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菘蓝优异资源的鉴选及地下部分性状间接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进行田间试验,结合方差、差异显著性及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来源菘蓝的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播种后57~87d为菘蓝旺盛生长期;河北种质叶长、叶片数与安徽种质达到显著差异,根长、根粗与吉林种质差异显著;根长与其他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数根粗叶长,叶片数与根长遗传相关系数为0.952,叶长与根长遗传相关系数为-0.940。结论河北种质各性状均优于安徽、吉林种质;若以根为目标性状进行高产株系筛选时,应重点考虑叶片数性状,同时兼顾对叶长较适中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宜于药用的9份PA型紫苏种质以产叶为目的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叶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9份PA型紫苏种质种植后,对株型、叶、穗等形态性状,以及二级分枝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量、统计评价与分析;结果:其中3份种质叶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选育成叶用型品种。紫苏单株干叶产量主要受株高、一、二级分枝数与单株的叶片数量相关的性状影响,而与十片干叶重相关性不大,单株籽粒产量则同时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结论:植株较高和一、二级分枝数多的类型是叶用型紫苏为提高产量主要的选择性状,而平均节间距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的类型,则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夏枯草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夏枯草系统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来自全国15份夏枯草种质的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种质中6个形态学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单株穗重与单株果穗数和单株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533%.结论:在夏枯草丰产种质选育中应重点关注生长势强、单株果穗数较多及果穗较长的株系.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定点采集菘蓝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根长和根直径生长均呈现“先快后慢”趋势;而单株叶片数增长却呈现“先慢后快”趋势;叶长和叶宽生长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单株叶片、根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出苗后65~76 d达到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及根部产量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叶片及根部产量2个方面,25 cm×7 cm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滇龙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滇龙胆植株根部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滇龙胆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培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26个野生种群的滇龙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性状(根粗、根长、根数、根干重、茎粗、株高、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花萼长、花萼裂数)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多个 性状均与根长、根粗、根数、根干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粗、根长、根数、株高、分枝数及花萼裂数是影响根干重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根长、根数对根干重的直接正影响较大.地上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对根干重直接正影响较大.结论: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植株较高大、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多,植株呈丛生状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目前小叶菘蓝和大叶菘蓝性状差别,明确菘蓝种质差异,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植株形态特征、种子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含量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小叶菘蓝根产量和大叶菘蓝根产量持平,无明显差异;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板蓝根项下标准,小叶菘蓝根浸出物高达34.3%,明显高于大叶菘蓝的25.3%;小叶菘蓝叶中靛玉红的含量为0.059%,大叶菘蓝叶中靛玉红含量为0.036%,但小叶菘蓝的大青叶产量明显低于大叶菘蓝。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10)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葛根生长性状调查研究,筛选出葛根较优的种植模式。方法:对无支架、单支架和三支架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葛根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对其性状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单支架种植模式在叶片长、叶片宽、根直径、根长和地下重等性状指标方面优于无支架和三支架种植模式,无支架种植模式在藤茎长、地上重和根数等性状指标方面优于单支架和三支架种植模式。根数与根直径、根长显著负相关,与叶片宽显著正相关;根直径与根长显著正相关,与藤茎长、地上重显著负相关;根长与地下重、地上重显著负相关;地下重与藤茎长、地上重显著负相关;叶片长与叶片宽显著正相关;藤茎长与地上重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分的叶片长、叶片宽、藤茎长和地上重以及地下部分的根直径和根长在主成分3特征向量中因子较高。结论:单支架种植模式优于无支架和三支架种植模式,叶片长、叶片宽、藤茎长、根直径和根长是反映葛根生长状况的主要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江  陈兴福  杨文钰  高娟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97-2998
目的 研究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制定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方差分析法比较直立型和匍匐型川产麦冬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对其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 匍匐型麦冬的叶宽、分蘖数、块根数、须根数、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直立型麦冬,且不同株型上述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川产麦冬的块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对其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结论 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显著;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川产麦冬,其单株产量较高,生产上宜选择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匍匐型麦冬作为栽培植株.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6)
目的:确定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群体的生长状态及药材品质。方法:植株返青后标记植株并定期测量植株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等田间性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在营养生长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各性状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植株群体生长一致,整齐度高,变异性低;根长、根重的相对标准偏差小,平均根长、根重较普通种子植株有优势,有效成分含量高,药学性状优良,药材质量均一;植株的分枝数多、有效果序数大,种子产量高;植株的冠重大,经济价值高;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普通种子植株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具有优良的植物学和药学性状。  相似文献   

10.
甘草栽培群体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二年生甘草栽培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为甘草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个甘草种质分别布置在4个不同产地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对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田间测定.结果:Duncan's多重比较表明,二年生甘草栽培群体各性状在同一种质不同产地间及同一产地不同种质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根鲜重与侧根数在不同产地的变异系数均达到25%以上.方差分析表明,种质与产地及其互作对大部分性状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株高、茎粗、侧根数、根长、芦头直径和D20均与根鲜重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D20对根鲜重有最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同时株高、根长也对根鲜重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结论:D20、根长和株高可作为高产甘草品种选择的间接指标.同时,二年生甘草栽培群体内存在较广泛的变异,可为高产甘草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贵州省宽叶缬草在叶绿体基因trn L-F,mat K上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trn L-F,mat K序列对宽叶缬草进行序列分析,运用Bioedit,MEGA 5.0软件计算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居群宽叶缬草trn L-F序列长度为947~985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92%~36.55%,其中差异位点8个,变异位点5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5 4,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15(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寨上组),18(江口县凯德镇育苗基地)号样品明显与大部分的宽叶缬草样品区分出来;不同居群宽叶缬草mat K序列长度为1 080~1 08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19%~36.64%,差异位点2个,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0 9,ML,NJ,ME,UPGMA 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2(剑河县太拥乡太平村),5(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6(剑河县关么乡苗岭村),20(江口县闵孝镇渔凉溪村)号样品聚为一类,其余19份样品聚为一类。结论: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内trn L-F,mat K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urenoic acid oxidase)是二萜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该文根据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全长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克隆得到Tw KAO长度为1 87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02 k Da,理论等电点8.89;经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Tw KAO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经植株组织表达分析证实,Tw KAO基因在雷公藤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该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KAO基因,并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生长发育以及萜类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红芪Hedysari Radix为我国甘肃省的道地药材,回顾红芪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促进红芪跨地域多维度发展。方法 采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基于数据融合与驱动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地域的视角出发,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Web of Science(WOS)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红芪的相关文献,使用Coocation(COOC)进行数据处理筛选。采用VOSviewer可视化技术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及期刊等方面对红芪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及研究主题的时序与地域分布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21世纪以来全球在陇药红芪科学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及多维度协作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615篇,英文文献83篇。中国为国际上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甘肃省为国内发表最多的省份,机构研究主要以兰州大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代表,且合著方面机构内合作占据主流,中文核心作者为程卫东,英文核心作者为FENG Shi-lan,“信号通路和网络药理学”为目前红芪的研究热点。结论 红芪在中医临床及中西药合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乃至未来持续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品系黄芩表型性状的差异与相关性。比较了14个黄芩品系的10个地上部性状和6个根部性状,并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黄芩的表型性状变异十分丰富,多样本方差分析显示F为3.169~71.58,差异显著,参比品系中性状表现最优良的是15号。相关分析显示,除侧根数、根粗、根长外,其余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芦头直径与根鲜重存在极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77。主成分分析表明黄芩单株整体产量和根粗可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综合参考指标。不同品系黄芩的主要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及相关性,可为黄芩品系的性状特征区分、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登凯  李军  周涛  郑伟  丁铃  江维克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04-2410
为探讨太子参环肽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太子参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新基因,并设计引物对其进行全长扩增及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克隆得到的4条CCDs序列全长分别为1 617,1 461,1 746,1 875 bp,并根据其功能依次命名为Ph CCD1,Ph NCED2,Ph NCED3,Ph CCD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均含有REP65结构域,且均含有与亚铁离子结合的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h NCED2,Ph NCED3聚为NCEDs一支,Ph CCD1,Ph CCD4聚为CCDs一支,且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 CCDs家族相比,Ph CCD1与At CDD1同源性最高,Ph CCD4与At CCD4同源性最高,Ph NCED2,Ph NCED3与At NCED3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Ph CCD1和Ph CCD4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上部分,其中Ph CCD1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Ph CCD4在茎叶具有高表达,可能参与太子参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Ph NCED2和Ph NCED3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下部分,其中Ph NCED2在须根中表达量最高,Ph NCED3在块根木部和皮部表达量较高,可能是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研究首次得到太子参CCDs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太子参植株对于外界胁迫的应答机制,进而探讨太子参品质形成的生物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藤茶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Ultimate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5 nm;柱温40 ℃;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建立了藤茶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11个共有峰,并指认了2个主要共有峰。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18个藤茶不同无性系种质可分为3类。 结论: 该方法快速,可较全面的反映藤茶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评价藤茶药材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穿龙薯蓣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L·min-1。收集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的28批样品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批样品,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剔除1个距离较远的样品,最终筛选11批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确立了14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11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86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穿龙薯蓣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鹿茸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7种氨基酸、核苷组分、磷脂组分、胆固醇及多胺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性蛋白质及总磷脂含量;以测定的这些营养成分含量作为分析数据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规格及不同品种鹿茸之间氨基酸总量、总磷脂、磷脂组分、多胺无显著差异(P0.05),马鹿三岔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马鹿其他规格及梅花鹿所有样品的含量(P0.05),梅花鹿二杠侧枝二茬中核苷含量高于马鹿及梅花鹿二杠主枝头茬、三岔头茬,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鹿四岔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规格马鹿、梅花鹿二杠主侧枝头茬及三茬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鹿单门及四岔胆固醇含量与梅花鹿二杠侧枝二茬、三岔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不能将马鹿茸和梅花鹿茸分为两大类,有交叉聚类现象,评价指标不同,聚类分析结果也不同。结论:应用方差分析技术及聚类分析法评价鹿茸的质量,具有可靠性,为鹿茸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用植物。因野生资源的过度利用而资源紧张,进行人工栽培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拟巫山淫羊藿是首个实现人工栽培的物种,但种植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用CI-340型光合测定系统原位测定了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一、二、三年生拟巫山淫羊藿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测量了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气温(T_a)、表观叶肉导度(ALMC)、蒸腾速率(E)、叶温(T_l)、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拟巫山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表观叶肉导度(ALMC)、气孔导度(C)均呈双峰变化,其净光合速率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2一年生植株的净光合效率、表观叶肉导度和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二、三年生;而胞间CO_2浓度则基本上是三年生二年生一年生。3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表观叶肉导度(ALMC)、胞间CO_2浓度(C_i)、空气温度(T_a)是影响拟巫山淫羊藿光合速率主要的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表观叶肉导度胞间CO_2浓度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