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ICU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n=60),双数为对照组(n=60)。试验组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每日1次测量下肢周径,并于入住ICU第1,7,14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14天实验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52.8±9.6),(52.6±8.8)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34.2±6.9),(35.3±7.2)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41.3±7.8),(42.5±7.6)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22.5±7.1),(23.7±6.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4,3.125,2.722,3.114;P〈0.05);DVT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4.904,P〈0.05)。结论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ICU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嘱患者家属按摩患者患侧小腿。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后,预防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有1例患者(3.57%)发生DVT,对照组有6例患者(21.43%)发生DV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结合深呼吸训练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订早期活动方案,探讨其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除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即术后进行足踝被动或主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日测量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63-1665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干预,两组均持续2周。观察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以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订早期活动量表,探讨其对预防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某院胃肠外科105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胃癌或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早期活动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宣教基础上,应用早期活动量表指导患者,即术后2h进行足部被动活动,4h后尽量向主动活动过渡,直至全身进行主动活动。分别在干预后第5天测量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平均速度,观察DVT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血流峰速度与血流平均速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患者的DVT发生率(11.76%)高于观察组(1.85%)。结论应用早期活动量表指导患者,能提高老年胃肠癌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将5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被动按摩偏瘫侧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股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康复训练,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有1例发生DVT,对照组有4例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7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降低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科室制订的早期活动计划;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1日及干预第7日活动30min 内比较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 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DVT 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活动能提高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 DVT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97例脊柱骨折老年女性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疾病知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1.9%和13.3%,下肢肿胀疼痛率分别为9.6%和28.9%,疾病知晓率分别为92.3%和44.4%,住院时间分别为44.7d±5.4d和56.3d±6.1d,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老年女性病人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金晖 《全科护理》2012,10(26):2408-2409
[目的]防止脑出血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将10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帮助病人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测定两组病人术后6h血压、心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7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分析,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6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7d血流峰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辅助脑出血病人加强下肢被动运动并鼓励病人早日进行主动运动,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锡川 《华西医学》2010,(6):1068-1070
目的观察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4月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3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3年2008年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6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患者1例伤口感染,1例手术后患肢疼痛,3例手术后3个月局部轻度曲张;其余患者下肢症状减轻或消失,手术后1个月复查时活动均无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发生。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切口少、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仪对下肢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空气压力疗法对降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应用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共3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有序的下肢活动及功能锻炼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曲张,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吴正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99-2402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膜受损、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呈高凝状态3个方面。目的:评价中医药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医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人工关节置换"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89-01/2011-10相关文章。纳入与中医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纳入26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锻炼、梯度压力治疗、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等。近年中医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显示了良好的功效,主要包括丹参、川芎嗪、黄芪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也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且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效果。说明中医药无论是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是在其治疗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中西医结合功能锻炼将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疗效的评价.方法对16例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测量患肢静脉管径、受累部位,观察声像图改变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随访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急性血栓患者静脉管径增宽,内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完全阻塞者无血流通过,不完全阻塞者为充盈缺损,且血流缓慢.经溶栓治疗及肢体活动等治疗后,血流逐渐恢复.慢性血栓显示回声较高,治疗后范围缩小,需时较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并分析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开胸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开胸术后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以艾灸涌泉穴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30%;观察组治疗后膝上15 cm周径差、膝下10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及双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涌泉穴对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佳,应用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