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方勇飞  张莹 《医药导报》2008,27(5):557-55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青藤碱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现已有正清风痛宁片、盐酸青藤碱注射液等制剂应用于临床。该文综述青藤碱在抗炎、免疫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青藤碱对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中药青风藤又名清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和毛青藤的干燥藤茎,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镇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青风藤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的记载。盐酸青藤碱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先前实验证明青藤碱具有肯定的镇痛镇静、抗炎、免疫抑制、抑制软骨破坏等作用,为植  相似文献   

4.
青藤碱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青藤碱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照组 32例 (男性 6例、女性 2 6例 ,年龄 4 6a±s3a ,病程 4 .1a± 1.0a) ;青藤碱组 32例 (男性 7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6a± 4a ,病程 4 .6a± 1.6a)。 2组原有非甾类抗炎药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继续应用。对照组加服甲氨蝶呤 15mg ,qw ;青藤碱组加服青藤碱 2 0mg ,tid +甲氨蝶呤 7.5mg ,qw。 3d后无不良反应 ,青藤碱加至 4 0mg ,tid。 2组于 1mo时非甾类抗炎药减半 ,2mo停用。 3mo为一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显效 31% ,有效 56% ,改善 13% ;青藤碱组显效 38% ,有效 59% ,改善 3%。不良反应对照组4 7% ,青藤碱组 12 %。结论 :联合用药可减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剂量 ,增加病人治疗的顺应性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伴随其整个病程,一旦骨破坏发生,则意味着其病理改变进入不可逆期。因此延缓甚至阻断骨破坏成为治疗RA的主要策略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藤碱(SIN)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该文主要将近年来有关SIN在RA骨破坏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病理损害,延缓关节畸形变是治疗的主要目标。青藤碱(sinomenine)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消炎作用,其盐酸盐制剂临床上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并防治骨破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叶酸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组加用青藤碱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骨密度(BMD)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及HAQ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BMD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有效调节骨代谢,延缓甚至减轻患者骨破坏。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一般认为RA的发生涉及抗原呈递细胞(APC)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呈递,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一类专职性APC,在诱发免疫反应及免疫耐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DC在RA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勇飞  王勇  周新  钟兵  柏干苹  张春 《医药导报》2003,22(8):519-523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及TNF α mRNA、IL 1β mRNA、IL 10 mRNA的影响,阐明该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模型,收集滑膜细胞,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 κB的活性,反转录 PCR检测TNF α mRNA、IL 1β mRNA、IL 10 mRNA的表达.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内NF κB活性与TNF α mRNA、IL 1β mRNA、IL 10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青藤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F κB活性与TNF α mRNA 、IL 1β mRNA的表达,而对IL 10 mRNA的抑制效应与浓度无关.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NF κB活性而降低滑膜细胞内TNF α mRNA及IL 1β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外周血巨噬细胞CD86、CD206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模型(MC)组和新风胶囊组(XFC),每组10只,向模型组、新风胶囊组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以致炎。致炎后第12天,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E)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炎症极化标志物CD68、CD20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CD68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CD206表达降低(P<0.01或P <0.05)。相关性结果显示,足趾肿胀度与CD206呈负相关(P <0.05),足趾肿胀度与CD68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XFC与足趾肿胀度、CD68与呈负相关,与CD206呈正相关(P<0.05或P <0.01)。结论:魔新风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CD68、CD206炎症极化,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佐剂性关节炎AA(病情活动性、关节破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诱导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及其与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TSA对Raji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0 nmol/L TSA作用Raji细胞后的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及细胞活力,RT-PCR分析CD80 mRNA和CD86 mRNA表达情况。结果 TSA对Raji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50 nmol/L TSA作用后可上调Raji细胞表达CD80,并对Raji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结论 TSA可以诱导Raji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不表达CD86,促进细胞的免疫应答,为抗恶性血液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SA诱导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及细胞活力;RT-PCR法分析CD80和CD86 mRNA的表达情况;75Gy(gray,Gy)照射TSA诱导的HL-60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共刺激分子表达增高后,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TSA使HL-60细胞CD86的表达上调,也可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CD86的表达上调,TSA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可促进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结论:TSA诱导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增高,促进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和CD69水平,并探讨它们在关节炎症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于2005年4月-2006年9月间,采集了30例RA患者和12例健康人外周血和膝关节滑液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25、CD69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5、CD69表达稍有升高,但与健康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A患者的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12例RA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2个月后分析发现患者的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关节炎症发生时,T细胞激活、增殖,并直接参与了关节滑膜组织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CD40和CD86水平的变化,分析CD40和CD86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无COPD者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诱导排痰,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痰液中CD40及CD86水平.同时,常规方法测定肺...  相似文献   

15.
崔保霞  刘海英  孔北华  江森 《江苏医药》2001,27(11):823-826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癌(EOC)中HLA、CD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LA I和HLA Ⅱ的表达,用RT-PCR检测CD80mRNA的表达。结果:44份EOC中,HLA I、HLA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和43.18%;CD80mRNA的表达率为9.09%。HLAI类分子的阳性表达在Ⅲ-Ⅳ期显著低于I-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肿瘤复发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1)。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LAⅡ表达组较不表达组复发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74)。CD80mRNA阳性者4例均未复发,而CD80mRNA阴性者复发率为5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LAI与HLAⅡ、HLAI与CD80同时缺乏时,患者复发率分别较HLAI与HLAⅡ、HLAI与CD80共表达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EOC可能通过HLAI的降调、CD80的缺乏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检测上述调节分子的表达,可能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外伤瘀血情况下应用跌打膏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CD16/32、CD80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和正常组 ,采用Rene法 ,选取7个时间点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提取纯化后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CD16/32阳性、CD80阳性和CD16/32阴性、CD80阴性亚群给药后48h内有显著变化。结论 :跌打膏外敷给药对上述物质的表达可起到调节至正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SR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发育成熟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细胞因子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用SRL处理DC,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c、CD86、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及在脂多糖(LPS)刺激后各分子表达的变化。(3)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RL处理DC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SRL抑制LPS刺激后DC表面CD86和I-Ab表达的上调。(3)与常规培养的DC相比,SRL组DC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SRL处理的DC可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SRL促进DCTLR4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α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干扰素-α刺激体外培养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检测树突状细胞CD80、CD86的表达,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以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进而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作用机理。方法抽取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用Romani方法培养,对照组加入IL-4和GM-csf,实验组加入IL-4、GM-csf和干扰素-α培养;第9天时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第12天时收集上清,用ELISA法检测IL-12的浓度。结果应用干扰素的试验组树突状细胞CD80、CD86的表达有所增加,上清中IL-12的浓度也较高。结论干扰素促进慢性乙肝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表型成熟和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chronic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major 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While its aetiology still remains to be resolved,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as become clearer during two decades enlightening the role of adaptative immun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as well as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pathological articular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disease. T lymphocyt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cell typ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rough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motion of formation of ectopic lymphoid structures and neovascularization in synovial tissue, promotion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by B cells, and activation of synoviocytes and osteoclasts. Abatacept, a CTLA4‐Ig fusion protein, represents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batacept attenuates T cell activation as it regulates the activation of T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CD80/86:CD28 co‐stimulatory pathway that is required for the proper T cell activation. This Mini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batacept and summarizes the published clinical data on abatacept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