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荣林  提桂香  乔华 《首都医药》2004,11(22):15-17
中医治疗热病有系统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治疗热病的理论,始自《内经》。《素问·热论》指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阐述了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的认识,提出了“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其后,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论,并凭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论》宗《内经》之旨,提出了伤寒病中六经辨证的理论和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2.
【病案提要】患者因长期反复阵发性剧烈头痛就诊西医,经保守治疗1周后无效,转而拟行手术根治。但因患者年幼,恐颅脑手术有后遗症,遂来夏老处就诊,经过辨证遣方吴茱萸汤。病机在于本型头痛,胃虚寒是关键。吴茱萸汤证《伤寒论》出现:厥阴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故施以温里散寒之吴茱萸汤,胃寒之因定也。  相似文献   

3.
《首都医药》2003,10(19):51-51
医圣张仲景有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传世。传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曾有一段神奇之遇。 东汉年间,民间大疫流行,因伤寒而死者十有其七。百姓慑于疫病之害,谈疾色变,纷纷避而远之,甚有患者被弃于荒野,待毙而终。南阳郡涅阳郎中张机,字仲景,师从本郡张伯祖,得真传而名扬乡里,不为疫病所畏,终日奔波于乡邻之间,访疾问苦,望闻问切,全然不顾染疾之忧。但药不敌病,收效甚微。张仲景日久志坚,断定八百里伏牛山必有解疫之药,遂奔走于伏牛山麓,苦苦寻觅,历尽艰辛。  相似文献   

4.
六朝(公元222—587年)承汉启隋,是3世纪初到6世纪末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的泛称。在这段时期里,有关《伤寒杂病论》的医学文献数量很少,但鉴于这个时期对于《伤寒杂病论》流传史的重要性,检索和探讨这一阶段的历史资料对于《伤寒杂病论》的文献研究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5.
<正>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古籍中有很多方剂或辨证加减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大建中汤、附子梗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兰宝秘藏卷二》之"胃脘痛"门的和草豆蔻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蔻丸,《顾氏医镜胃脘痛》篇中的芍药甘草汤加减、四磨汤、失笑汤、保和丸、黄芩汤、竹石石膏汤等[1]。笔者应用自拟中药方联合呋喃唑酮治疗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归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以“风”、“火”、“痰”、“虚”四字概括,但又以肝木为主要病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愤愤欲吐。”《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至有昏厥跌扑之虞”,明确指出肝阳上亢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也先见“眩晕”之虞。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人调查了中药处方用药问题,将随机抽查的中成药方、草药方5000张,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本草纲目》及1990版《药典》相对照,结果发现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给病人带来极大危害。 1 药味多得出奇,杂得惊人 被中医后生一贯尊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每方1~7味药者占90%,10味以上仅占4.2%。然而从抽查的草药方中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分析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大黄的应用,探讨大黄配伍规律的辨证特点和临床使用。《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配伍严谨,应用灵活,值得深入发掘和探讨,并且认真继承,充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今称经方者,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268方[1]。经方结构谨严,用药精炼,若用之得当,效如桴鼓。药对是中药配伍最简单、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复方用药形式,具备方剂的基本作用,成为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之一。现就以桂枝为主在经方中的部分药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共使用药物87种,载方113首。其方概括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常用方剂,被后世医家称为“医方之祖”。仲景方之所以被誉为方剂之鼻祖,是因为其组方配伍思路独特。用药要点别出心裁,为后人组方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应用思路。目前研究其药物配伍特点,对于提高中医药科研质量、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古代方剂数据挖掘系统,梳理了《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情况,并对考察结果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对经方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韩新民教授认为儿童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密切相关.辨证属肠腑实热证候者,以行气导滞、泄热润肠为治法,方用润肠通便汤加减化裁.同时,配合推拿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夏书香 《天津医药》2011,39(11):1077
[摘要] 目的:了解延边朝鲜族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方法 :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至2009年9年间8581例(其中朝鲜族和汉族8545例,其他民族36例)恶性肿瘤进行发病情况分析 ,疾病分类采用ICD-9及ICD-10的方法,并计算标化发病率。结果:恶性肿瘤性别、民族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朝鲜族发病率高于汉族 ,汉族肺癌占首位,朝鲜族肝癌占首位。结论:饮食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是造成延边朝鲜族地区恶性肿瘤构成特点和性别、民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贾六金主任医师认为治疗小儿汗证不宜单纯辨自汗、盗汗,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应灵活变通。临床擅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气阴两虚夹热的盗汗自汗证,疗效确切。贾老师喜用复方,认为复方多法合用优于单方、单法治疗,主证、兼证都能得到治疗,标本兼顾,且多方合用,能将相类似的方子合成一方使用,有利于方剂的创新和发展,是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思想的体现。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为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药处方663首,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663首方剂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36味,挖掘出2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个潜在新方。结论 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以益气养阴、健脾行气为主,兼顾清热解毒。利用无监督的数字挖掘系统,可有效、快速、全面、客观地分析黎月恒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以及用药特色,实现名中医的经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柴苓汤是由两个传统中药方剂小柴胡汤和五苓散所组成。小柴胡汤包含有 7味中草药即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和甘草。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消炎 ,抗过敏作用 ,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 5味中草药组成 ,是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消肿利水方剂。本文概述了柴苓汤的免疫调节作用和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观察研究 ,并且总结了除免疫作用机制以外的有关柴苓汤的作用机制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汤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健脾汤加味水煎服,对照组予以西药多潘立酮片口服;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征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汤能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身痛逐瘀汤加味对于痹症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促进痹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在我所接受治疗的痹症患者45例,开展分析研究,主要采取的是身痛逐瘀汤加海风藤、鸡血藤以及防风等对患者开展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析身痛逐瘀汤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45例中,其中治愈的患者为8例,好转的患者为14例,显效的患者为18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9%,总体而言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身痛逐瘀汤对于痹症治疗有着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对治疗痹症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份的中成药及经典名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随机平行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纳入研究筛选流程图的制作以及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项RCT研究,涉及7个经典名方,9个中成药,共3 924个病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麦门冬汤>新癀片>十味龙胆花颗粒>补中益气汤>金莲清热泡腾片>黄连阿胶汤>金嗓利咽丸>口炎清颗粒>半夏散及汤>养阴清肺汤>清开灵滴丸>会厌逐瘀汤>一清胶囊>双黄连>猪肤汤>蓝芩口服液;咽痛、咽养改善情况方面,口炎清颗粒>会厌逐瘀汤;干咳改善情况方面,会厌逐瘀汤>口炎清颗粒;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清开灵滴丸>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复发率方面,猪肤汤>会厌逐瘀汤>双黄连>清开灵滴丸。结论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痛、咽痒、干咳等症状,其中麦门冬汤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