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采用在成年大鼠中立体定向纹状体内注入新鲜自体血液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术后1d采用立体定向将在体外扩增、纯化并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部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并通过双标GFAP、NeuN、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NSCs。结果移植的NSCs迁移至血肿周围区,并分化为神经元(≈10%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75%);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且此疗效可维持长达8周。结论移植的NSCs可在脑出血的大鼠脑中存活、迁移,并促进功能恢复。立体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并克隆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研究其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的生物学特征,了解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从Wistar新生大鼠脑室下区分离并克隆神经干细胞,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掺入标记后移植入脑出血同侧的侧脑室或脑出血对侧的尾状核中.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了解移植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将稳定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发现移植后4 d移植细胞仍存在.侧脑室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多在侧脑室周边区存在,尾状核移植组可见移植细胞开始向对侧迁移.免疫荧光双标证实细胞大多分化成神经元,少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够存活,并能有效地穿过室管膜和向脑出血部位迁移.移植细胞在脑内大部分分化成神经元,少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从孕龄16天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通过免疫组化学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天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肿同侧或对侧的尾状核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光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肿同侧移植干细胞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血肿对侧移植干细胞组及未移植干细胞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域迁徙。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分化成各种类型神经细胞的比例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在脑内靠近损伤部位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后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探讨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模型大鼠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为受体,体质量280~320 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鼠抗BrdU为Neomarkers产品, 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兔抗微管相关蛋白2 为Chemicon产品。 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解剖组胚实验室完成。从胎龄14 d的胎鼠海马中分离、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16只受体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和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均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移植NSC组在造模后30 min在血肿腔周围四点分别移植浓度为2×1011 L-1神经干细胞悬液5μL;PBS组于相同时间点在脑内相同部位注射PBS;PBS和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方法同自体血的移植方法。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只造成四点损伤,不注射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在造模后立即,1,3,5,14,21,28 d采用前肢评分和转身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大鼠于造模后28 d麻醉后取脑,并通过双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情况。 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5 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造模后14~28 d,干细胞移植组较其他3组明显改善(P < 0.05)。②脑组织切片双免疫组织学双标染色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少于PBS组。受体大鼠脑组织切片显示有BrdU, 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说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 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N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A组:脑出血模型组;B组:细胞培养液移植组;C组:BMSCs移植组;D组:NG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组,4组于移植后1、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了解移植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及分化情况.结果 C、D 2组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好于A、B组,并且D组改善又好于C组,免疫组化显示移植细胞生长良好,并且在血肿灶周围聚集融合,免疫荧光双标证实被移植细胞在脑内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结论 NG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价值。方法:从孕14 d SD胎鼠海马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将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SD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tMCAO)纹状体缺血半暗区。移植后2~12周以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价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状况。移植后12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徙和整合情况。结果:分离和纯化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呈nestin阳性,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迁徙,部分分化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Neurofilament。移植后8周起,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N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的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研究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分离、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并移植于成年大鼠尾状核,对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改善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与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记录细胞移植后对照组和移植组(NSCs组、NSCsOECs组)大鼠运动功能,采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NSCsOECs组和NSCs组移植NSCs分别有14.19%和2.96%分化为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9,P<0.01),30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Cs组为1.60±0.13,NSCsOECs组为1.0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Cs移植后能存活、迁徙,NSCs移植后能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迁徙。结论OECs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NSCs移植。  相似文献   

9.
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Wistar新生大鼠的大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取传代的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并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后移植到脑梗死对侧的侧脑室,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移植的细胞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将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鼠脑后2周在梗死灶对侧可发现移植的细胞,4周时移植的细胞在梗死灶内分化为神经细胞,大鼠的学习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仍能存活,并能有效穿过脑脊液———脑屏障迁移到脑梗死的部位;且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脐血干细胞(HUCBCs)移植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效果以及HUCBCs在EAE大鼠脑和脊髓的状况。方法从新生儿脐带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予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48h。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模型。在免疫后14d将3&#215;106HUCB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EAE大鼠(移植组)体内,观察大鼠移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和脊髓脱髓鞘病灶数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后的HUCBCs在EAE大鼠脑和脊髓内存活、迁徙、分化的状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移植组大鼠移植后21d、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lt;0.05);移植后7d、14d、21d、28d脑和脊髓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移植后21d、28d明显多于移植后7d、14d(均P&lt;0.05);植入的HUCBCs在大鼠脑和脊髓内能向损伤区域迁徙并能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移植后14d、21d、28d脑和脊髓内脱髓鞘病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lt;0.05)。结论HUCBCs移植能显著改善EAE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能在其脑和脊髓内存活、迁徙和分化,减少脱髓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