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训练仪对拔除尿管后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需要留置尿管5d以上的患者60例,按照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仪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则常规续开放尿管,在拔尿管的前Id间断夹闭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及排尿5次后的残余尿量.结果 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5次后,观察组患者的残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功能训练仪可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夹闭并开放尿管时间对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影响,寻找最佳夹闭时间,减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患者后的250例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分成实验组(A1、A2、A3、A4)和对照组(B组).实验组分别在术后第1、2、3、4天开始夹闭尿管按医嘱定时开放,对照组常规在术后第5天开始夹闭尿管按医嘱定时开放;分别比较实验组各组与对照组拔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的平均持续时间、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2天开始夹闭尿管并定时开放科有效减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结论 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选择恰当的时间夹闭尿管并定时开放,有利于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尽早刺激排尿反射,提高自主排尿成功率,从而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3.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孟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18-3318
目的改进手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100例符合研究界定条件的心外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后拔除尿管,即术前行床上排尿训练;拔管前夹闭尿管间断放尿后行膀胱冲洗。结果实验组有4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结论对心脏手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红  柯福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05-3305
目的:探讨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100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术前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拔管前夹闭尿管间断放尿、拔管前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拔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与第一次排尿时间。结果:实验组有4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40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为(2.13±1.08)h,对照组为(3.45±1.48)h(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简易膀胱测压结合饮水计划降低腰椎手术病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行腰椎手术后需拔除尿管且志愿参加本研究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定时夹闭尿管膀胱功能锻炼方法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固定时间利用一种简单的膀胱压力测试装置评估病人膀胱压力及逼尿肌收缩力,测量病人的膀胱排尿能力并结合留置尿管病人饮水计划做出适当训练与协调,当膀胱内压力20cm H_2O时及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病人完全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时间、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完全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易膀胱测压结合饮水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腰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短期(1~7 d)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找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前是否需要夹管训练的证据。方法选取201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进行夹闭尿管训练,对照组开放尿管引流直接拔管。比较2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情况、拔管后疼痛情况和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555±1.31)h、(2.733±1.7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自然排尿例数分别为98例、97例,重置尿管均为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尿痛发生例数分别是93例、9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训练没有缩短正常排尿时间,重置尿管的例数、发生尿储留的例数和尿痛的例数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进行训练期间不利于随时观察尿量及尿色,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示普外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进行夹管训练。  相似文献   

8.
杨京春  刘名名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7-1409
目的 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拔管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对照组采用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训练的方法,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方法后拔除尿管对预防剖宫产后留置镇痛泵的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46例腹壁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3例。2组均遵循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后拔管。实验组在静滴最后一瓶液体前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立即拔管;对照组按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即拔管。结果实验组拔管后3h内能自己排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新留置导尿管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闭尿管后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尿管长期开放6h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10.
王艳 《现代护理》2008,14(4):523-523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方法后拔除尿管对预防剖宫产后留置镇痛泵的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46例腹壁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3例。2组均遵循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后拔管。实验组在静滴最后一瓶液体前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立即拔管;对照组按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即拔管。结果实验组拔管后3h内能自己排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新留置导尿管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闭尿管后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尿管长期开放6h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手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率、首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及初尿感膀胱容量均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促进尿动力学指标及心理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行为改变训练对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265例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33例,实验组又分为术前1~2 d训练组、术前3~4 d训练组和术前5 d以上训练组,手术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对照组术前未进行任何训练.术后对2组患者出现尿潴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的时间长短与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有助于减少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且术前训练时间与术后尿潴留成反比,从而减少导尿带来的痛苦和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清洁导尿术在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安徽省省立医院及肿瘤医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的宫颈癌术后患者76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采用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保留导尿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拔除后的尿潴留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组尿路感染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留置导尿组,舒适度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自我清洁间歇导尿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例TCS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电刺激及健康教育等康复护理措施,比较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前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使用膀胱功能训练和电刺激等康复措施,拔尿管时膀胱容量大于入院时(P < 0.01);患者接受间歇导尿1个月后,膀胱容量大于拔管时,残余尿量少于拔管时(均P < 0.01)。结论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TCS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后重建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留置导尿拔管前两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拔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排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则遵照医嘱每2小时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的情况,并对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2.89±1.42)h,较对照组(3.47±2.03)h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0,P〈0.05);尿潴留等排尿异常情况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比36.67%;x^2=8.438,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放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拔管后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尿潴留,比较2组的排尿情况、尿潴留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4 d尿路感染少于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躯体功能、宫颈癌特异性模块、功能状况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24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3例),分别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与膀胱功能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肌力分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尿潴留,占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4/13)(P <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对术后尿潴留起到预防作用,减少残余尿量,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间歇导尿与留置导尿治疗尿潴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并用Google Scholar和Medical Martix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间歇导尿与留置导尿比较治疗尿潴留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6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研究质量,并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97例病人。2个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2个研究描述了分配隐藏,2个研究描述了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导尿组的病人尿路感染人数少于留置导尿组[OR=0.56,95%CI(0.37,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导尿术一段时间后排尿正常人数[OR=1.48,95%CI(0.74,2.95)]和不适感人数[OR=0.59,95%CI(0.21,1.68)]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间歇导尿术治疗尿潴留在降低尿路感染方面优于留置导尿,而在导尿术一段时间后排尿正常人数和不适感人数等方面没有证据证明其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