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对于中、重度的瓣膜关闭不全及返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施行开胸瓣膜置换术[1]。近年来,机械瓣因其植入体内性能稳定,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所以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人工瓣膜[2],但是机械瓣有其严重的缺点,例如,非生理性,对正常血液流动状态的阻碍;术后必须终身抗凝,服用抗凝药物可引起出血合并症;每年高达5%的血栓率;不能随青少年心脏发育长大而长大[1,2]等,这些问题使机械瓣的使用潜伏多项危险因素,也使国际上对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热点转向了生物瓣膜。为此,对生物瓣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病程多比较长,瓣膜病变严重,心功能差,有的还伴有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其在换瓣术中,良好的麻醉及术中心血管系统的正确处理尤显重要。本文报告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体会。1一般资料本组5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指导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正确的抗凝治疗,以提高其长期生存率。方法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不同时间段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按其正常值的1~1.5倍给以华法林治疗。结果153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4个月~6年8个月时间内死亡5例,其中2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术后肺癌;16例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史,6例有牙银出血史,4例有皮下出血点,4例皮下瘀血癍史,其余均正常。结论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定时检测PT及PTR对指导华法用药量,防止栓塞及出血并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约占我国心脏外科患者的3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于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于2000年2月至2005年8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339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1996年12月,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4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29例,男∶女=1∶2.6;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32.8岁。术前依据病史、体征、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皆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其中二尖瓣病变2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12例。病史3~30年,平均8.5年。心功能级1例,级26例,级13例;心胸比率0.49~0.81,平均0.64。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5例,心房纤颤34例,心肌损害1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受损的瓣膜不同程度瓣叶增厚变形,瓣膜活动受限,二尖…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临床观察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为防治血栓形成 ,需服用抗凝药物 ,临床上常服用香豆素类药物华法林。现将本人在临床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服用抗凝药华法林的观察与指导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0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 ,男性 10 0 6例 ,女例10 95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6岁。行二尖瓣置换 131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5 8例 ,三尖瓣置换 7例 ,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 4 89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瓣置换 31例。使用生物瓣 15 1例 ,机械瓣 195 0例。2 临床用法心脏瓣膜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一般抗凝治疗时间为 3~ 6个月 ;机械瓣置换术后应终身抗…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病,采用各种心脏瓣膜替代物置换自体心脏瓣膜现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晚期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1]。目前所采用的瓣膜主要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膜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如血栓栓塞率高,均存在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以及长期存活率低等问题,所以机械瓣并不能认为是理想的心脏瓣膜。生物瓣膜中以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抗感染能力强、无需终身抗凝、术后避免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优点在瓣膜外科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瓣膜根据是否有支架分为支架瓣膜和无支架瓣膜,根据来源可分为同种生物瓣膜、异种生物瓣…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泵,任劳任怨地维持着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在输送血液的过程中,一心脏用以保证血液沿着正确方向流动的.就是心脏瓣膜。心脏瓣膜一旦出问题,打不开(瓣膜狭窄)或关不上(瓣膜关闭不全),就会导致心脏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难免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特殊病情的抗凝治疗目前仍是有争议的临床问题。为探讨特殊情况的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我院心脏中心对机械瓣置换后特殊情况的抗凝方案进行了临床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晔  唐燕华 《江西医药》2006,41(6):348-350
目的探讨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在国人接受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随访140例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条件下的近远期临床结果,分析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由于机械瓣膜的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华法令抗凝强度有所下降,以INR值1.5~3.O为标准。证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结论由于国人的生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具有可靠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41例临床分析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外科吕凯明,陈志慷,肖斌我院心外科自1991年10月至1995年12月共为4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无一例死亡,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性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和总结2002-2007年收治的10例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10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经再次换瓣手术治疗,7例恢复顺利出院,3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及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 ,为使病人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尽力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7— 1999年间连续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 34 2例 ,康复出院 30 8例 (占 90 .1% ) ,其中男 96例 ,女 2 12例 ,年龄 7~ 6 8岁 ,病程 3d~ 32 a。风心病 2 5 5例 ,先心病 16例 ,大动脉瘤 2例 ,心内膜炎 19例 ,心脏外伤 1例 ,退行性变 15例。单瓣置换 2 71例 ,双瓣替换 37例 ;机械瓣2 99例 ,生物瓣 9例。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在本院门诊或当地医院定期复查心脏超声、X线…  相似文献   

15.
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戴庆悦,黄木元,段民新,汪志伟,吕文光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血栓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就我院1986年4用至1993年5月,对70例心脏...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于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339例,围手术期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能有效解决心脏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但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成为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对医学知识缺乏,造成出血、栓塞并发症机率大。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心外科自2003年6月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相应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4年5月,本院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除1例术后服药期间出现迟发性心包积血,2例出现皮肤瘀斑、青紫,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