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1-18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46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1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并发脑梗死患者较非糖尿病组脑梗死有更多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其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死、大片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疗效相对较差,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组并发脑梗死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腔隙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组具有致死、致残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梁秀珍  霍云霞  刘红 《河北医药》2011,33(17):2617-2618
在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A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高于B组(P〈0.05),其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脂、血糖、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高于B组(P〈0.05),A组疗效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时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临床情况,血糖控制不佳,高TC、高UA、高FIB、低高密度脂蛋白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主要因素,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差,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
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萍 《江西医药》2007,42(11):1007-1009
目的 分析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168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与非糖尿病的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脑梗塞类型、梗塞部位及预后等,总结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临床特点.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较非糖尿病组有更多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P<0.05),其梗塞类型以腔隙性梗死为主(P<0.05),与非糖尿病组有差别;梗塞部位两组间无差别;预后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腔隙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组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红  江红 《黑龙江医药》2009,22(4):555-557
目的:研究糖尿痛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与非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对比,比较其梗死病灶大小、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患者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P<0.01).结论: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性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颈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腔隙性梗死组、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吸烟组和非吸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进展型卒中组、非腔隙性梗死组、吸烟组与青年组、稳定型卒中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吸烟组相比,前者hsCRP值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患者73例(65.18%),共检出斑块230块,斑块绝大部分(79.56%)位于颈总动脉。随着年龄的增加,超声检出的斑块数相应增多。斑块以中回声斑块为主,青年组以中低回声斑块为主,老年组以混合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各组斑块回声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发现斑块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年龄、梗死面积愈大,病情愈不稳定,hsCRP水平愈高。颈动脉超声通过描述斑块的声学特征,间接反映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B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64例,非糖尿病患者92例,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①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血脂水平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80例的血浆TC(胆固醇) 、TG(甘油三酯)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 (载脂蛋白A)、ApoB (载脂蛋白B)水平,与同期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腔隙性脑梗死的血脂水平相比较.结果 2组间TC差异无显著性 (P>0.05), TG、LDL-C、HDL-C、ApoA1、ApoB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岁以上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DM-AMI)与4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DM-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心、呕吐、出汗,12例患者低血糖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静息状态发病率高,无痛性居多,血脂紊乱多为混合型,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且严重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老年2型DM患者合并AMI预后差,病死率高.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应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同期42例单纯脑卒中患者及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冠脉造影结果和颅脑CT或MRI等结果。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梗死为主,两组患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本院接诊的3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3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遗传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大片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变性梗死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预后相对较差。严格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合理的选择抗凝治疗,对防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把血糖、血脂、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者64例分为A组,异常者63例分为B组,平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梗死发生率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4周后,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7.3)分,明显低于B组的(14.3±7.4)分(t =3.8696,P<0.05);A组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B组的82.0%(x2=5.8623,P<0.05).平均随访2年后,A组脑梗死再发率18.8% (12/64)、血管性痴呆率7.8% (5/64),均明显低于B组的28.6%( 18/63)、17.5% (11/63)(x2=6.5421、5.9623,均P<0.05).结论 多项血清生化指标异常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景秋  卜秦俐 《河北医药》2004,26(11):874-8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 13 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糖 ,TC、TG、HDL C、LDL C的变化 ;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与血糖的关系及两组预后的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CI组血糖、TC、TG、LDL C较非糖尿病CI组显著性增高 (P <0 .0 5 ) ,而HDL C显著性地降低 (P <0 .0 5 ) ,两组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CI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CI组。结论 糖尿病并发CI患者常发生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 ,随梗死面积的增大糖代谢紊乱加剧 ,糖尿病并发CI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26例进行分析,其中出血性中风116例,缺血性中风210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其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出血性中风组血糖[(9.87±2.36)mmol/L]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组[(6.98±1.89)mmol/L](P<0.01);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分析符合WHO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颅脑影像学检查异常.结果60例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共检出无症状梗死灶104个,其中多发性梗死42例,单侧梗死18例,腔隙性脑梗死4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都说明脑血流血量已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缺氧,所以,应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215例缺血性脑卒中分为LAC组与NLAC组,将LAC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LAC组与NLAC组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显著高于A组(P<0.01),发病年龄显著低于A组(P<0.01)。B2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1组(P<0.05),发病年龄显著低于B1组(P<0.05),两组多发梗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对LAC与NLAC影响的差异不大。糖尿病病程愈长,LAC发病年龄愈早,多发梗死率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组(A组),正常血糖脑梗死组(B组)及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C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入院时血脂、血糖情况以及头颅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血糖升高组患者病情重,预后差,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另外2组.结论 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对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比,比较其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大灶性梗死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P<0.001)。结论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 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深穿支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 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 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郭忠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100-210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例ACI患者入院后行Hcy和CRP及颅脑CT检测.对入院时及发病后1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CSS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根据NIHSS评分差值分为好转、无变化、恶化.结果 重型脑梗死Hcy、CRP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P<0.01),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Hcy、CRP逐渐增高,恶化组Hcy、CRP明显高于好转及无变化组(P<0.01).结论 Hcy、CRP与ACI面积具有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