为对照组,匹配的条件是性别相同,年龄±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和住院并发症等。结果:既往有CABG组患者高血压病(73.2%∶57.9%,P=0.020)、高脂血症(40.2%∶27.4%,P=0.042)、糖尿病(48.8%∶35.4%,P=0.043)和卒中史(11.0%∶3.7%,P=0.024)明显高于既往无CABG组。既往有CABG组患者钙化(61.0%∶37.8%,P=0.001)、闭塞节段成角≥45°(63.4%∶37.8%,P<0.001)、闭塞长度>20 mm(56.1%∶39.0%,P=0.01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J-CTO评分[(2.5±0.9)分∶(1.8±0.9)分,P<...  相似文献   

5.
以超声多普勒和微导管技术相结合的冠状动脉内超声多普勒检查为测定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指标,对于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研究,指导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选择,判断疗效,研究微血管病变和移植段病变以及评价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疗效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45例老年人、31例非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平均搭桥3.6±0.9根,心肌阻断时间92.4±38.3分钟,手术死亡率为2.2%,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住院时间为30.3±18.6天;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经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国良  季先友  初春梅  张运忠 《内科》2007,2(2):223-224
目的 观察未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3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其疗效和成功率。结果 未行球囊预扩张的23例患者25枚冠状动脉支架均顺利推送至病变处,均成功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撕裂、痉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诊40d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恰当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优点是降低病人费用,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超声检查技术的问世,开创了血管影像诊断的新纪元,它弥补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不足,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诊断动脉硬化病变的“金标准”。该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测量血管横切面的有关数值,对粥样斑块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对介入性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术中导引,术后疗效的判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冠状动脉主干(LM)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尤其是是否处理回旋支开口)是LM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分叉处病变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血管开口和分叉处病变的反映存在诸多缺陷,尤其不能准确反映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目的旨在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冠状动脉LM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征,并指导LM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在我院治疗并行螺旋CT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5%,准确性为75%。结论: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3.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病人,其中年龄75岁以上72例,年龄60~75岁153例。观察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论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3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观察其不同的冠脉狭窄支数及程度与Fig水平变化及其直线相关性。结果:(1)197例冠心病患者之Fig水平明显高于103例冠脉正常(NS)组(3.41±1.17vs2.74±0.65g/L,P<0.001)。(2)在不同狭窄支数亚组中,Fig水平虽随狭窄支数增多有升高趋势,且每组的Fig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P<0.001);但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冠脉狭窄程度与Fig水平间轻度相关(r=0.2111,P<0.001)。(4)Fig对于冠心病发病危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即以≥3.40g/L为界值,其敏感性41.1%,特异性83.6%。提示血浆Fig浓度水平可能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法乐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少见,但在法乐四联症中则相对多发,给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带来了很大困难,并明显地增加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我们报告了6例此类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可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初步筛选,必要时可行心血管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走行。手术时根据冠状动脉走行位置选择不同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和疏通右心室流出道。结果:除1例无法手术外,5例均成功地实施了根治术。结论:术前诊断直接影响到手术能否成功,术中右心室切口要避免损伤异常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986年7月至1993年2月间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资料。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破裂1例。择期手术14例,紧急手术2例。搭桥总数为34支,平均每例2.1支,2例应用了乳内动脉移植。合并手术有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双瓣膜替换术(1例)和室间隔修补术(1例)。择期手术早期死亡1例(7.1%),紧急手术2例均死亡,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随访3个月至7年,1例仍有症状,其余患者显著改善,生存良好。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选择、血管重建与术前术后处理原则、紧急手术和联合手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编辑:您好!关于贵刊2008年第6期345页《介入术中冠状动脉破裂经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抢救成功一例》一文,周玉杰教授已经对这个病例进行了专家点评,本人对此病例尚有几点粗浅看法,提出来讨论:1.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技术因素有关。病变相关因素包括钙化病变。CTO病变、严重成角病变,冠状动脉肌桥等;技术因素包括未做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并高压扩张,选择支架或后扩张球囊直径大于实际参考血管直径,使用亲水涂层及硬导丝等。本例穿孔原因考虑主要与技术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156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156例,2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156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7例,其中CAG阳性50例,CAG阴性17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89例,其中CAG阴性75例,CAG阳性14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HD的敏感性为75.3%(67/89),特异性为81.5%(75/92),阳性预测值74.6%(50/67),阴性预测84.3%(75/89),预测准确性80.1%(125/156),假阳性率为25.4%(17/67),假阴性率为15.7%(14/89)。②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③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有胸痛、胸闷症状,有中度心血管风险,既往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共201例,检测Cys C等生化指标,行冠脉CT检查。按Cys C是否升高分为两组,Cys C≤0.95组121例,Cys C>0.95组80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进一步分析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冠脉多支病变的关系。结果 与Cys C≤0.95组相比,Cys C升高组Cr(P=0.002)、BNP(P=0.003)、CRP(P=0.03)水平明显升高,钙化程度(P<0.01)及多支病变(P<0.005)发生率显著升高;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独立相关(OR=0.319,95%CI:0.265-0.467,P<0.01),Cys C水平与多支病变独立相关(OR=9.863,95%CI:3.157-217.571,P<0.01)。结论 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冠脉多支病变存在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