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Ⅰ期神经外膜缝合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89例.结果 60例共80条神经得到6个月~5年随访,优良率达74.2%.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外周神经损伤进行修复,神经断端的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损伤后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2.
田建宇  周晓俊  厉孟  段永宏 《安徽医药》2007,11(11):1028-1029
目的探讨腕部Ⅰ、Ⅱ型电烧伤的修复治疗。方法将1998~2004年以来的18例腕部Ⅰ、Ⅱ型电烧伤,均以伤后2~5 d早期切痂,较为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大部分I型及部分Ⅱ型创面一期以腕部邻近尺动脉上皮支皮瓣、筋膜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结果16例创面一期修复,2例部分坏死,1例植皮修复,1例再次行腹部远位皮瓣修复。随访4个月~6年,大部分病例术后外观好,肌健与神经损伤者活动及感觉功能均有较满意恢复。结论早期清创切痂,腕部邻近皮瓣及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创面是一较为理想的腕部Ⅰ、Ⅱ型电击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中段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情况。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164例肱骨干中段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桡神经在各种骨折类型中的损伤及恢复情况,并应用SPSS11.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0%粉碎性骨折病人,25.0%螺旋型骨折病人,6.98%横行骨折病人出现桡神经损伤,术中探查见除3例粉碎性骨折出现桡神经部分损伤和横断伤之外,其他病人没有明显的桡神经损伤。13例急诊手术的完全性桡神经损伤病人虎口区感觉恢复时间平均为7.9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恢复在伤后9周,完全恢复时间为3.4个月,12例非急诊手术的完全桡神经损伤的病人虎口感觉恢复在伤后9.8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的恢复在伤后12周,完全恢复时间为4.5个月。结论高能量损伤、粉碎性肱骨中段骨折的病人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大,对于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肱骨中段骨折病人早期探查桡神经,神经恢复早,闭合复位要注意桡神经卡压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Ⅰ期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52例急诊Ⅰ期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切割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印第安那手外科中心Nancy Cannon和KarenHarmon.Getle康复训练方法。结果:经过急诊Ⅰ期显微修复治疗152例,随诊3个月~2年,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TAM系统、单根神经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急诊Ⅰ期修复腕部切割伤及术后有效康复训练,对于神经、肌腱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整理本院收治的22例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骨折椎体恢复好。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较好,完全陛马尾神经损伤且伤后时间较长者术后恢复较差。结论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诊断明确后及早手术,伤椎固定牢固后椎管充分减压并修复受损的马尾神经,对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修复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10年~2015年,对19例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其中新鲜损伤(损伤24 h内)8例,陈旧性损伤(损伤超过3周)11例,采用显微镜下缝合神经外膜方法修复。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2个月,一期8例优,二期3例良,8例可。一期新鲜损伤8例修复效果满意,二期陈旧伤11例术后治疗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如新鲜损伤修复后。随访1年后患者满意率94.7%。结论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修复对术后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孙斌  王培吉  周聚普 《江苏医药》2012,38(2):173-174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腕部正中神经损伤48例。其中,部分断裂17例,完全断裂31例,均急诊显微镜下修复;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和神经肌电刺激。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神经的恢复效果,优16例,良18例,优良率70.8%。结论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早期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适宜的康复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腕部正中神经损伤48例.其中,部分断裂17例,完全断裂31例,均急诊显微镜下修复;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和神经肌电刺激.结果 平均随访20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神经的恢复效果,优16例,良18例,优良率70.8%.结论 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后早期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适宜的康复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3年以来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76例 ,使其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认为修复时机和修复技术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现将有随访结果的 76例 84条神经的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 ,其中男 6 3例 ,女 13例 ;年龄 12~ 5 8岁。多为切割伤、机械伤和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受伤距治疗时间最短 1h ,最长 9个月。 76例 84条神经分布如下 :正中神经 33条 ,尺神经 31条 ,桡神经 12条 ,胫神经 3条 ,腓总神经 2条 ,坐骨神经 2条 ,肌皮神经 1条。修复方法 :显微镜下直接外膜缝合 79条 ,自体神经移植5条。急诊修复者 6 7条 ,Ⅱ…  相似文献   

10.
张连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94-2096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对面部外伤急诊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其接受皮肤间断缝合、皮内间断缝合、真皮内连续缝合及邻近皮瓣转移四种整形外科技术治疗,观察愈合结果和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所选36例患者在接受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后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或皮瓣坏死等现象,经手术治疗后伤口及创面均能愈合。术后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随访结果为采用皮肤间断缝合无瘢痕增生,皮内间断缝合及真皮内连续缝合均有少量瘢痕增生,邻近皮瓣转移无错位畸形及面部功能障碍;治疗前根据创伤面积及受创原因判断Ⅰ期修复35例,Ⅱ期修复1例;治疗过程Ⅰ期修复28例,Ⅱ期修复8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5,均P<0.05)。结论在面部外伤急症修复中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能使面部创伤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正>面神经损伤后可直接导致面部表情肌瘫痪,而腮腺区的外伤及手术均可造成面神经的断离及缺损。为避免面瘫发生,对近年来在我科就诊的急性面神经损伤病例进行显微即刻修复和功能重建,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2005年共收治急性面神经损伤患者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18~51岁,平均39岁,均为单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7~2009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76例197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束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 术后经3~60个月随访,根据BMRC感觉、运动评价标准,其中疗效为优者84条,良者77条,优良率达81.73%.伤后24 h内修复者的优良率为93.52%,优于3个月内修复者.3个月内修复者优良率为79.31%,优于6个月后修复者.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修复和显微镜下神经断端的精确对合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987年9月-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4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总优良率63%。关于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时机问题:我们认为锐性伤、开放伤应急诊修复;闭合性损伤,如伤后电生理检查毫无反应,应在伤后一月内手术探查,以免观察时间过长,瘢痕压迫过久而造成神经变性、纤维化或神经瘤形成,神经回缩而使修复难度加大;如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存在,不管肌电有无反应,均可观察3个月,此后再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恢复,肌肉无再生电位活动,应积极进行手术探查;否则,还可继续观察至伤后半年;如以下子损伤为主,也宜早期探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0年5月接收治疗的42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修复治疗,术后对患者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神经肌电刺激以及康复功能锻炼等。结果 39例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无1例患者出现大鱼际肌萎缩现象;所有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程度均超过S3。优22例,占52.4%,良16例,占38.1%,中3例,占7.1%,差1例,占2.4%,总治疗优良率为90.5%。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加强康复功能锻炼等,能够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腕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长青  费起礼 《天津医药》2001,29(4):211-212
目的了解有关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的解剖,总结应用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具成人上肢标本,测量其旋前方肌支、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的横径,以及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至旋前方肌上缘的距离。1996年4月~1997年3月,临床应用5例。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陈旧性尺神经损伤3例,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1例,急性正中神经损伤1例,其中3例需游离神经移植。结果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在旋前方肌上缘处、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神经干横径分别为1.3~1.9、1.5~2.3、1.8~2.3mm。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至旋前方肌上缘的距离分别是75.2~84.8mm、53.5~74.0mm。临床应用经12~23个月随访,4例手内在肌功能恢复M3~M4级,1例未见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的设想,缩短再生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或端侧(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能更快的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肱骨干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产并发桡神经损伤病因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的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12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并发桡神经损伤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10例3个月恢复;2例无恢复者,在肌电图的指导下,行显微手术,修复损伤的神经。结果:12例病人,10例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恢复;2例无恢复者,3个月后行探查显微手术,3个月后,神经功能部分恢复,6个月大部分恢复。结论:桡神经在这种情况下的损伤多为挫伤,早期手术探查,会加重血液循环的破坏,影响神经的修复。因此,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当3个月后无恢复时,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46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腕部神经全部断裂30例,部分断裂16例,对患者的腕部正中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后给予神经类药物治疗,并配合锻炼康复神经,给予神经肌电刺激。比较分析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检查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后复查,根据中华医学外科学会神经功能评定使用标准,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达到优秀15例,良好17例,优良率为69.6%。结论对于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修复,并同时给予神经药物的营养治疗,对于其恢复能起到很大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锚钉修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8例单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患者,应用锚钉修复,术后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修复后测定患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手功能及疗效。结果优20指(71.4%),良6指(21.4%),可2指(7.1%)。28例随访3~11个月,创口均1期愈合,没有发生肌腱再断裂;合并指动脉断裂者,吻合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合并指神经断裂者,手指感觉恢复优良。结论锚钉修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修复可靠,可使患指行早期功能锻炼,肿胀消退早,肌腱粘连少,肌腱愈合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徐明耀  寿卫东  陈菲 《江苏医药》2005,31(11):825-826,F0002
目的 探讨面神经损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面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手术切口采用腮腺手术进路,术中按循分支找总于的原则,找到损伤面神经残端,将神经两断端置于医用硅橡胶管内并固定之。结果 术后2个月,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面瘫基本消失,术后1年面瘫完全消失。肌电图检查结果同临床症状恢复一致。结论 套管法是一种简单、实用且疗效佳的神经修复法。术前肌电图仪检查有助于确定神经损伤的性质及部位,可辅以神经探测器寻找神经残端,神经必须至少固定在管内5mm以上,修复时机越早越好,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