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早产儿脑损伤有很高的发病率且愈后很差,目前认为宫内感染、炎症反应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给予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作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地塞米松(Dex)对早产儿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孕18d孕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LPS组和Dex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药物。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观察腹腔注药4h后胎鼠脑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注药48h后LPS组、对照组及干预组胎脑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Dex干预组胎脑TNF-α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减弱(P0.05),且与Dex的剂量呈负相关。Dex干预组凋亡细胞与LPS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1)。结论:宫内注射LPS可导致胎鼠脑损伤,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胎脑TNF-α的表达,降低脑细胞凋亡,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子宫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1、3、7、14及21 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不同脑区GFAP的表达。结果: 生后1、3 d龄大鼠仅脑室旁白质区可见少许GFAP阳性细胞,两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脑区未见明显GFAP表达。感染组7日龄大鼠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脑室旁白质区:9.73±3.55 vs 5.67±1.90,P<0.05;海马区:7.81±3.61 vs 2.16±1.11,P<0.05)。感染组14 d龄大鼠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及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脑室旁白质区:12.72±1.81 vs 9.00±0.93,P<0.01;胼胝体区:10.98±3.26 vs 4.44±1.15,P<0.01;皮层区:5.43±1.79 vs 2.71±0.67,P<0.01)。两组21 d龄大鼠各脑区GFAP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GFAP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杜阳  姚琳丽  杨阳  高明  郝爱军 《解剖学报》2013,44(2):163-169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缺氧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d龄新生小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及治疗组,后两组经缺氧箱缺氧法制备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2h给予治疗组存活鼠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之后每日1次,1d、3d、7d后各处死3组部分动物。取全脑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小胶质细胞的募集以及炎性因子的分泌情况;取脑室周围白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炎性因子分泌水平;利用RT-PCR法检测致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分泌以及两类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变化情况;治疗组结束给药于7d,分别于5d、8d、10d、12d、30d进行神经行为学实验,观察其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结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脑瘫症状,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中M1型细胞和M2型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使促炎性因子分泌降低,抑炎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升高,改善损伤导致的神经发育异常及神经行为缺陷。结论 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可以抗炎,并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向神经保护方向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致仔鼠脑损伤后对认知发育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15只Sprague-Dawley孕鼠(孕15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8只)和对照组(7只)。繁殖后的2组雄性仔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内感染组(35只)和对照组(35只),进行大脑解剖学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检测、Morris水迷宫实验、神经细胞增殖及存活分析。结果: (1)宫内感染组仔鼠大脑较对照组萎缩,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5)。(2)宫内感染组仔鼠近期记忆及远期记忆保持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3)细胞增殖分析显示宫内感染组3 、7 和14日龄仔鼠BrdU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细胞存活分析显示,28日龄的2组仔鼠BrdU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内感染可致仔鼠脑损伤,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认知发育障碍密切相关。宫内感染诱导的神经发生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自身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1β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分化成熟及轴突髓鞘化的影响。方法:将出生1 d的SD幼鼠9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脂多糖(LPS)组各48只。LPS组给予腹腔注射1mg/kg LP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根据注射后时间分为3 h、24 h、3 d、7 d、14 d、28 d 6个亚组,应用双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观察3 h、24 h、3 d、7 d时IL-1β及IL-1受体1(IL-1R1)的表达和14 d、28 d时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进行原代OPCs培养将其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组及IL-1Ra组。将其诱导分化3 d后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比较4组间MB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注射后3 h、24h、3 d、7 d幼鼠胼胝体小胶质细胞表达IL-1β明显增加,其受体在OPCs表达增加。LPS注射后14 d、28 d,MBP在胼胝体的表达下降。细胞实验显示原代OPCs培养诱导分化3 d后IL-1β可以抑制MBP的表达,并且可以被IL-1Ra逆转。IL-1β可抑制磷酸化ERK的表达,ERK过表达可逆转IL-1β对MBP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脓毒症新生幼鼠胼胝体内IL-1β有可能通过抑制ERK通路来抑制OPCs成熟,从而导致脑白质轴突低髓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Ski在大鼠正常及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提取大鼠大脑皮质,分离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采用LPS刺激和细胞划痕损伤2种方法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时点2种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Ski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表达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ki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GFAP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固有表达,LPS活化和划痕损伤后表达均上调。Ski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1 mg/L LPS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后,Ski表达开始增加,4 d时表达量最高(P0.05),6 d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未活化组;细胞划痕损伤后Ski蛋白表达情况与上述情况高度一致。Ski在正常及LPS活化6 d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核,LPS活化后2和4 d时在胞质中出现明确的Ski表达。结论:Ski蛋白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并在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上调。由此,我们推测Ski蛋白可能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ural system,CNS)中,约占成年大鼠脑内总细胞数的5%~10%,占人脑内白质区细胞总数的20%,且约80%的OPCs处于活化状态,能够不断增殖或分化~([1])。因OPCs表面表达神经/胶质抗原2(nerve/glial antigen 2,NG2)蛋白多糖,故又被称为NG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 组,n=6);LPS组(n=24);地塞米松+LPS组(Dex+LPS组,n=24);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组(RU486组,n=6);RU486+LPS组(n=24)以及RU486+Dex+LPS组(n=24)。除对照组和RU486组外,其余4组在注射LPS后1、3、6、12 h又被分为4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6的浓度,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肺组织中p38MAPK的活化状态和MKP-1的表达情况。另外又分别比较了LPS组与RU486+LPS组、Dex+LPS组与RU486+Dex+LPS组大鼠48 h的死亡率。结果: 注射LPS后,BALF中TNF-α 和IL-6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肺组织内广泛炎症反应。而这些现象在应用RU486后变得更加严重,并且RU486+LPS组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LPS组(P<0.05)。地塞米松能明显缓解LPS导致的肺损伤,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此作用。另外,在注射LPS后,肺组织中磷酸化的p38MAPK的表达明显升高,而MKP-1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p38MAPK的磷酸化,这一作用也是GR依赖的。结论: 糖皮质激素活化GR诱导肺组织中MKP-1的表达,进而抑制p38MAPK的活化,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缓解LPS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及CD4^+T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颅骨酶解法培养鼠OB,体外模拟雌激素撤退;免疫磁珠细胞分选(rnagnetic cell soaing,MACS)法分离CD4^+T细胞;将OB或CD4^+T细胞分为对照组、E2及DHEA处理组,并以LPS刺激;以流式细胞术分析OB表面CD80、CD86以及CD4^+T细胞表面CD28、CTLA-4的表达。结果经E2及DHEA处理后,OB表达CD80、CD86显著增加(P〈0.05,P〈0.01);CSA可降低对照组及DHEA处理组OBCDS0、CD86的表达(P〈0.01)。除DHEA组CD28^+T细胞百分比增加外(P〈0.05),其余各组CD4^+T细胞CD28和CTLA-4的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DHEA可上调鼠OB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该作用可被CsA阻滞;DHEA还上调CD4^+T细胞CD28的表达,提示可改善骨.免疫调节网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发同基因妊娠BALB/c小鼠和非肥胖性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早产的机制。方法:在预先阻断或未阻断Toll样受体4(TLR4)的条件下采用LPS刺激,并比较各组BALB/c和NOD/SCID小鼠的早产率和胚胎死亡率。由于预实验显示预期的早产均发生于孕16d,因此,实验中在早产发生之前处死小鼠,收集每只孕鼠的胎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45^+细胞表面TLR4、CD80和细胞内TNF-α的表达率。结果:采用LPS可诱发BALB/c小鼠早产,而NOD/SCID小鼠则对LPS的诱导有抵抗。经LPS刺激后,TLR4的表达在BALB/c和NOD/SCID小鼠均无显著改变,但是两组小鼠CD45^+CD80^+细胞的百分率均升高。相反,LPS刺激后仅BALB/c小鼠CD45+TNF-α+细胞的百分率升高,而NOD/SCID小鼠则否。通过预先阻断TLR4的表达可消除LPS对BALB/c小鼠CD80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显著降低LPS诱发的早产率。结论:虽然LPS未能改变TLR4的表达,但是二者相互作用,可激发CD45^+CD80^+细胞的动员,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并最终导致早产。BALB/c和NOD/SCID小鼠对LPS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提示NOD/SCID小鼠缺乏功能正常的T细胞和NK细胞,可能是这种小鼠对LPS诱发的早产有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SCF、FL和TPO,质量浓度50ng/ml的SCF、质量浓度100ng/ml的TPO和FL),并于接种0d添加质量浓度20ng/mlIL-3:B组(HSC+MSC)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C组(HSC+MSC+CK)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首剂添加IL-3(剂量同A组)。在培养后4、7、10、14d计数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0~14d培养后MNC细胞扩增数C组(HSC+MSC+CK)〉A组(HSC+CK)〉B组(HSC+MSC),P〈0.01。3组间CD34^+细胞比例B组(HSC+MSC)〉C组(HSC+MSC+CK)〉A组(HSC+CK),P〈0.01。CD34^+细胞绝对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C组(HSC+MSC+CK)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A组(HSC+CK)。其中A组(HSC+CK)培养4d较0d(14.68%)CD34^+CD38^-细胞有明显增加(62.71%,P〈0.05),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也略有增加(23.99%):培养7d时,A组(HSC+CK)、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数明显下降,分别为4.44%和1.38%,而B组(HSC+MSC)CD34^+CD38^-细胞上升为18.92%,与0d时比较P〈0.05,与A组(HSC+CK)、C组(HSC+MSC+CK)比较P〈0.05。结论MSC和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一方面使得总MNC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同时还使扩增后细胞保持CD34^+免疫表型,培养体系中加入MSC能更有效/特异地扩增CD34^+造虹干细胞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对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病例组接受放疗治疗(6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的1周,病例组的CD4+细胞百分率、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CD4^+细胞百分率、DTER、RBC-C3bRR逐步升高、CD8^+细胞百分率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在刚结束放疗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个月后,红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逐渐改善.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条件下CD200如何参与调控MG(d'胶质细胞)激活后的炎性反应。方法对原代培养的MG进行氧化应激处理,并利用急性分离的皮质神经元进行干预。“对照组”和“H2O2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H2O2(100μmol/L)进行处理,“H2O2+CD200组”在H2O2(100μmol/L)处理之前30min采用急性分离的神经元(约含1×10^6细胞)进行预处理。于处理后第0.5h、1h、2h、3h和4h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MG内p-p38 MAPK和IκB-α的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及第0h和72h时,采用ELISA法对培养介质内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p-p38 MAPK和IκB—α的蛋白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H2O2组”和“H2O2+CD200组”0.5b时表达量亦基本相同;而3h时“H2O2组”p-p38 MAPK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H2O2+CD200组”;4h时“H2O2组”IκB-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CD200组”。TNF-α和IL-1β含量:各组培养介质内0h时均未检出含有TNF-α和IL-1β;第72h时两细胞因子含量高低次序相同,即“对照组”〈“H2O2+CD200”〈“H2O2组”。结论氧化应激条件下,CD200分子通过抑制MG胞质内p38 MAR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了NF—κB的激活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特点.方法 选取重肝前期患者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CD4+、CD3 +/CD8+、CD4 +/CD25 +/CD45+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肝前期组CD4+T细胞绝对值与慢性乙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此外,CD4 +/CD8+比值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重肝前期组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前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特征为CD4+T细胞占优势,CD8+T细胞和CD4+ CD25+ Tregs绝对值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食物过敏儿童常见食物变应原的种类及其构成比、一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采取合理的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46例食物过敏儿童和192例健康儿童血清的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血清免疫球蛋白总IgE、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分别是牛奶(21.11%),牛肉(17.20%),全蛋(16.49%),黄豆(9.73%),芝士8.77%。食物过敏组患儿总IgE水平、CD19+B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T淋巴细胞(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抑制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儿童食物过敏的变应原中最常见的是牛奶、牛肉和全蛋,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水平等反映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在儿童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8月于本院门诊行MHD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HD)组(n=20)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n=20),分别接受HD和HFHD治疗,均为每周透析3次,每次4h。透析前、透析后4、24、48h,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25+,记录CD47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清晨空腹抽血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透析前HD组和HFHD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8+水平下降,血清IL.2水平下降,sIL.2R升高(均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4h外周血CD4+、CD25+、CD47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IL-2R降低(均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24、48h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透析前比较,HFHD组患者透析后4、24、48h外周血CD4+、CD25+、CD4V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lL-2R降低(均P〈0.05),而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同时点HD组比较,HFHD组透析后4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透析后24、48h,HFHD组外周血CD4+、CD25+、CD4+/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IL.2R降低[CD4+:(38.73±6.25)%比(34.92±5.84)%,(37.03±5.41)%比(32.62±5.79)%;CD25+:(21.36±4.65)%比(15.29±4.72)%,(18.19±4.27)%比(13.94±5.05)%;CD4+/CD8+:1.42±0.31比1.23±0.29,1.38±0.30比1.20±0.33;IL-2:(22.03±5.18)m±L比(19.03±4.87)m#L,(20.54±5.92)mL比(18.26±4.96)mL;sIL-2R:(672.96±159.36)U/ml比(787.32±143.27)u,ml,(720.24±143.92)u,(858,42±172.13)U/ml,均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HD可短暂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HFHD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CXCR3的表达,分析CCR4、CCR6、CXCR3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CHB患者(CHB组)及15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CCR4、CCR6、CXCR3的表达,与ALT、TBil、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组CD4+ Th17细胞CCR4、CCR6、CXCR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D8+ Th17细胞CCR4、CCR6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4、CCR6表达水平与ALT、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面CCR4、CCR6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涉及Th17细胞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调节性T细胞(Tregs)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8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分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行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荧光染色,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培养基为自体血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与BMS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CD4+ CD25+ CD127-Tregs频数.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接触培养组及非接触培养组的细胞增殖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1),但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其CD4+ CD25+ CD127-Tregs频率显著高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P均<0.01);接触培养组与非接触培养组比较,淋巴细胞增殖及CD4+ CD25+ CD127-Tregs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BMSCs可抑制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上调CD4+ CD25+ CD127-Tregs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