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花椒挥发油体外杀螨效果.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镜下观察花椒精油及不同浓度的花椒挥发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抑杀作用.结果 花椒精油对两种蠕形螨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且对皮质蠕形螨的抑杀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但随稀释倍数的增加抑杀效果明显降低.结论 花椒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蠕形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culorum)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蠕形螨的传播方式以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香茅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虫作用。方法用透明胶纸法和挤压刮拭法收集人体面部蠕形螨并随机分为六个组,观察不同浓度香茅油(50%、25%、12.5%、6.25%、3.125%、1.562 5%)对两种蠕形螨活动度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蠕形螨的杀虫效果。结果加香茅油后,蠕形螨活动度变化与药物浓度正相关,但虫体活动加剧时间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浓度为50%、25%、12.5%、6.25%和3.125%的香茅油分别在0.5、2、4、8和8 h杀死所有的毛囊蠕形螨,当药物浓度降低,杀螨效果也逐渐减弱,同时,毛囊蠕形螨的生存时间变长(P0.05)。浓度为50%、25%、12.5%、6.25%和3.125%的香茅油分别在0.5、1、2、2和8 h杀灭所有皮脂蠕形螨,当药物浓度降低,杀螨效果也逐渐减弱,皮脂蠕形螨的生存时间延长(P0.05)。在相同药物浓度和相同的作用时间下,香茅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效率略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香茅油具有杀灭蠕形螨的作用,且对皮脂蠕形螨的作用效果略甚于毛囊蠕形螨。  相似文献   

4.
阿拉腾楚鲁  刘志芳 《医学综述》2009,15(15):2306-2308
人体蠕形螨是专性寄生在人体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主要寄生在人体面部。虫体对机体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和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及伴随细菌感染等原因,可以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病变,从而对患者的面容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人体面部蠕形螨病的临床症状、致病机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是毛囊、毛囊皮脂腺常见的寄生虫,尽管大多数人体内寄生有这些蠕形螨,但是只有少数人出现毛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目的:是研究蠕形螨感染皮肤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毛囊虫病患者和1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应用显微镜检测皮脂腺分泌物中的蠕形螨,用单克隆抗体标记外周血免疫细胞膜表面标志以评价免疫应答,用抗IgA,抗IgM,抗IgG抗体单纯扩散法测定IgA,IgM,IgG的滴定度,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和总补体溶血活性、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消化功能以及白细胞的功能活性。结果:毛囊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是一种小型永久性的皮肤寄生螨类,多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毛囊及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寄生虫,蠕形螨具有流行广泛、病变轻微、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等特点。笔者对福州市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观察,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正>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体细小,呈蠕虫状,故名。蠕形螨是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目前已知蠕形螨属有120多种和亚种,大多数种类寄生在各种哺乳动物如猫、狗、牛、羊、马、兔的皮肤内。寄生于人体的种类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Simon 1842)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Akbulatova 1963)。  相似文献   

8.
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Demodex follculorum)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中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  相似文献   

9.
人体蠕形螨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是一种小型永久性的皮肤寄生螨类,多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囊及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1].蠕形螨是一种致病寄生虫,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感染普遍[2].关于人体蠕形螨国内外作了大量的防治研究,现将蠕形螨防治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种小型螨类,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已知的蠕形螨有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由于两种螨的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11.
乳癖贴皮肤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乳癖贴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乳癖贴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皮肤急性吸收毒性,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乳癖贴是比较安令的皮肤用药。  相似文献   

12.
医用臭氧油皮肤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急性毒性、过敏性评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左右 侧自身对照法进行豚鼠单次或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全身状况及局部皮肤的变化;以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大鼠皮 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主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进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 研究。结果:多次给予高浓度(臭氧耗量为150 g/L)医用臭氧油后豚鼠破损皮肤组有轻度刺激性,其他剂量无皮肤刺 激性或皮肤刺激均能恢复正常;医用臭氧油对大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医用臭氧油与基质油均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 敏。结论: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与其浓度有关,采用合适的浓度和疗程,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复合体(β-TCP/INH-RFP-PCL/SM-S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进行体外噻唑蓝(M1Tr)细胞毒性实验,动物体内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致敏实验,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组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不引起豚鼠过敏。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均提示复合材料对兔皮肤、皮内无刺激反应。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β-TCP/INH-RFP-PCL/SM-SA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降低直接使用抗结核药物所带来的生物毒性。动物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提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临床治疗老年痴呆方剂中的常用中药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并评价其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评价挥发油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 益智仁经盐炙后,挥发油提取率降低。从益智仁盐炙前后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其中圆柚酮含量最高,其次为瓦伦亚烯;炮制前后挥发油中四个成分发生了变化:菖蒲烯、喇叭茶醇、氧化石竹烯和香附子烯仅在生益智仁中检出;而桉叶-11烯-1a-醇、9,10-脱氢异长叶烯、古芸烯环氧化物、1R,4R,7R,11R-1,3,4,7-四甲基三环[5.3.1.0(4,11)]-十一-2-烯仅在盐益智仁中检出。盐炙前后益智仁挥发油成分均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论 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成分有部分变化,盐炙可除去喇叭茶醇这一潜在的毒性倍半萜类成分;益智仁挥发油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可能与其治疗老年痴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荜橙茄挥发油对罗通定的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测定罗通定的累积渗透量,考察1%,3%,5%,7%荜橙茄挥发油对罗通定的促渗作用。结果:5%,7%荜澄茄挥发油对罗通定具有促渗作用,5%,7%荜澄茄油对罗通定的8h累积渗透量(Q8,mg/cm^2)依次是5.7839,6.3837,4h的增渗倍数是1.10,1.20倍。结论:7%荜澄茄油对罗通定的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和ICR小鼠为宿主,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对其的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的毒性级别为0;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24h、48h和72h,所有试验小鼠无死亡,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未观察到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发绀、腹部刺激症、腹泻、运动减少、震颤等全身急性毒性反应;3种浓度的微载体的热原试验中兔体温变化范围在-0.2~0.4之间,每只兔体温升高度数均〈0.6℃,三只兔体温升高总合在0.0~0.4之间,各组均〈1.4℃;3种浓度的微载体皮肤刺激试验区未见明显发红、皮疹和水肿等反应。结论:本研究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细胞毒性、无全身急性毒性、无致热原性和无皮肤刺激致敏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桉叶挥发油对几种寄生虫驱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桉叶油对体外培养环境下蠕形螨和阴道毛滴虫的杀虫作用。并用实验小鼠为对象,观察了桉叶油对三种常见传病蚊种的驱避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桉叶油对蠕形螨和滴虫均有较强的杀虫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虫体死亡率明显升高,2%和5%桉叶油分别是杀滴虫和蠕形螨的有效而经济的浓度,5%桉叶油对中华按蚊、致倦闸蚊、白纹伊蚊均有明显驱避作用,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强于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绝对保护时间分别为:白纹伊蚊170min,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均为130min,桉叶油的抗寄生虫作用研究将有助于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喘宁”贴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健康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健康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咳喘宁”贴膏对动物经皮肤用药的急毒、刺激和过敏性。结果:“咳喘宁”贴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 h,这种刺激性消失;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咳喘宁”贴膏临床用药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茶树油皮肤消毒液反复使用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为茶树油消毒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家兔皮肤刺激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茶树油皮肤消毒液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结果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茶树油皮肤消毒液的LD50均大于5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未发现该受试样品对体细胞有诱变作用;新西兰家兔的多次完整皮肤束B激实验结果,每只动物的平均积分小于0.5,属无刺激性;亚急性毒性试验,给药量在1000mg/kgBW以下,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鼠的体重、脏体系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无显著影响,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茶树油皮肤消毒液毒性较低,刺激性小,将其开发成消毒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