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结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颅内血肿的患者依据所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微创术结合局部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2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局部亚低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14、21天,根据1998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神经功能缺损均值的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病死率5%;对照组有效率为70.5%,病死率为15%,治疗组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结合亚低温疗法治疗颅内血肿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ES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残、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病死率为1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率为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钻颅术后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外科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经采用微创钻颅术和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和微创钻颅术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外侧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中心低温盐水持续灌注引流4小时后,应用外侧亚低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2h。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60%,病死率8.70%;对照组总有效率60.86%,病死率21.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颅术后行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对脑组织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治疗脑出血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3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3组:小骨窗开颅术组(骨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组(联合组)。对3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微创组和骨窗组(P〈0.05),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90 d,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微创组和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微创组优于骨窗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HCH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加以亚低温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较对照组的5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于HCH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加以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电子冰帽)治疗。观察脑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入组后7d两组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14d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颅内血肿体积(20.54±16.41ml)和对照组(22.26±13.2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周围水肿体积(22.01±12.08)ml较对照组(28.21±10.02)ml有显著缩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0.15±10.02)分亦较对照组(26.18±11.26)分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SSS评分分别为(20.14±1.36)、(20.36±1.54),有t=0.64,P>0.05;在治疗后SSS评分分别为(33.6±2.5)(、30.3±1.6),有t=6.67,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SSS评分经比较是t=28.38,t=26.86,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0例,占83.33%;而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2例,占61.11%,经卡方检验有χ2=4.43,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能较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均分为两组。微创组采用微创亚低温治疗术;保守组实施内科保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结果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86.6% v s .48.8%)( P<0.01);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13.00±3.25)分vs .(18.99±4.99)分](P<0.05)。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BI高于保守组[(85.43±5.43)分v s .(77.43±10.23)分]( P<0.05)。结论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局部亚低温及尼莫地平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30min即应用尼莫同注射液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10~13μg/kg.h,24h持续。连续用药10~14d。同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使脑温拄制在33—35℃,治疗时间为5~7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进行评估及统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格拉斯哥评分,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弧低温状态下尼莫同冶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脑血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痰热瘀阻型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脑血安配合治疗组(治疗组),重点观察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变为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脑血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50例脑干出血中25例使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前及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进行Glasgow(Gcs)昏迷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使用Glasgow昏迷评分观察意识障碍的恢复情况。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干出血,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对脑出血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66例既往无糖尿病史、出血量15~30 mL的基底节脑出血且血糖值为7.8~11.1 mmol·L-1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34)及常规治疗组(n=32)。正常对照组(n=30),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每2 h检测1次血糖,以预防低血糖。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NSE的水平,治疗期间脑血肿变化,及评定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预后。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在12 h内NS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1),治疗组在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在第3天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常规治疗组7 d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胰岛素治疗组在3 d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治疗组21 d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 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到28 d时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第28天,胰岛素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P〈0.01)。在14 d、28 d的胰岛素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组治疗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继发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神经细胞损害及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早期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48例和早期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组)48例,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7d、30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并且于治疗后30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2组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结果2组治疗后3d、7d、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30d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79.17%(38/48),高于对照组62.50%(30/4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早期血肿扩大,减轻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淡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53-1955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两组术式均选择小骨窗手术,亚低温组66例,均于术后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72~120h,肛温维持在35~35.5℃。对照组64例,体温维持在37~37.5℃。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72.4%;2组治疗后14、21d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天麻素用于脑出血,可显著促进血肿吸收,降低水肿程度,在早期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同常温对照组。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变化情况、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等。结果伤后或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ICP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亚低温治疗患者ICP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25%、良好率76.40%;对照组病死率6.73%,良好率51.6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防治严重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是安全有效的疗法,且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缩小患者脑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有利于恢复患者脑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水平,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刘业松  李聪慧  叶建娅 《河北医药》2014,(13):1934-1936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方法56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n =8):不做枕大池穿刺注血,处死;SAH组( n =24):在第0天和第2天分二次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分别在第1次注血后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分三批处死,每组8只;假手术组( n=24):只做枕大池穿刺不注血,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每组8只。通过计算动脉口径比判断基底动脉痉挛程度,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方法可以造成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 NF-κB 和 TNF-α在注血后第4天表达开始增加( P <0.01),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P <0.01),第14天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NF-κB及 TNF-α表达增加,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