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2年以体检医师进入血库从事无偿献血的体检工作,在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整个献血过程中,体检医师既负责献血者的招募,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又要负责健康咨询、体格检查、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向献血者解释不适应献血的各种疾病,在整个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体会如下。1献血者招募(献血前的关爱)1.1宣传无偿献血首先让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含意、无偿献血的基本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工矿企业、学校等大型采血活动中更要加强宣传无偿献血,献血是自愿的、不是强制性的、不要碍于面子来参加无偿献血,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献血者了解采血的整个流程和采血器材全部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完后按国家规定消毁。献血不会损伤身体和感染传染病。掌握献血者的心态,让献血者消除疑心、放松心情,体会奉献和关爱他人的乐趣,让献血者在愉快中献血。1.2让潜在献血者参加献血我国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的特大灾害时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骤然增多,说明唤起献血者的同情心比唤起献血者个人自我尊重意识更有效。利用文字、画面等有生色的画象来感谢他得到帮助的人们,要唤发他们的精神境界,无偿献血,功德无量。1.3发展志愿无偿献血宣传员对不适应献血的献血者要委婉谢绝,建...  相似文献   

2.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健康适龄公民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献血会伤元气,损害身体等.因此,提及无偿献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及紧张的心理反应,这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特别是首次献血时,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3.
在无偿献血的接待工作中,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的是献血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行为表现。献血者心理受到外界因素和献血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献血者在不同的献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献血心理,也就会引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如何做好献血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咨询和高标准的护理 ,对献血者的保留和建立一支“低危献血者”无偿献血队伍 ,保证安全而充足的血液供应 ,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在无偿献血中的一点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献血前当献血前来咨询或准备献血时 ,由专业人员热情的接待 ,此过程中做到既热情又大方 ,非常灵巧地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解释。特别是那些首次来献血的献血者 ,又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或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 ,有些人认为献血能传染上疾病 ,献血会上瘾 ,献血对…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尽量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本文通过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有才 《江西医药》2022,57(2):210-211
目的 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 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 200、300、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占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7.07%、31.13%、11.79%,2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献血量的递增而加大。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故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其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再次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因素。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年观察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献血者中有152例在随访时间内再次献血,再次献血率为76.0%。通过调查发现,年龄、文化水平低、献血知识了解程度低、献血环境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是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原因。结果: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加强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不断优化献血站的环境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安市初次献血者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瑞安市血站无偿献血并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按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161例和重复献血组37例,对比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献血者男女比例、献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睡眠时间、饮食及心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年龄、献血时血糖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重复献血者高,可能与睡眠时间不足、心理紧张及饮食习惯改变有关。采血人员在献血工作中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过程,并提高采血技术及水平,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强化献血服务质量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红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91-3292
目前采供血机构采血护士占多数,她们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现行的志愿无偿献血的一般模式,基本上都是以街头献血车或献血屋开展献血活动,整个献血活动中献血者招募动员,健康征询、体检、献血、发证等多数岗位都以采血护士为主,这也就体现出献血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强化献血护理质量,对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加强献血服务质量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无偿献血者特别是第一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当他们对献血知识和献血过程不了解时,献血前一般会感到心理紧张和恐惧,献血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就有可能发生献血反应。本文试从云浮地区2009年的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样调查共1100人分析他们参与无偿献血的心理,把无偿献血者分成积极型、被动型和保险型几种主要参与人群,分析这几类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时的心理因素,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减少献血反应发生,保护献血者,同时激发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激情,从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街头无偿献血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提高献血服务水平的工作模式。方法:对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5个街头献血屋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在与献血者、医务工作者分别询问沟通的基础上,一起进行深入的讨论。结果:我国已实现了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的历史性转变,街头献血屋已成为主要的采血场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持续发展,血液需求量逐年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健康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论:献血服务工作必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献血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必须履行献血前的告知义务,让献血者清楚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自我保护的意义及现代采血技术的安全性、献血适宜性等有关知识。其次,在献血前、中、后,用耐心细致的语言与献血者进行全程动态交流,让献血者满意,并鼓励他们成为固定的低危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偿献血的70298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献血前、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及献血反应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结果70298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2例,发生率为0.17%(122/70298),随机选择100例献血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99.00%(99/100);92例表示愿意再次献血(95.00%,95/100)。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降低因紧张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0例于2013年1月-7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6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3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前、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16.7%,3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33.3%。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结论初次献血者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和减轻献血者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对献血者健康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对无偿献血者精神方面的预防与护理、医务人员对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和采血环境对献血反应的护理三个侧面的干预,观察献血者心理变化。结果:患者对献血的信心显著增加,对献血不再产生恐惧心理。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运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物、护理知识、心理知识,服务与献血者,不仅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也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使无偿献血队伍稳定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2017~2019年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性别、单次献血量、献血反应发生情况、采血不足量比例以及初检及复检的合格率并作比较.结果 重复献血者在性别、单次献血400ml比例、献血反应发生率、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几年以来,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日益增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及社会背景,对献血的认识、心理反应不同,其中少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首次献血者,主要是由于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缺乏更深的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而使采血中断,为此我站医护人员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语言艺术在与献血者沟通中的作用和实际运用。方法分析五种语言方式在献血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的服务效果。结果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献血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献血救人利他益己,并从中体会到献血救助他人的快乐。通过普及科学的献血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并可以保留更多的固定献血者。结论语言艺术在与献血者沟通和献血者保留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献血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对策,提高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2019年街头无偿献血者、团体献血者和团体献血组织者,2017年共发出300份调查表,2018年共发出400份调查表,2019年共发出400份调查表。分析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将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本血站2017~2019年献血者满意度较高,分别为95.6%、97.6%、97.3%,三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对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还有助于提高献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霄楠 《哈尔滨医药》2012,32(4):286-286
我国采取无偿献血制度以后,经济和责任等不再成为献血的促进手段,而献血者个人的心理反应就成为影响献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与理解,对于采血机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献血者本身献血后的被认同等都成为献血者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献血者心理的影响因素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一些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体检筛选,不断改善献血环境,尽可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采血过程中做好献血护理及应急处理工作,使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