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腹腔液胃癌细胞学与CEA mRNA检测比较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及腹腔冲洗液、腹膜组织中的癌胚抗原(CEA)mRNA,以探讨对腹腔中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胃癌和5例胃良性病变病人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并同时切除少量大网膜、膈腹膜和盆腔腹膜作为对照。冲洗液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网膜组织中CEA mRNA的表达。结果: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中的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9.58%(19/48)和43.75%(21/48),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7.08%(13/48)(P<0.05)。CEA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浆膜侵犯程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腹腔冲洗液CEA mRNA和细胞学检查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如同时行腹膜组织CEA mRNA的检测可能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大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Survivin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6例大肠癌和8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用RT-PCR方法 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Survivin mRNA表达,同时作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腹腔冲洗液用RT-PCR方法 测定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为52.7%(19/36),高于腹腔冲洗液PLC的30.5%(11/36).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结论 检测腹腔冲洗液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将有助于大肠癌的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该法较PLC方法 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腹膜转移诊断的方法.方法 收集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并以胃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中肿瘤标志物CEA,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同时分析上述资料的临床意义.结果 胃癌组腹腔冲洗液中CEA阳性表达率为54.0%(27例),明显高于PLC所检测的24.0%(12例)的阳性率(P<0.05).阳性检出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胃壁受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胃癌组原发灶中CEA的阳性表达率为86.0%(43例),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CEA无阳性表达.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可作为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胃癌腹腔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0例术前及术中检查均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例, 术中行道格拉斯窝处的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K 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同时用RT PCR方法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表达。结果 全部患者道格拉斯窝活检腹膜HE染色均为阴性。CK 20免疫组化检查的阳性率为24.0%(12/50);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阳性率为36.0%(18/50);CK 2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的12例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检查均为阳性。CK 20 mRNA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CK 20 mRNA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和62.5%(P<0.01)。结论 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可行腹腔冲洗液RT PCR检查以发现有无腹腔微转移,该项检查可为胃癌正确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学检查(PLC)、流式细胞术(FCM)、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50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腹水)中游离癌细胞、CK20蛋白和CK20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三种方法对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结果 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腹水)中,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为20.0%(10/50),FCM检测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0%(18/5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58.0%(29/5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腹腔冲洗液(腹水)中CK20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FCM检测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及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P0.05或P0.001);FCM检测腹腔冲洗液(腹水)中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LC检测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冲洗液(腹水)中检测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K20mRNA表达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和CEAmRNA检测对胃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及对照(胃良性疾病)组患者的腹腔冲洗液标本,进行腹水细胞病理学和CEA巢式RT-PCR检测,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腹水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率为30.3%,CEA巢式RT-PCR检测阳性率为48.5%,其结果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对照组腹水肿瘤细胞和CEA检测阳性率均为0。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及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  (1)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CEA mRNA均为阴性 ;(2 )胃癌组中RT -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 47.7% ,无假阳性 ;而PLC的检出率仅为 12 .3 %。胃癌组中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 (I II和III IV期 )、有无腹膜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实时荧光RT PCR较PLC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游离癌细胞的存在和肿瘤临床病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支DNA(b-DNA)及半定量RT-PCR(SqRT-PCR)在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基于b-DNA信号放大的基因表达定量检测技术及SqRT-PCR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的表达,同时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收集12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为阴性对照,GAPDH mRNA为内参对照。结果b-DNA技术和SqRT-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43.8%,31.3%)较PLC的检出率(4.2%)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犯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b-DNA技术和SqRT-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各有优缺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存在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液中CK20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9例胃癌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期10例行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腹水CK20 mRNA阳性率50.00%,腹腔冲洗液CK20 mRNA阳性率35.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K20 mRNA表达总阳性率38.78%,对照组均无阳性表达(P<0.05).胃癌组CK20 mR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细胞学检查阳性率(10.20%)(P<0.05);CK20mRNA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均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者显著缩短(20.95个月vs.33.24个月)(P<0.01).结论 胃癌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CK20 mRNA检测,可早期诊断腹腔微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9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并与常规RT-PCR、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阳性率为38.8%(38/98),常规RT-PCRCEAmRNA检测阳性率为52.0%(5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术前为犤172.11±63.07(范围0~5.623×106)犦拷贝(copies)/ml,术后为犤606.32±76.21(范围2.564×102~4.677×107)犦copies/ml,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肿瘤侵犯浆膜,病期Ⅲ、Ⅳ期,细胞学检查及RT-PCRCEAmRNA阳性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而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组之间的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PLC(-)PCR(-)组、PLC(-)PCR( )组和PLC( )PCR( )组3组间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本研究将判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CEAmRNA界值初步定为21.73copies/ml。结论实时RT-PCR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是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快速、敏感、可行的方法,有望成为术中腹腔化疗个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年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良性18例,恶性68例。诊断依赖于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赖于外科切除术。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胆道梗阻症状和非特异性的发热贫血及消瘦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为91.3%,气钡造影为8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6%,B超为31.9%,CT为51.9%,磁共振为76.2%,ERCP为100%;联合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检查确诊率可达95.0%。7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92.3%;6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切除率为63.2%;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1.0%;25例行旁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经内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主要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57例)、上腹部隐痛(10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6.8%,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阳性率为100.0%,磁共振胰胆管显像(MRCP)为83.3%,B超为85.9%,CT为72.3%。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2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Whipple 术及局部切除术术后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3.9%和44.4%;5年生存率分别为31.7%和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切除率低、预后差,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但其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疗效仍不尽人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历了原形的出现、日臻完善和标准化模式3个阶段,这期间许多学者对手术进行了探索。近年来,对于胰腺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已形成共识,提倡在临床研究前提下争取R_0切除的扩大淋巴结清扫,能提高手术切除率的联合静脉切除已为外科医生普遍接受,联合动脉切除多数持否定态度,对于有远处转移的少数病例,经过选择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新辅助治疗已成当下热点,但其适应症与具体的治疗方案尚无一致的意见。胰腺癌分子病理分型标志着人们对这种高度异质性肿瘤的深入认识,将为根本改善胰腺癌的治疗现状带来希望。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37/45);CA19-9阳性率71.1%(32/45);胰体尾占位检出率B超为92.5%(37/42),CT为97.8%(44/45)。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行根治性手术27例,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3例,其余15例仅行肿瘤活检+无水酒精注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其发生率为6.7%(3/45),术后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结论:胰体尾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总体预后差,只有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实施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早期诊断、可切除性判断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85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对各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效率进行评价;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男103例,女82例;平均年龄(58.87±10.59)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和黄疸;行手术治疗74例,未行手术11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以B超和CT为主,B超、CT、MRI、PET/CT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524(0.343~0.705)、0.727(0.604~0.850)、0.571(0.000~1.000)、0.500(0.010~0.990)。共获得随访资料90例,中位生存期7.05个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9%、16%、8%;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无肝转移、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胰腺癌预后极差,可切除性判断可依赖于CT为主的影像检查,有无肝转移、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早期诊断、治疗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1:10,平均26.2岁。8例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颈部,2例位于胰尾部。结果9例胰头和胰颈部肿瘤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胰尾部肿埔行胰体尾和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6~12cm。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个月至5年,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年女忡,术前容易误诊,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Mammotome(麦默通)系统对乳腺病灶进行微创切除及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监控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对115例患者152个乳腺病灶进行切除或活检,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及所有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并进行活检;其中86个病灶病理检查为纤维腺瘤,34个为乳腺腺病,2个为脂肪坏死,3个为男性乳房发育症,1个为导管炎症,26个为乳腺癌。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100%。术后3例出现局部血肿,4例皮下瘀血,1例出现皮肤破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ammotome技术是一项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乳腺微创技术,可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切除,并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