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神经导航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且无心血管疾病的垂体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诱导全麻插管后,Ⅰ组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为吸入全麻,采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术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苏醒室观察2h,恶心、呕吐、躁动,吸入麻醉组明显多于静脉麻醉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相比效果满意,苏醒同样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静脉输主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用于颅内手术后期麻醉时病人应激及苏醒过程的差异;方法:择期颅内手术38例,随机分成异氟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19例。当手术开始缝合硬脑膜时停用一切静脉麻醉药,A组继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监测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并统计苏醒时的副反应及使用拮抗药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A组使用拮抗药的剂量明显大于B组;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明显高于B组,A组拔管时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A组苏醒时的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同时术后又能迅速、完全苏醒,苏醒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麻醉维持可控性强,麻醉恢复迅速、舒适,并发症少.异丙酚复合硬膜外、氯胺酮、芬太尼及安氟醚维持全麻循环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异丙酚复合硬膜外组全麻维持适合于胸腹部手术的麻醉,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麻维持适合于休克、低血压、老年、危重者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适合于颅脑手术的麻醉及对氯胺酮禁忌者的麻醉.异丙酚复合安氟吸入全麻维持与以上3种相比循环波动大,苏醒慢,术后并发恶心,呕吐多.  相似文献   

4.
郑红 《海南医学》2010,21(5):27-2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之间 T1、T2、T3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A组(P〈0.05)。停药到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B组平均追加氯胺酮2-3次以维持麻醉,A组未追加其它镇痛药物。B组拔管后有轻中度呼吸道梗阻及恶心、呕吐、躁动不安,而A组无上述并发症。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患儿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少,较全凭静脉麻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忠华 《重庆医学》2002,31(11):1086-108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 2 4 0例病人分成两组 ,A组 180例 ,采用全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术中维持用异丙酚 2~ 6mg/kg-1.h-1微泵静滴。B组 6 0例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分别监测两组病人麻醉前、插管即刻、气腹后 5min、30min、拔管时的SBP、DBP、HR ,术后清醒时间、术毕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B组病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 ,BP、HR平稳 ,术后患者苏醒快 ,苏醒质量佳 ;B组病人则BP、HR波动较大 ,且患者苏醒相对缓慢 ,苏醒质量相对欠佳。结论 A组全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全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07-109
目的讨论使用七氟醚在超高龄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提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超高龄即80岁以上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将此8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静脉诱导后,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泵注3mg/(kg·h),以及肌松药顺苯阿曲库铵0.1 mg/(kg·h),加七氟醚2%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泵注肌松药顺苯阿曲库铵0.1 mg/(kg·h),加七氟醚2%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单纯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较对照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麻维持中平均动脉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麻维持中的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使用七氟醚维持全麻的患者术中血压更加平稳,拔管及苏醒时间更短,对于超高龄患者来说,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在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氯胺酮+异丙酚;B组氯胺酮+异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18.40±5.70)min,(9.8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氯胺酮用量比A组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氟醚麻醉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杜光生  蓝志坚  屠文龙  徐军 《浙江医学》2000,22(11):651-652
目的为评价异丙酚作为全麻维持用药的可行性并与安氟醚吸入全麻维持作比较.方法选择>60岁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选用硬膜外复合全麻,随机分两组,一组用异丙酚2~3mg·kg-1/h微泵持续静注维持,另一组吸入1.0%~1.5%安氟醚维持.结果异丙酚组术中循环稳定,苏醒快,无苏醒期躁动.安氟醚吸入组苏醒不完全,苏醒期躁动率高.结论小剂量异丙酚用于老年病人全麻维持,较吸入全麻维持更具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简单、安全、易行的麻醉方法.方法 A、B两组健康贵州小香猪,每组6只,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A组: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要求间断注入万可松和芬太尼;B组:持续注入氯胺酮,间断静脉注射万可松和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和肌松药量,术后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监测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氧的变化.结果 A组术中麻醉效果好,血压、心率和脉搏氧稳定,与B组有显著差异 (P<0.05);B组麻醉效果较差,肌松用药量明显增多,术后完全清醒时间长于A组 (P<0.05).结论 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的麻醉方法是用于贵州小型猪实验安全、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楼正  张巧玲 《浙江医学》1997,19(5):264-265
选择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氯胺酮静脉麻醉组(A组)和异丙酚-芬太尼麻醉组(B组)。静注氯胺酮(A组)或芬太尼(B组)、卡肌宁和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微泵持续静注氯胺酮(A组)或芬太尼(B组)和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诱导后A组循环抑制明显小于B组,但插管反应明显大于B组,A组麻醉后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比B组明显延长,两组均无恢复期精神症状。提示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能使血压、心率较稳定,麻醉控制较平稳。无苏醒期精神症状,但对插管反应抑制欠佳,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延长,更适宜于中短手术的全麻。  相似文献   

11.
张海军  李玉兰 《循证医学》2014,14(5):297-303
目的用Meta的方法评价氙气对比异氟醚、氙气对比七氟醚麻醉后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认知功能等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The Cochrane图书馆、CBM、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比较氙气对比异氟醚、氙气对比七氟醚麻醉后苏醒特征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 Man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异氟醚相比,氙气麻醉后睁眼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1.49,95%可信区间(-2.31,-0.68)];氙气麻醉后拔管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2.04,95%可信区间(-3.30,-0.78)];氙气麻醉恢复指数较大[标准化均数差1.20,95%可信区间(0.52,1.87)];氙气和异氟醚麻醉苏醒5分钟后Aldret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3.14,95%可信区间(-0.49,6.76)]。2与七氟醚相比,氙气麻醉后睁眼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1.54,95%可信区间(-2.00,-1.07)];氙气麻醉后拔管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1.80,95%可信区间(-2.39,-1.20)];氙气麻醉后恢复方向感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2.20,95%可信区间(-3.84,-0.56)];氙气麻醉后恢复倒数数字时间较短[标准化均数差-2.19,95%可信区间(-2.87,-1.51)];氙气对比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1.26,95%可信区间(0.66,2.39)]。结论与异氟醚和七氟醚相比,氙气麻醉后苏醒迅速;氙气麻醉与异氟醚相比,患者的Aldrete评分没有区别;氙气麻醉与七氟醚相比,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有差异,氙气麻醉术后认知能力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术中15min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控制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患者恢复更快,麻醉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全身麻醉后。影响POCD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其中老龄是POCD的首要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麻醉也是影响POCD的一个重要因素。报道称,麻醉方式对于POCD并无大的影响,而麻醉药物却能够通过很多的机制影响认知功能。其中,吸入麻醉药,尤其是异氟醚和七氟烷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发现,吸入麻醉药对于认知功能的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使用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可以引起学习和记忆功能减弱;而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药有缓解β样淀粉酶沉积,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但其机制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围麻醉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 6 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资料。结果  4 6例采用吸入异氟烷复合普鲁卡因复合液 (A组 )麻醉 ,2 2例采用吸入异氟烷复合丙泊酚 (B组 )麻醉 ;A组术中控制性降压 4 1例 (89.1 % ) ,B组术中控制性降压 1 6例 (72 .7% )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在翻开骨瓣时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可以降低颅内压 ,减少再出血 ;吸入异氟烷加微量泵输注丙泊酚是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异氟醚麻醉复合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 0例 ,所有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异氟醚麻醉组 (ISO组 ,n =1 5 )和尼莫地平输注组 (NIMO组 ,n =1 5 )。ISO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NIMO组在诱导后使用微量泵开始持续匀速输注尼莫地平 2 0 μg/ (kg·h) ,直至手术结束 ,同时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硬膜切开时、动脉瘤夹闭前、夹闭后、关硬膜时、缝皮时测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 2 0 μg/ (kg·h)可显著降低血压 ,但降低幅度均在临床安全范围内 ,心率无显著变化 ;输注尼莫地平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 ,而心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度均显著增加。提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持续输注 2 0 μg/ (kg·h)尼莫地平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巴马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健康雄性巴马猪30头,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12mg/kg镇静后,戊巴比妥钠24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行肝左三叶切除术,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依据循环波动适时调整麻醉用药,依据脉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果实验所用30例巴马猪中,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20%,颈静脉压(JVP)维持在3~6mmH2O,脉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5%以上,3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要求用药适当、监测完善、液体管理良好、生理指标异常的及时妥善处理,尤其重视在肝大部切除前后维持循环稳定,妥善保护剩余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等全麻。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N2O+O2及输注丙泊酚。当收缩压超过20 kPa时用硝普钠、酚妥拉明降压;当收缩压低于12 kPa时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建立完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14例采用硝普钠0.2~8.0μg/(kg.min)降压,控制收缩压在16kPa左右。1例加用酚妥拉明2 mg分次静注血压降至目标水平。11例采用去甲肾上腺素0.01μg~0.15μg/(kg.min)升压,维持收缩压在14~16 kPa左右。结论麻醉药多种复合应用,麻醉适当偏深,完善的监测以及根据血液动力学实施的降压和升压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和安氟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丙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 ;Ⅱ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维持麻醉。以 0 .0 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 %。结果 :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 ,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HR明显慢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总量较Ⅰ组减少 4 0 % ;两组围术期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