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佗,一名旉,字元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近人陈寅恪谓"华佗"乃梵文"阿伽陀"(agada)的省称,华佗行医的故事乃承袭印度神话。这只是陈氏的一家之言,但华佗的名及字的含义,还是值得一探的。  相似文献   

2.
针刺误致创伤性气胸,针灸专业文献记载极少,最早当推历史文献<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该书<华佗传>说:东汉末年江北某郡一督邮(郡府属官,代表郡太守督察县)徐毅患病,华佗去看他.徐毅对华佗说:"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后,便苦咳嗽,欲卧不安."华佗说:"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其言.胃管即食管.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份公共题(外科、痔科均作)一、单项选择题(10分)1.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外科名医叫:( )①华佗②医询③医响④医昀2.麻沸散的创始人是:( )①陈实功②齐德之③华佗④李迅3.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①《五十二病方》②《金创瘈疭方》③《刘涓子鬼遗方》④《华佗神医秘传》4.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书是:( )  相似文献   

4.
华佗,一名旉,字元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近人陈寅恪谓“华佗”乃梵文“阿伽陀”(agada)的省称,华佗行医的故事乃承袭印度神话。这只是陈氏的一家之言,但华佗的名及字的含义,还是值得一探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散在的医籍佚文与史书记载,搜集引自《华佗方》的方剂,并通过对华佗的食疗药物进行探索考证,发掘华佗在食疗本草方面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12,(10):2087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攻邪学派代表人,秉家学师传,承扁鹊华佗,精《难经》之华,扬《内经》之精,著《儒门事亲》,享誉"医王",与仲景"医圣"合称"豫医双璧",是我国古代卓越的中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12,(5):1025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攻邪学派代表人,秉家学师传,承扁鹊华佗,精《难经》之华,扬《内经》之精,著《儒门事亲》,享誉"医王",与仲景"医圣"合称"豫医双璧",是我国古代卓越的中  相似文献   

8.
正东汉末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广为人知。华佗,又名华敷,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可见华佗是对养生很有研究的人。如果不是被曹操所害,他肯定会更高寿。华佗五禽戏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外科远在上古。周官冢宰有疾医和疡医的区别。疡医所掌握的是肿疡、溃疡、折疡的祝药、劀殺诸剂。劀殺就是说刮去脓血,用药腐蚀骨肉。后为扁鹊、仓公、华佗等都以这些方术擅名于世。凡是读到后汉书的“方术传”三国志的“华佗传”与“襄阳府志”的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华佗正脊床暨华佗治疗机临床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关疾病,观察其疗效.方法:用华佗正脊床暨华佗治疗机临床九年,接诊一万余名颈腰腿痛患者,评价其疗效.结果:经临床九年观察,接诊一万余名患者,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华佗正脊床对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华佗治疗机对治疗腰腿疼痛相关疾病疗效快捷,安全可靠,对预防、治疗、康复全身系列慢性疾病是有益的,是治未病的理想医疗器械,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12,(3):457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攻邪学派代表人,秉家学师传,承扁鹊华佗,精《难经》之华,扬《内经》之精,著《儒门事亲》,享誉"医王",与仲景"医圣"合称"豫医双璧",是我国古代卓越的中医临床家、理论革新家、中医教育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华佗麻药加减方对豚鼠局限性湿疹样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豚鼠局限性湿疹样模型,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为阳性对照,乳膏基质为阴性对照,评价华佗麻药加减方对模型皮损及组织形态学的作用.结果 经治疗2周,华佗麻药加减方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基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氢化可的松组与华佗麻药加减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疗效指数均大于50%.结论 华佗麻药加减方对豚鼠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州碑刻众多.医史类现存可见者有<鲍姑祠记>、<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杏林庄碑刻、道家炼功碑、蛇药仙方碑、"黄应中家传妇科乌鸡丸"等石碑,亦散见于各种方志文献的记载一这些资料,显示了岭南医学的悠远精深和地方特色,以及医疗技术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民间对神祗、名医的医药崇拜和原始医药俗信等情况.比如在民问信仰的神系里有专司医疗的金花夫人,名医鲍姑、华佗、桐君等人也被奉为医神.人们还认为.地方神祗也有逐疫的神威.民间观念中对心诚则灵的判断,其实也隐含着医患配合、树立患者信心的意义.近代名医、梁培基所镌"天医处"等石刻,也显示了岭南医学对系统、和谐的治疗方式的追求,记录了医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张仲景与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两个人一个擅长辨证论治,一个外科手术空前绝后。按说华佗外科手术做得好,内科水平也很高,他对于后世的影响应该在张仲景之上。但是,尽管在《后汉书》《三国志》之中都有华佗的传记,其对于后世的影响却远不如张仲景,这有很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文化水平高,有太尉、郡守等高官  相似文献   

15.
<正>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与优势治未病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但治未病的理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后数千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大医家均继承、丰富与发展了治未病理论。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1]"。告诫人们要"预防为先","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已病防变","未病先治"[2]。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预防医学,最基本的思想治未病,不仅为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12,(2):319-319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攻邪学派代表人,秉家学师传,承扁鹊华佗,精《难经》之华,扬《内经》之精,著《儒门事亲》,享誉"医王",与仲景"医圣"合称"豫医双璧",是我国古代卓越的中医临床家、理论革新家、中医教育学家。张子和攻邪学派主要学术观点:①邪气致病学说,②  相似文献   

17.
据《脉经·自序》:“今撰集歧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可知,《脉经》一书保存了大量魏以前医学文献.文章对《脉经》与其所引现存世古医籍《素问》《针经》(《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脉经》文字之56%与这五部医籍的记载相合,除此之外出典不明之条文,多数是汉以前古医籍之遗文,或是上述五部医书之脱文.该文为揭示《脉经》一书的成书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考证了华佗名敷,称华佗是梵文agado,即医神、药神之义;他用荠Ni治咳嗽得效。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12,(4):817-817
阿维森纳(Avicenna,Abu Alial—Husain ben AbdalahLbnsina.980~1037)是阿拉伯最著名的古代医学家,有“中东医圣”、“医中之王”之美誉,在中世纪在西方与希泼克拉底·盖伦齐名,类中国华佗、张仲景的声誉。  相似文献   

20.
华佗三维康复床(中国专利号 ZL01221016.1)主要是用于施治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肢体瘫痪等相关疾病的,其施治机理是美国著名外科医学专家托马斯对抗牵引力加腰部振颤法与中国外科医学鼻祖华佗所命名的夹脊穴的有机结合,即在间歇式对抗牵引状态下压迫"华佗夹脊"病变穴位,二者疗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