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社区与互联网技术的宫颈癌筛查系统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赣州市南康区 蓉江社区 511 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宫颈癌筛查系统应用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筛查组 109 例与未筛查组 402 例。 调查基于社区与互联网技术的宫颈癌筛查系统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筛查率为 21.33 %;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工作状况影响筛查效果, 筛查组与未筛查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5 岁、 农村户口、单身 / 未婚同居、月平均收入< 5000 元、退休 / 失业是影响基于社区与互联网技术的宫颈癌筛查系统应用 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基于社区与互联网技术的宫颈癌筛查系统筛查率较低,年龄、户口性质、 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工作状况等因素均会对其造成影响。因此社区需积极开展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让社区 妇女积极主动参与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基层卫生机构宫颈癌筛查的方案,提高我国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及宫颈癌防治水平。方法对1 671例接受宫颈癌普查对象进行叶酸受体介导的亚甲蓝染色(FRD)及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均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同时行宫颈管刮术。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FRD及TCT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的筛查结果,比较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综合分析各筛查方案。结果 FRD筛查方法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75.7%,阳性预测值为21.0%,阴性预测值为99.2%。TCT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90.4%,阳性预测值为37.1%,阴性预测值为98.4%。2种方法 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9,P0.05)。联合筛查方案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3.8%,阳性预测值为21.3%,阴性预测值为100.0%。联合方案ROC曲线下面积明显优于单纯FRD筛查(Z=1.825,P0.05),但与TCT筛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7,P0.05)。结论 FRD筛查可以用于人群基数大、经济欠发达或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以提高我国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或人群,也可以采用FRD联合TCT的筛查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宫颈癌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制定更完善的筛查方案,以期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妇女宫颈癌筛查及相关知(知识)信(态度)行(行为)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妇女80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皆为本市户籍。采取我院自行设计与制定的问卷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宫颈癌筛查及相关知信行情况,并对比分析宫颈癌筛查组与无筛查组相关情况。结果:总计发放调查问卷809份,回收801份,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有效率为99.01%。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其中有415例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筛查组),而386例妇女未进行宫颈癌筛查(未筛查组),对比分析两组妇女知信行情况可知,筛查组妇女在相关知信行率上要明显优于未筛查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率普遍不高,应加强宫颈癌防治的宣教,尤其要做好未筛查过妇女的宣教,从而提高她们的积极筛查性,并提高她们相关知信行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女乳腺癌与宫颈癌筛查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社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2100名,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筛查率的因素。结果:宫颈癌或乳腺癌的筛查率为42.75%,城市筛查率大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55岁组、55~65岁组两癌筛查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月平均收入等因素对两癌筛查率具有明显影响。结论:目前妇女中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筛查项目需进一步推广,针对影响筛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而提高筛查率,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宫颈癌筛查工作及制订妇女保健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对都昌县35-59岁13596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宫颈癌的一般常识,宫颈癌的专业知识,宫颈癌知识的来源及途径。结果: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认识不足,保健意识淡薄。结论:应从本地区实情出发,多层面、多途径加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意识,降低本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价了目前苏北某基层医院筛查与治疗宫颈癌的现状,在当地筛查工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为建立一套符合该地区成本-效益最佳筛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筛查和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技术(HC-II)对11902例妇女宫颈炎患者进行13种高危HPV检测,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筛查有103例妇女患有宫颈癌;与单一手术相比,放疗结合手术治疗在1、2、3年内的生存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技术(HC-II)是一种高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放疗结合手术综合治疗在3年内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卫生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的规定,探讨适合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方法。方法:对呼图壁县5个农区和2个牧区320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随机分成两组,选择巴氏涂片TBS标准诊断和巴氏涂片TBS标准诊断+5%醋酸肉眼观察(VIA)两种方法进行筛查,对巴氏涂片TBS标准诊断异常者、5%醋酸肉眼观察(VIA)异常者,或两者都异常者均以在阴道镜指导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巴氏涂片TBS标准诊断和5%醋酸肉眼观察(VIA)两者之间可以互补,起到减少漏诊,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结论:合理选择筛查方案是合理分配资源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办法,巴氏涂片TBS标准诊断+5%醋酸肉眼观察(VIA)适合农村妇女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筛查的实施效果,为将来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1年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筛查数据,分析各年龄段初筛异常检出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析初筛异常对象的转诊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2019-2021年,全区共计25302名20-64岁女性参加免费宫颈癌筛查,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49人,检出率193.66/10万,宫颈癌3人,检出率11.86/10万,宫颈癌早诊率94.23%。35-64岁年龄组女性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率均高于20-34岁年龄组(P <0.05),但两组间的初筛异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 0.05)。2021年的初筛异常转诊率高于2019年和2020年(P <0.01)。结论:厦门市同安区免费宫颈癌项目开展获得一定成效,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筛查发现异常人群,本地区将来的免费宫颈癌筛查工作以35-64岁人群为主要筛查对象,可以实现更大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的患病情况,增强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防范意识,使内蒙古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筛查得到国家民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关怀和救助。方法: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承办并制定《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案,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政府及当地医院共同配合下,组织俄罗斯族妇女于在2013年7月24~27日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学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特征病变部位取材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内蒙古俄罗斯族居住区妇女1100人,俄族622人,汉族363人,蒙族115人。细胞学异常者共为44例(4%),俄罗斯族有30例(4.9%),汉族有10例(2.8%),蒙族4例(3.6%)。其中38例进行阴道镜检查,32例取活检,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II)以上为病理阳性者共15例,总体患病率为1.4%。结论: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与汉族、蒙族无明显差距,俄罗斯族妇女与俄罗斯国家及内蒙古整个地区的疾病负担相比发病较低,本次研究可为今后不同民族宫颈癌筛查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通过说明宫颈癌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发展过程以及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论证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得出了预防宫颈癌从筛查高危人群开始,从有效治疗癌前期病变入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女性人群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率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佛山市禅城区35~59岁女性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被研究对象健康相关行为、社会经济状况、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等内容收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0例女性中,宫颈癌筛查参加28例,占比14.00%,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有17例和11例,占比分别是15.45%和12.22%,城市宫颈癌筛查率较农村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城市女性,41~45岁人群宫颈筛查率较高,对于农村女性,56~59岁人群宫颈筛查率较高;29例参与乳腺筛查,乳腺筛查率为14.50%,其中,20例城市,乳腺筛查率为18.18%;9例农村,乳腺筛查率为10.00%;城市乳腺癌筛查率相比于农村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城市人群,41~45岁人群及46~50岁人群乳腺癌筛查率较高;针对农村人群,对于51~55岁人群乳腺癌筛查率较高,居住在城市地区、教育程度高更易利用两癌筛查,未婚女性不易利用两癌筛查。结论:影响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的因素包括居住在城市地区、教育程度、未婚女性,需要加强对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分析宫颈癌筛查中高危型HPV及液基细胞学(TCT)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人员对宫颈癌筛查的620例育龄期妇女进行资料分析。研究表明,高危型HPV及液基细胞学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更具优势,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性及灵敏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适宜本地区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方法。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宫颈细胞学"及"醋酸与碘试验"二种方法,对都昌县35-59岁农村妇女13 596人进行宫颈癌筛查。结果:二种方法随机抽样在本次宫颈癌筛查应用中,对筛查对象初筛出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人数及筛查出的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人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醋酸与碘试验具有简易、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宜于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成效。方法:选取2017年实施网络信息化平台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实行网络信息化平台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阴道镜后活检总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检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用于宫颈癌筛查,能够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顺德区大良社区妇女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结果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参与HPV和LCT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0例,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对19种高危型HPV-DNA进行检测,使用液基细胞学检测仪检测LCT。结果:HPV灵敏度90.31%、特异度25.21%,LCT灵敏度62.50%、特异度86.55%,并联灵敏度96.36%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联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敏感、快速且准确,优于单独的LCT检测或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另外应对HPV阳性者进行进一步分型检测分流措施,以提高宫颈癌的筛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宫颈癌预防方面的应用,增强宫颈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凯里市1463名接受妇科宫颈癌筛查的妇女,按照宫颈癌防治知识调查结果分为两组,I组为有一定防治知识的妇女,986例,II组为比较缺乏防治知识的妇女,477例。对两组妇女宫颈疾患率、癌前病变率及宫颈癌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I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用于宫颈癌的早期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健康知识的缺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宫颈癌筛查832例,对可疑病例310例行阴道镜检查取活检223例,以病理诊断为最后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总的符合率为81.0%。结论:应用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宫颈癌筛查中提升疾病认知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清远市清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清远市清新区农村育龄妇女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以1000例每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提供常规宫颈癌筛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筛查后的疾病认知度。结果:观察组受检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癌筛查过程中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受检者的疾病认知度,进而提高其预防疾病的能力,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