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就1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VSD病人可能合并PDA的诊断依据,并就手术方法和手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约为6%。1994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0例.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70例,其中同时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H)47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31例患儿结扎PDA及0.5~2年后17例行心内手术,死亡2例;同期根治组139例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于围术期死亡8例,远期死亡2例。总病死率7.1%(12/170),其中合并重度PH死亡率12.8%(6/47);手术死亡率与病种、年龄、体重、PH程度等明显相关。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把握最佳手术时机、避免发生严重PH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心脏切口、防止发生气栓、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6-05~2000-12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9例,除早期1例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55min,1例术中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应当考虑同期手术,同期手术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应加强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辛  吴骏 《云南医药》2001,22(1):17-18
我科 1990~ 2 0 0 0年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心内畸形 18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0月~ 12岁。体重 7~ 2 6kg。合并畸形 :房间隔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10例 ,法乐氏四联症 4例 ,右室双出口 1例。临床表现为体力活动差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体检 :胸骨左缘 2、 3肋间连续性杂音 6例 ,单纯收缩期杂音 11例 ,双期杂音 1例。胸片 :心胸比例 0 4 4~ 0 68,16例肺血增多 ,12例左室增大 ,8例右室增大 ,14例肺动脉段突出。心电图 :Ⅰ°AVB 5例 ,IRBBB8例 ,左室肥大9例 ,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9.
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和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梁智星李大奇郭建军张勇李俊梁法禹房室间隔缺损有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同时合并主动脉弓离断。1988年9月~1997年4月我们共收治21例,现就其诊断治疗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庞勇  覃焦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3):180-181
目的:观察低温短时间低流量下非停跳体外循环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鼻咽温降至30±2℃,在手术中动脉灌注流量维持120~160 mL·kg-1·min-1,短时间行低流量灌注,低流量时动脉灌注流量70~90 mL·kg-1·min-1,持续时间7~19 min,红细胞压积控制在(0.25±0.03)%.结果:采用此方法进行体外循外手术,手术后患者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低,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手术时,短时间中低温低流量灌注有利于外科医师保持良好的手术视野,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并且与停跳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相比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9年1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以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分析PDA围手术期所采用的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PDA大多数可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手术治疗,但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时经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从1992年—1997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占同期室间隔缺损手术病人的6.8%,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一期手术治疗。1临床资料本组VSD+PDA病例,男8例,女9例,年龄1.5岁~4岁,平均2.6岁。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一期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灌注肺,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死亡病例,无遗留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论术前检查完善,术中心内外探查确切,可避免动脉导管未闭漏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早期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结扎或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动脉导管,同时矫治心内畸形疗效满意,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能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4月,纠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13例中男3例,女10例。全组均在深低温低流量(DHLF)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心包积液2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动脉导管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保俊  王淦 《江苏医药》1997,23(3):195-195
我院1961年至1994年10月手术治疗单纯动脉导管未闭175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75例中男44例,女131例;年龄5~38岁,其中30岁以上6例。临床症状有活动后心慌、气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昏厥和咯血。173例有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2例仅有收缩期杂音。X线摄片:心胸比率0.55~0.69,左室增大156例,右室增大21例,肺动脉段凸出92例。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138例,左、右心室肥厚7例,正常心电图30例。62例行有心导管检查,提示左向右分流58例,平均肺动脉压超过5.3hPall例。2例行逆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动脉导管存在伴有主动脉弓扩张、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PDA合并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予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及时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充分地抗感染和心功能维护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伤1例,短暂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PDA合并IE这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充分地抗感染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月至1992年9月经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02例。其中合并房缺和卵圆孔未闭2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动脉导管未闭25例,佛窦瘤破裂3例,肺动脉瓣狭窄13例,双腔右心室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占6.8%。74例随访0.5~12年,均恢复工作。对有肺动脉高压者,术前准备要充分,术后继续扩血管治疗,合并畸形应根据病变的性质给予同期纠冶。  相似文献   

20.
讨论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4例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PDA伴重度PAH患者行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在予西地那非和(或)波生坦治疗1~3周后行封堵术,4例均封堵成功,试封堵后30 min测肺动脉收缩压较封堵前降低。封堵器释放后降主动脉造影示4例封堵完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移位并发症,肺动脉压力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人PDA伴重度PAH患者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介入封堵术临床可操作性强,近期疗效明显,但围手术期须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