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EN、VEG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类组织中PTEN蛋白和VEGF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及PTEN是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调控因子,PTEN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的下降可能导致VEGF的上升,从而导致病理件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利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 6 5(hVEGF1 6 5)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表达 ,检测骨髓微血管系统和造血细胞容量变化。结果  10d接受hVEGF1 6 5基因治疗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注射腺病毒AdEGFP组和常规移植组 (P <0 0 1) ; 2 0d时该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直径、微血管灌注面积已恢复正常 (P >0 0 5 ) ,且骨髓细胞容量高于其他组 (P <0 0 5 )。结论 VEGF基因体内高效表达可以加快全身照射引起的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 ,重塑微血管结构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特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6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6),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n=20)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均在第4、8、12周末各处死动物6只,进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及VEGF、PCNA表达.结果 经马兜铃酸处理后,模型组出现肾小管浊肿、变性、脱落,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害分值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12周时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化面积达31.36%;观察见模型组4周后出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少数微小动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在部分病变血管周围有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而肾小球病变不明显,8周后血管病变加重;模型组在小管损伤、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病变严重的部位,管周毛细血管腔明显缩小或变形,PTC密度明显下降.肾小管VEGF表达水平早期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与PTC密度下降一致;PCNA阳性表达第8周开始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PCNA阳性表达较少.结论 马兜铃酸可使肾血管发生明显病变,并导致PTC丢失,PTC密度降低与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VEGF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AAN)肾间质微血管病变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可能是AAN慢性化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米),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Flt-1基因SNP/A193019G多态性。结果:(1)4周HiHiLo后,AA基因型VO2max增加幅度高于AG基因型57.54%,但无显著性差异。(2)在HiHiLo期间(除第23天外),AA基因型Hb的变化幅度始终高于AG基因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与AG基因型者相比,AA基因型者可能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综述了近期关于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血管生成细胞因子。②乏氧诱导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机制。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侉在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及信号传递。④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信治疗策略。⑤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进展。对血管生成调控的理解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螺旋CT增强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表达及其与螺旋CT(SCT)增强表现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和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CC中VEGF、VEGFR 1/Flt 1和VEGFR 2 /KDR/Flk 1蛋白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表现和特征对照。结果 VEGF、Flt 1、KDR/Flk 1阳性率分别为 6 1.0 %、6 8.3%和 70 .7% ;在侵袭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和KDR/Flk 1的表达均高于侵袭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VEGF和KDR/Flk 1的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类型之间无相关性。Flt 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 检验提示VEGF表达与KDR/Flk 1表达相关 (P <0 .0 0 1) ,而未显示VEGF表达与Flt 1表达、KDR/Flk 1表达与Flt 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通过结合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 1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因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及其受体KDR/Flk 1和Flt 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病人细胞免疫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与瘢痕增生的关系。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14例增生性瘢痕病人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和淋巴细胞试验。结果: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4^ /CD8^ 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正常对照组。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瘢痕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p53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53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6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平均MYD为31.44±15.7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5.4%。10例正常肺组织平均MVD为13.71±4.12,明显低于癌组织,P<0.01。在转移癌组织中MVD显著性高于无转移癌组,P<0.01;ⅢA-B期癌组织中MVD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1。NSCLC中。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阳性表达都与患者的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突变的p53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中VEGF、bFGF表达及与微血管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bFGF进行检测 ,并对其在 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膀胱癌组织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5 %和 46 8%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有关 (P <0 0 5 ) ;并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提示VEGF、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改善脊髓损伤微循环方面可能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采用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dov评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脊髓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rlov评分,胰岛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绀各时相点VEGF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4天,胰岛素组MVD计数明显增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胰岛素可增强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4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介入治疗时均行DSA造影检查.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的VEGF含量.另检测40例正常女性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1)宫颈癌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临床分期不同,VEGF含量不同,宫颈癌VEGF水平Ⅲ期、Ⅳ期高于Ⅱ期宫颈癌VEGF水平(P<0.05).(2)宫颈癌在DSA上肿瘤染色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明显相关性,血清VEGF水平高者肿瘤的血供增加,染色程度增高.结论宫颈癌DSA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合酶亚型eNOS、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mg/kg)、中(158 mg/kg)、高(500mg/kg)剂量SI组及尼尔雌醇(NI)组,另取3月龄大鼠10只作为青年组,灌胃给药8周.RT-PCR检测卵巢VEGF和NOS mR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卵巢总NOS的活性.结果 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表达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eNOS、iNOS表达及血清、卵巢总NOS活性均较低(P<0.01).经SI处理后,VEGF表达均明显下降,NOS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下调衰老卵巢VEGF mRNA表达,提高eNOS、iNOS表达及活性,可能是其改善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IM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恶性间皮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79例经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确诊的恶性间皮瘤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结果 79例中女32例,男47例;发病年龄11~79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生存时间5~160个月.根据组织学亚型分类:上皮细胞型51例,肉瘤样型20例,混合型8例;VEGF表达阳性者上皮细胞型26例(50.98%),肉瘤样型13例(65.00%),混合型5例(62.50%).将恶性间皮瘤根据IMD值分成两组,可见高IMD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IMD者.相关分析表明,VEGF与IM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2,r=0.330 2);VEGF表达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表达组(P<0.05);各组织学类型之间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MD值和VEGF表达与恶性间皮瘤的预后相关,IMD值越高提示预后越差,同时VEGF高表达也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杜滂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2002,17(6):542-545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肝癌模型中肝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及Flt-1的异常表达,探讨肝癌复发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裸鼠25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其余20只原位种植人肝癌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作血管造影,取标本切片行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ti-VEGF,anti-KDR及anti-Flt-1的表达。结果:血管造影显示种植后2周组肝脏血管开始有增生及扭曲,3周及4周组血管改变更加明显,各组成瘤率均为100%,光镜下1周组可见瘤细胞散在肝血窦周围,2周组瘤组织聚集成团,3周组,4周组瘤细胞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瘤周浸润,瘤细胞团内可见坏死,1周组瘤细胞VEGF表达成弱阳性,2周组VEGF表达成阳性,3周组及4周组VEGF表达强阳性;正常对照组于种植后1周组肿瘤细胞与周围肝细胞VEGFR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种植后2周、3周、4周肿瘤新生儿血管VEGFR表达逐渐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着色明显强于瘤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亦可见VEGFR染以。结论:多血供的肝癌结节VEGF及其受体表达较强,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密切相关,VEGF首先来源于旁分泌,在后期肿瘤自分泌是VEGF高表达的重要来源,这可能是肝癌阻断血供后,癌灶能存活,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IFN-γ及NO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细胞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在Ⅱ型糖尿病 (DM )视网膜病变 (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 74例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γ 干扰素 (IFN γ)和一氧化氮 (ON)的血浆含量 ,同时以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①DM无眼底病变组 (NDR)与视网膜病变组 (DR)血浆VEGF ,IFN γ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5 ;P <0 .0 1)。②DR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NDR组 (P <0 .0 5 )而IFN γ和NO含量明显低于NDR组 (P <0 .0 1;P <0 .0 5 )。③NDR组VEGF与NO含量呈直线正相关 (γ =0 .30 ;P <0 .0 5 ) ,其他各组均无相关性。结论 VEGF与INF γ过度表达在DM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NO代谢紊乱是导致DR发生中进展性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作用。方法  2 4只犬建立急性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 (MI区注射生理盐水 15ml)和实验组 (MI区注射 5 0mgbFGF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15ml) ;每组观察 4个不同的时间点 (术后第 1、3、10、17天 )。各组动物分别在处死前应用敏感编码技术 (sensitivityencodedtechnique ,SENSE)行磁共振电影成像 (cinemagneticresonanceimag ing ,cine -MR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心肌缺血区对照组VEGF的表达增多 ;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LVEF)自第 10天明显增加 (第 10天 :对照组 2 4.0 9± 3 .3 2、实验组 45 .71± 6.2 7;第 17天 :对照组 3 1.46± 4.60、实验组 5 3 .46± 5 .2 4;单位 :%)。结论 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VEGF的表达及提高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腺癌在CT上的一些典型征象,并探讨这些征象与CD147、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2-12周围型肺腺癌73例可作免疫组化的蜡块及术前CT检查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肺腺癌组织中CD147及VEGF的表达结果,对阳性结果根据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将CD147、VEGF的表达结果与术前CT检查的各特异性征象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基因表达结果与CT征象之间是否相关。结果 CD147表达与CT征象中的空泡征、肿块大小、棘突征、深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毛刺征、棘突征、深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肿块大小、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腺癌的某些CT特异性征象与CD147、VEGF表达有相关性,可为判断肺腺癌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肝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对肝癌抑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评价土贝母微囊栓塞效果。方法将成功接种VX2瘤株的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生理盐水1 ml肝动脉灌注;B组13只,碘油1 ml加1 mg丝列霉素混悬液肝动脉化疗栓塞;C组14只,土贝母微囊5.1 mg/kg肝动脉栓塞。栓塞后1周取材,制备光镜、电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结果36只兔成功行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栓塞后土贝母微囊组、化疗栓塞组肿瘤体积有所缩小,对照组体积明显增大,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栓塞组、土贝母微囊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83.3%、91.7%、91.7%,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后VEGF表达未见明显增高,肿瘤生长得到抑制,可以作为理想的末梢栓塞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胆管细胞癌(C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它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SCT增强检查的50例HCC(共54个病灶)和24例CCC(共28个病灶),观察其SCT增强表现类型及二者动脉期增强程度,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VEGF组织的表达水平,用CD34标记微血管染色,进行MVD计数。对二者的SCT增强表现类型与VEGF表达、MVD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1)HCC和CCC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2χ=5.50,t=2.03,P<0.05);(2)HCC中动脉期强化类型与VEGF和MVD未显示出相关性(2χ=1.95,t=1.80,P>0.05);CCC中不同延迟强化类型病灶的MVD值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P<0.05);(3)HCC和CCC病灶动脉期增强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2χ=46.6,P<0.01)。结论HCC和CCC的VEGF蛋白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SCT图像增强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